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汽車分會主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等單位協辦的中國汽車“走出去”發展論壇暨長城汽車國際化戰略研討會在京隆重舉行。中國貿易促進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建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徐向陽等來自官產學研等各領域的業界專家權威出席了此次論壇。
“走出去”必須高品質 要能代表“中國車”品牌
會上,業界專家對于中國汽車的國際化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研討,并對長城汽車以國際化研發戰略為基礎、以產品“三高”戰略(高科技、高性能、高品質)為特征的的國際化戰略發展思維給予了充分肯定。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指出,中國汽車“走出去”是長遠戰略,絕不是權宜之計。張小虞表示,與當初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不同,中國汽車“走出去”目前面臨更加艱難、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環境,在此情況下,汽車企業必須認真研究好目標市場的社會環境、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并通過不斷地試驗、不停地創新努力提升自身產品質量,才能夠走得更好、走得更遠。張小虞認為,“走出去”既需要有過硬的技術、產品,也要有銷售創新和服務創新,要有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的營銷能力,如果沒有這樣的營銷能力,即使有再好的產品也不一定能夠實現真正的“走出去”。
對于“走出去”這三個字,作為多年保持中國汽車出口量、出口金額第一的長城汽車的當家人,董事長魏建軍有著自己的體會。他表示,首先,“走出去”是中國汽車實現“從大到強”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個真正的汽車強國應該擁有自己能在國際上叫得響的自主品牌。其次,“走出去”是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參與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去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同時也鍛造出更強的競爭實力。魏建軍強調,“走出去”是要為國爭光的,過去中國制造在很多國家形成的“低質低價”負面形象必須扭轉,否則路就會越走越窄、越走越艱險;這就要求“走出去”的產品品質必須能夠代表“中國造”,不是什么產品都可以讓“走出去”,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打響“中國車”的整體品牌。
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
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指出,“走出去”要在健康運營的狀態下去實現,如果是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犧牲利潤、犧牲品牌形象,這樣的“走出去”就是負面的。他表示,長城汽車在歐盟等高端市場實現了高質量地走出去,在一些國家產品價格已經與歐美品牌不相上下,這種“走出去”對于行業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事實上,從1998年第一次出口到現在,長城汽車的海外發展已經有14年的歷史,連續10余年出口數量、出口金額名列前茅。目前已經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并在80多個國家建立了銷售網絡,海外銷售網絡達到581家。2010年長城實現出口5.5萬輛、出口金額30億人民幣,雙雙增長超過6成。
因為過硬的產品品質,長城近兩年已經在歐盟和泛歐市場很多區域站穩了腳跟。2009年9月,長城4款車型率先取得了歐盟整車型式認證;目前,長城汽車在意大利、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哈弗SUV在澳大利亞的銷量已超過韓國品牌。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魏建軍表示,長城的目標是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能夠代表中國汽車最好水平的、優秀的自主品牌;長城的品牌口號是“中國造 長城車”,之所以敢于、愿意打出“中國造”旗幟,既是對自身產品品質的自信,更是對中國成為汽車強國的一種理想和追求。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
“三高”戰略護航 長城汽車國際化發展提速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長城汽車的國際化戰略首先是建立在產品品質、技術研發的國際化基礎之上的,而針對技術研發國際化制定的產品“三高”戰略(高科技、高性能、高品質)可以說是長城國際化戰略的基石。魏建軍表示,盡管目前長城汽車已經出口到了歐盟和泛歐市場的很多區域,但長城有更宏大的國際化目標,計劃在2015年之前進入美國、加拿大、日本等高端市場,這就需要在產品品質國際化方面制定更為具體的研發保障措施,“三高”戰略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在技術研發各個模塊都有詳細的目標規劃。
