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普查正在進行中,在前期的入戶摸底中,居民已經(jīng)感受到了普查員的辛苦,所以在正式登記時,也十分配合。但也有個別居民反映,前期摸底時有一些人借人口普查之名,渾水摸魚,套取個人信息。“要配合,更要謹慎。”昨天,也有網(wǎng)友支了幾招,除了看證件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以辨別普查員的真?zhèn)巍?/p>
普查員挺難
一上午跑了30戶,只有4戶在家
昨天上午9點半,秦淮區(qū)曙光里社區(qū)的普查員朱主任和小任準備上門做入戶登記,他們要登記的是中牌樓東21-39號一段的住戶,“這里過去是城鄉(xiāng)接合部,多數(shù)是原來農(nóng)民的二層小樓,現(xiàn)在一間間都出租給了外來務工人員,一個房東下面可能有十幾個房客。”沒出發(fā)前,朱主任就告訴記者此次登記的難度。
果然,一條狹長的小巷進去,每幢小樓緊挨著,看上去都差不多。走進一間小門,這幢樓上住了七八家出租戶,小任爬上爬下一連敲了好幾家的門,也沒人應。“看來都出去上班了。”朱主任說,前期摸底時他們經(jīng)常晚上來,也沒人在家。記者跟了一上午,跑了30戶,只有4戶出租戶在家,朱主任把沒在家的勾出來,準備明天繼續(xù)。
這樣的出租戶,沒有門牌號,如何知道哪家登記過,哪家還沒登記呢?朱主任說,普查員都會自帶標簽,在已登記簽字過的住戶門口貼上標簽,寫上“已登”,這樣下次來就不會搞錯了。
昨天上午幾乎同一時間,玄武區(qū)的普查員小顧也出門普查,也是爬了7層樓只找到2戶。“其實上午找人的確比較難,年輕人要上班,老人要出去買菜。”因此她大多把上午的時間,用來整理前一天登記的表格。
■進展
首日完成登記5%左右
前天開始,南京市4.5萬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正式入戶登記。昨天,記者從南京市人普辦了解到,根據(jù)各個街道、區(qū)縣匯總上來的情況看,登記首日,全市大約完成了5%的登記量。“我們要求就是先慢后快,再慢。”市人普辦有關人士解釋說,第一天不要登記太多,相當于試登記,看看會有什么問題,第二天再加快進度。總體要求是到8日基本完成,留兩天查漏補缺,這樣到10日就差不多能完成登記工作了。
“正式登記遇到的問題,主要還是找人難。”另外也發(fā)現(xiàn),情況也有一些變動,特別是出租屋,9月、10月摸底時的人,和現(xiàn)在住在里面的不是一個人,那么這個住戶的信息就要重新詢問、登記,而常住戶只需核實后直接填表,讓住戶簽字即可。
居民也挺難
分辨真假普查員要有“火眼金睛”
“普查員”沒問兩句就提房子
在人口普查中,多數(shù)居民警惕性很強,對于上門來的普查員,都會查看證件。不過也有個別人碰到了些奇怪的事,真假普查員分不清,搞得自己都蒙了。
7月份的一天下午,一位姑娘敲開了劉阿姨家的門,脖子上掛著一個胸卡,自稱是普查員,劉阿姨便把她讓進屋來。剛開始,這名姑娘問了家里有幾口人,還看了戶口簿,可沒問幾句,女孩突然把話題轉(zhuǎn)到劉阿姨家的房子上:“您這房子是哪年的啊?”劉阿姨起初沒在意,照答不誤,可姑娘又問到了房子出售與否,這讓劉阿姨很反感:“人口普查還有這一項啊?”女孩有點難堪,匆匆走了。劉阿姨說,后來她一問社區(qū),好像沒有這么一個普查員。“估計她是房產(chǎn)中介上門套信息的。”劉阿姨說。
市人普辦提醒:雖然一些普查員是從基層選聘的,但也要求他們在人口普查中,不得進行與人口普查無關的活動;在前期試點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個別普查員在上門普查之后,還向居民推銷,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就辭退了。后來就沒有接到這樣的投訴。如果普查員詢問的問題超出了表格范圍,居民可向人普辦反映。
留電話后被旅行社“騷擾”
70多歲的吳奶奶和老伴住在一起,前兩天,她接到一個陌生來電,“說是旅行社的,問我要不要出去玩。”吳奶奶有些生氣,“她怎么知道我家電話的?”掛了之后,她在腦海中搜索,一下子想起來,前段時間,人口普查的摸底階段,她把電話留給了一個自稱是普查員的人。
“會不會是搞普查的人把我的電話給旅行社了?”吳奶奶胡思亂想起來,不過老伴提醒她,“老早也有人打電話來,問要不要買保險,那時候還沒有搞普查呢。”吳奶奶也鬧不清了,到底誰把自家的電話泄露出去的?
