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國汽車電子基礎軟件自主研發與產業化聯盟在核心技術能力、產業化和市場占有率以及產學研用可持續發展等3個方面加以提高,促進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汽車電子產業鏈形成。”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
4月7日,中國汽車電子基礎軟件自主研發與產業化聯盟在京成立,旨在推動汽車電子基礎軟件的應用不斷深入,以達到提高汽車電子的國產化和現代化水平,打破國際廠商的技術壟斷,形成新的自主技術和產業的價值鏈體系。
——我國亟須建立汽車電子開發平臺——
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突破了1800萬輛,成為世界第一產銷大國。然而,汽車產業中利潤最高的汽車電子產品,其核心技術大部分控制在國外的廠商手上。在國外中高端的汽車中,汽車電子產品價值占了整車比重超過40%,而在我們自主品牌的產品當中,汽車電子部分占整車的價值則在10%—20%之間,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據聯盟秘書長單位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希澥介紹,其主要原因是國內缺少自主可控的汽車電子開發平臺的標準以及設計與研發能力。我國汽車電子基礎軟件研究比國外晚了20年。以往我們主要以加工、裝備為主的生產形態,而從底層自主研發的能力一直沒有得到培養,我們中國也沒有一個汽車電子的技術軟件平臺標準,各個汽車廠有些參照國際的標準,或者采購國外現成的產品,拿國外的平臺來使用,因為沒有形成中國標準,不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基礎軟件的從汽車電子的零部件到整車完整的產業鏈。
實際上,汽車電子的開發平臺是由汽車的專用芯片和基礎軟件包括一些工具、網絡、通訊組成,它就像我們電腦中的芯片和操作系統,汽車電子的核心也是汽車的專用芯片和技術軟件組成,而這兩塊現在95%以上甚至97%、98%完全掌握在國外的廠商。我國需要建立一套既有自主知識產權又符合國內特色、又能夠滿足國際上通用標準的體系。
——汽車電子軟件產品和規范初步形成——
事實上,從“十一五”開始,國家設立了專項資金,重點資助有技術基礎和產業化能力的企業,希望通過一二十年的努力,在基礎軟件方面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在“十一五”期間,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了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中電32所等10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參與了“十一五”核高基的汽車電子基礎軟件平臺的研發和產業化專項課題,在規范的制定、平臺產品的研發、應用產品的實驗以及產業化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專項課題初步形成了汽車電子技術軟件產品和規范,但是真正的檢驗、發展、提高是需要在不斷的產業化過程當中提升,要形成產業化的規模,需要打造完整的汽車電子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能力。
為此,在一汽、長安、上汽、奇瑞以及普華軟件的提議下,并聯合“十一五”開發的10家團隊、成員單位,又聯合了一些零部件廠、研究院所,一共20家單位共同發起在這里成立了中國汽車電子技術軟件自主研發與產業化聯盟。
——強強聯手破解汽車電子產業技術難題——
該聯盟成員覆蓋自主整車制造企業、汽車電子研發單位、汽車電子廠商、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等產業鏈各環節。
其中,理事單位則分別由一汽、上汽、長安、奇瑞和普華軟件五家單位擔任。此外,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基礎軟件企業——普華軟件作為秘書長單位,將在理事會的領導下擔負執行聯盟日常工作的職責。
據介紹,聯盟將通過制定國產汽車電子基礎軟件的規范,推動形成新的汽車電子軟件產業鏈模式;通過創新發展面向中國應用特點的汽車電子基礎軟件來推動產業化工作的進程,滿足產業內整車制造企業和零部件廠商在技術上的自主研發需求、提升國產產業在汽車電子核心技術領域的競爭力。聯盟還將在教育領域開展成果推廣及高級人才培養工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科技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