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后天就開始了。在全球最大規模的動物遷徙――中國人浩浩蕩蕩的回家過年大軍中,乘火車者眾,預計2億多。火車票照例一票難求,求到的也可能是站票。
站票也是票,只要能回家。問題是有人手持站票一站一站又一站,一直站到終點站,還不是十幾個鐘頭大半天。今天在網上就看到一段“拍客”新聞:17歲小伙春運歸家,花了440元買了兩張站票,要站62小時5000公里。視頻不像演戲,那陽光男孩還不到說假話的年齡。
看罷心里沉甸甸的。硬站兩天三夜,那孩子吃得消么?!
愛莫能助,站就站吧。只是不明白:站票為什么不能享受“站”價?
眾所周知,列車上站票與坐票享受的待遇不同。站三五個或七八個鐘頭問題不大,要是站上個二十個小時試試?與坐相比有天壤之別,遑論兩天半!買站票上車,人吃虧價格應該便宜享受“站”價――打折;何況,站票的收入本來就是鐵路的額外獲利,鐵道部門為何不從實際出發而堅持與坐票平起平坐呢?查詢了一下,大致兩個理由,都經不起推敲。
一是同價不好管理。有人離座下了車,站票者落座怎么辦?
好辦。如果有人來對號入座,那么站起來讓座沒商量;如果有人上洗手間、去車廂交接處吸煙、到餐車就餐或坐久了不舒服起來走走晃晃,那么,站票者坐就是了。充分利用有限資源,哪怕只三兩分鐘,也是片刻休息享受。
二是降價火車將更擠,不利于鐵路分散客流。2007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是這樣回復坐票站票同價質疑:“如果站票的價格降低了,會吸引更多的人買站票,這對鐵路分散客流無疑是有害而無利的。”
真是顧左右而言他的歪狡!火車上坐位有數,站票占坐票的10%或20%也都是有數的。且不說人們為省錢寧肯站而不愿坐火車是不是事實,就算更多的人貪便宜想買站票,售罄了他不還得買坐票么?站票降價旨在公平合理,怎么會更擠、有害無利呢?
把“鐵路分散客流”當成大事或目標沒有道理。春運幾億人流動是剛性存在,如今乘客自愿購同價的站票乃是被選擇;“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中國人血液里流淌的呼喚。
空間無情,那在上海打工的小年青兒家在萬里之遙的新疆阿克蘇,降價其實也不能讓他兩天半的“站功懲罰”減輕一點點,但畢竟不同。實行站票站價譬如半價,440元變為220元,他心里會有平衡感、收獲感、愉悅感;精神變物質,可減輕身體的疲憊;他也可以經過換算,用吃苦“賺來”的200多元在車上痛快享受旅行大餐。
列車坐票站票同價不公平不合理,站票理當享受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