市人普辦提醒:人口普查是不用登記電話的,不過前期摸底時,普查員為了聯(lián)系方便,也希望居民留個電話,這樣找不到人,就可以電話預約。但普查人員是不允許將居民的電話等信息泄露的。不僅在培訓中多次強調(diào)了這一點,正式入戶登記前,每個普查員也簽了保密協(xié)議。吳奶奶家的電話號碼,可能是別的途徑泄露了。
神秘電話,普查變成賣保險
一般普查員都是上門入戶登記,而市民朱女士卻接到過一通電話。“我是人口普查的。”電話那頭一個男子說,要問一下她家的信息,態(tài)度挺和氣的,朱女士也沒在意,對方問到家里有幾口人,出生年月,她一一回答了。可她越聽越覺得納悶,對方竟然問到了平時有什么投資,買不買保險之類的問題。“你是不是普查員啊?你叫什么名字?人家不是都上門登記嗎,你怎么打電話啊?”朱女士一連串的問題,讓對方愣了幾秒,啪地掛了電話。
市人普辦提醒:如果遇到打電話普查的,居民可以拒絕。除非是住戶有特殊情況,一直不在家,可以電話核實,否則一律要求上門登記,電話普查有可能是有人渾水摸魚,居民要提防。
■網(wǎng)友支招
別在電話里透露信息
網(wǎng)上關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討論也很多,有網(wǎng)友就表示,現(xiàn)在普查員都是入戶登記,保不準有些推銷員、房產(chǎn)中介偽裝身份,渾水摸魚,上門來套個人信息。那么,如何識別普查員的身份呢?
有網(wǎng)友特意列出了幾招來提醒大家,首先不要單單相信一張證件,需要從口音、眼神、面相、身上帶的東西等來綜合判斷,通常只能允許一人進家門,最好是女性。另外透露信息時,要多留心,該說的說,表格里沒有的內(nèi)容,一個字也不說。既然要求上門登記,就不要在電話里透露自己任何信息,一切面談。
相關報道
“林一鑫,請你快把戶口從我家遷走”
近日來,家住棲霞區(qū)邁皋橋南磚新村的代先生遇到了一件很困惑的事,他自己住了八年的房子,人口普查時發(fā)現(xiàn)房子里有四個陌生人的戶口。目前,急于轉(zhuǎn)賣房子的他,希望盡快找到戶籍還留在他房子里的林一鑫及其家人, 并遷出其戶口。
前幾天,人口普查員到代先生家進行人口普查,翻開以前的戶籍資料,核實相關信息。“你說你們家人戶籍不在這邊,那戶籍顯示你家房子里住著四個人啊,都是你什么人?”聽普查人員這么一問,代先生有些吃驚,自己買房后,家人的戶口一直沒遷入房內(nèi),而且買房時,賣房人和中介都稱房子內(nèi)戶口已遷走,怎么可能還有別人的戶口呢?
代先生到公安機關查詢,發(fā)現(xiàn)自家房子里果真還有四個人的戶口,其中戶主是一名叫林一鑫的男子。
在派出所幫助下,代先生終于查明,他現(xiàn)在住的房子是1991年建的,房子建成后,林一鑫一家四口人的戶籍就遷進去了。當時的戶籍地址就是邁皋橋南磚新村9號401室,后來房子經(jīng)過兩次轉(zhuǎn)手,2004年才被他買下。“賣房子給我的人,戶口確實不在里面,可能當時他買房子時,就有四個人的戶口在里面,他不知道。”代先生說,他急著要賣掉這套房子,可因房子里有暫時無法遷出的戶口,房子根本賣不掉。
代先生希望通過快報,能盡快找到戶口一直留在他家的林一鑫,以便能盡快協(xié)商把戶口遷離。請曾經(jīng)住在邁皋橋南磚新村9號401的林一鑫看到報道后,盡快與96060熱線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