近日,廣東、上海等地區又發生了銀聯卡集體癱瘓事件,數萬消費者與商戶受到波及。其后,中國銀聯發出道歉公告,但似乎并未獲得商戶與消費者涼解。此次事件,再次把銀聯推上風口浪尖。2006年,銀聯也曾爆出系統故障造成全國性跨行交易7小時中斷的事件。為此,有專家呼吁,我國應加快扶持引導其他支付系統商,聯合建立另一條安全可靠的支付結算渠道,以加固我國金融結算系統的穩定性。
滬穗銀聯刷卡機突“罷工”
1月22日下午,正值市民趕在春節前大量購置年貨的高峰時段,上海地區商戶的銀聯刷卡機突然集體出現半個多小時的中斷“事故”,所有商場都不能刷銀聯卡,導致大批無法刷卡付賬而又現金不足的用戶被迫丟下貨物離開,商場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同一時間,廣州地區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據媒體報道,上海市內多個大型商場收銀臺因此也出現大排長龍“埋單”的情況。而最嚴重的地區有些商戶的聯刷卡機的故障持續了近50分鐘。
最受傷的莫過于商戶。年底購物高峰期商場生意本來是最火爆的,但“刷卡故障”卻令銷售大打折扣。
“顧客一般都不會備大量現金在身上,當天因刷卡故障導致流失的銷售不在少數。”廣州百貨某專柜銷售負責人說,盡管POS機只癱瘓了半小時,但正值春節前夕,又逢周末,這一故障造成的損失相當于平時一周的銷售額。
商戶與消費者提出質疑
事件發生后,銀聯在23日發公告表示致歉,稱這是一起因設備故障引起通訊異常事故。但這似乎并未獲得商戶與消費者的涼解。
許多消費者認為,在年底這種消費刷卡高峰期,銀聯對問題發生的預見性未免太差。而商戶的怨聲更高。采訪時,不少商戶埋怨,銀聯服務非常差,出了故障不但沒有及時通知商戶的服務機制,而且因自身機器故障給商戶造成損失,也只道歉了事,并不是一種負責企業的行為。
“消費者每一次刷卡,銀聯是要向我們收取傭金的,實際上我們是在購買銀聯的結算渠道,那現在由于銀聯自己機器故障導致我們經濟損失,是否應該給予一定的賠償呢?”有商戶質疑稱。
實際上,類似的事件也并不是第一次發生。2006年4月,銀聯通信網絡和主機出現故障,造成全國性跨行交易中斷7小時。事后,銀聯也沒有向商戶賠償,僅一紙聲明通知大家系統暫時不能用。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報道稱,此次滬、粵兩地刷卡機癱瘓與銀聯的系統升級有關。對此,有律師表示,銀聯客戶與銀聯之間構成儲蓄合同關系,如果故障是由系統升級引起,而銀聯方面沒有提前告知用戶,則銀聯違反了儲蓄合同中的提前告知義務。中間因為銀聯方面無法提供刷卡服務,造成客戶無法正常使用資金,繼而造成客戶與第三方之間產生的經濟糾紛與損失,銀聯都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專家呼吁打破壟斷局面
此次刷卡機癱瘓事件,再次使我國金融系統穩定性成為公眾焦點。有金融業者認為,事件不僅映射出銀聯系統自身的問題,也暴露了我國銀行卡線下支付結算渠道過于單一的弊端。
據了解,在我國,目前銀聯壟斷整個銀行卡商戶收單結算市場,用戶刷銀行卡消費通道只有銀聯一個。這種狀況無疑為我國銀行卡收單結算市場埋下了不確定的隱患,一旦銀聯系統出現故障,類似的結算中斷情況將無法避免。早在2006中國電子支付高層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王琛教授就深刻地指出,“希望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中國銀聯只此一家的壟斷局面”,這對于提升銀聯的服務水平也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刺激方式。
“就如一顆隨機炸彈一樣,我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再次爆炸。”銀行業人士認為,在銀聯基礎上,需要建立另一條安全可靠的支付結算渠道,以加固我國金融結算系統穩定性。應當鼓勵其他結算系統商的進入,以有效避免銀聯一家癱瘓導致所有用戶、商戶抓瞎的局面。
信息時報記者 何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