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3日電 綜合媒體報道,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汪某因學費問題在上海浦東機場用水果刀捅傷前來接機的母親。在遵崇“百善孝為先的”中國,這樣以怨報德式的行為觸動了國人的神經和情感。先是兒子機場刺母,再是母親盡一切辦法替兒子辯護。事件一時間演變為一場“中國式”母愛與教育的爭論。
學費引爭執 留學生機場刺母
4月1日晚,在浦東國際機場到達大廳,搭乘航班從日本返滬的中國留學生汪某到達不久,就與前去接機的母親顧某發生爭執,焦點是因為學費寄晚了。據親屬介紹,汪某留學日本5年所有費用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的工資來支出。為了兒子,母親顧某曾多次向朋友借錢。這次,顧某可能真的湊不到。事發當時,汪某從托運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對著母親顧某連刺9刀,導致母親當場倒地昏迷。汪某隨即被趕來的民警抓獲,同時民警迅速將顧某送至附近醫院搶救。
據醫生介紹,顧某在被送醫搶救時胃和肝均已破裂。然而,病床上滿身插滿了各種各樣的管子的顧某最擔心的仍是學校還會不會接收兒子以及兒子會不會被判刑。
母親替兒辯護 稱不想兒子入獄
事發后顧某反復告訴記者,“他是個好孩子,我們母子感情很好的,我不怪他。” 躺在病床上的顧女士說,兒子汪某“精神不正常”、“我不想兒子坐牢,希望兒子早點出來,我還要帶他去看病”。
但在面對記者時,顧某的親屬也直言:“出這事,肯定和平時教育脫不了干系。”“她平時太寵孩子了,都給慣壞了。”顧某妹妹坦言,“以前回來,有時連家都不住,直接住賓館。”在親戚看來,只要是兒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什么,顧某總是想盡辦法滿足。“可以說,要什么給什么,沒有的話,也要想盡辦法變成有。”身為汪某的舅舅,顧女士的哥哥無意間透露,之前外甥也因為家里無法答應他提出的其他要求而大吵過,甚至還動過手。但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竟然會拔刀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病友說,這幾天顧女士惦記最多的就是兒子在看守所的情況。這位母親很擔心社會對此事的過多關注會為兒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上海警方表示,汪某刺傷母親的動機還無法確定,目前已啟動對其的精神狀況司法鑒定程序。
人格教育缺失 “中國式”母愛與教育引爭議
事件發生后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不少評論認為體現其家庭教育的失敗,該個例也呈現出“中國式家長”的悲劇,折射出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健全人格教育應予以重視。
很多媒體評論認為這是我們當前學校教育缺失所致,在學校教育階段,由于過多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其人格健全,在很多責任擔當問題上不給他們以價值觀教育,只是一味強調宏大的國家民族概念,而沒有真正從對父母的孝順和自立入手,強調個人的責任觀念。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說:“有些小留學生GRE、托福考得好,但怎么與同學老師相處,怎么融入社會,心理上都沒有做好準備,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就連一些具備一定人生閱歷的教授、博導去國外以后都會產生種種不適應,更不要說這些處在‘心理斷乳期’的孩子們了。”
也有評論指出,在中國時下的家庭教育內,家長們往往只對孩子的學習提出要求,對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為人處世之道、生活價值觀等少有關注,更多地給他們提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有的甚至格外溺愛。這樣的孩子一旦出國,面對文化環境、生活方式的突變,將遭遇巨大的現實落差和心理沖擊。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謝斌表示,此案中留學生汪某是否存在精神疾病仍需等待司法鑒定結果出來后才能確定,但就已經披露的案情而言,這名學生可能存在調試心態、控制情緒等方面的心理障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