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在新教學大綱中,“戀愛心理與愛的能力培養”一講被修訂為“幸福-從學會戀愛開始”,主要從大學生們經常遇到的感情問題出發。
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要求北京市高校在心理課上教授學生們怎么去談戀愛。
在新教學大綱中,“戀愛心理與愛的能力培養”一講被修訂為“幸福-從學會戀愛開始”,主要從大學生們經常遇到的感情問題出發,涉及愛情相關理論,旨在教會大學生愛自己、表達愛、接受愛、拒絕愛、維系愛和放手愛。同性戀等以往被列為中國教科書“禁忌”的話題也在“戀愛課”教程中。
新的教學大綱一公布立刻成為了公眾關注和議論的熱點,許多學生對此不以為然。
“不是因為上了這門課就會談戀愛了,戀愛是教不出來的,需要自己去體驗和感悟,”首都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張玉告說,她認為這門課程可以選,但是作為娛樂性的,不抱有太大希望。
首都經貿大學大二學生小楊說,“戀愛課”聽上去令人好奇,對性格內向,不知道如何與異性打交道的同學應該很實用。但畢竟在北京很多初中生就開始談戀愛了,是否有必要到了大學才修“戀愛課”值得商榷。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教學大綱具有指導意義,但不應該強加給大學,開“戀愛課”主要是為了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從而預防精神疾病的角度出發,建議首都大學開這門課程,但并不是強制性的。
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東平告訴記者,學習心理健康這門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在哈佛大學教學生如何增強幸福感一樣,教會大學生如何與異性交流、溝通,處理異性關系。類似這種課在大學里選修比例很高,關鍵是課程怎么上,是講大道理呢,還是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