據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黃勇介紹,為了更好地實現“走出去”戰略目標,生產研發出國際化的高品質產品,長城制定了完善的技術研發國際化舉措,包括:國際化的設計開發理念、國際化的尖端研發設備、國際化的性能集成創新能力、國際頂尖的工程開發合作伙伴、國際一流的供應商網絡,等等。
黃勇表示,長城的國際化研發戰略的核心是實現“三高”產品戰略。所謂“三高”是指高科技、高性能、高品質,具體而言就是要以高科技裝備和高性能設計為支撐,打造高品質產品。長城汽車為“三高”戰略制定了具體的國際化產品性能目標,根據其技術中心的規劃,到2015年,長城汽車的產品品質,在21項主要的整車性能上將達到卓越的國際化品質標準,其中安全上全部達到NCAP五星標準,節能排放達到北美、歐洲等高端目標市場要求,操縱穩定性、車身剛度達到德系車標準,NVH、可靠/耐久性、精致工程達到日系車標準,這些指標細化到每一個研發模塊,都有具體的數值標準。
長城的國際化設計理念的出發點是從能力國際化到品質國際化,設計能力國際化包括從逆向設計到正向設計,從結構設計到性能設計,從系統集成到整車集成,這種設計理念的變化成為保障產品品質的國際化的重要因素。
據黃勇介紹,為了更好地滿足海外目標市場的產品品質要求,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對國際法規標準一直在進行前瞻性研究和持續的設計輸入,研究對象包括:目標市場的政策法規、認證標準及流程、技術壁壘、市場要求、法規發展趨勢,等等。目前,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已經構建了美、日、歐三大法規管理體系,收集了179個國家及目標出口市場的法規標準,與VCA、TUV等國際知名認證機構開展深入合作,與30多個國家的官方機構建立了長期聯系。
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建昕指出,“走出去”需要在核心技術研發、產品品質管理上有過人的能力,在這方面想實現彎道超車并不容易,需要扎扎實實的努力,長城提出的產品“三高”戰略規劃是在做實實在在的事,只有這樣腳踏實地,把別人的經驗研究透,才能建立我們自身強大的、堅實的技術基礎,這個技術包括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品質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表示技術來不得半點虛的東西,對長城汽車“每天進步一點點”的企業理念表示認同。
整合國際頂級技術資源 鍛造國際化發展核心競爭力
黃勇告訴記者,國際化的技術合作是長城汽車技術研發的一大特點,長城一直堅持整合全球頂級技術合作資源進行自主創新。這些國際頂級的技術合作伙伴包括:在發動機、變速器設計方面與里卡多、博格華納、GIF、NTC等合作,在四輪驅動技術上,與博格華納、GKN合作,在整車設計上,與法國達索、日本YARK合作,在車輛排放控制技術上與博世、德爾福、西門子合作,等等。
據介紹,2007年即被評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長城汽車技術中心目前擁有9大中心、19個專業部門,專業技術人員6500人,其中高級和外籍的技術專家達到500余人。2010年10月,投資50億元、面積達到25萬平米的長城汽車新技術中心奠基,預計2012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伴隨新技術中心的竣工,數十款高科技研發裝備也將陸續投入使用,包括主動安全實驗室、模擬碰撞臺車、動力總成半消聲室、聲品質分析研究室、轉向系統實驗室,等等。屆時,新的道路實驗場高速環道全長7019米,彎道最高平衡車速可達到240公里/小時。
眾所周知,發動機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多年來一直是自主品牌的軟肋,但在長城這種局面已經扭轉,騰翼轎車完全是用的都是自主研發的高性能VVT發動機,而哈弗SUV和風駿皮卡使用的所有型號的柴油發動機也都是自主研發的。據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動力研究院總監劉震博士介紹,目前,長城汽車動力研究院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 融合了benchmark、設計、CAE、 NVH、標定和試驗六大核心能力。2010年,長城自主研發的1.3VVT和2.0VGT發動機獲得“中國十佳發動機”稱號;長城自主研發的1.5VVT和2.0VGT發動機通過了歐盟認證。
“不掌握核心技術,就只能永遠受制于人;沒有高附加值產品,就只能在低端市場徘徊;不走自主發展之路,中國的民族汽車工業就沒有未來。”魏建軍表示,不管是通過整合全球資源進行創新研發,還是通過與國際頂級技術公司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集成創新”,長城都牢牢把握住“自主”這張王牌,為實現國際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品質提升帶來結構轉型 海外發展實現四大升級
魏建軍表示,從早期簡單地做出口貿易,到后來有意識地開始系統地開發海外市場,長城也經歷了一個過程。目前,長城早已不再簡單追求出口數量,而更加追求海外發展的整體質量,包括從適應性產品開發到市場布局、品牌建設、售后服務等方面的系統推進。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產品品質的快速提升,長城在海外的市場發展實現了四個結構性的轉變與升級。具體是:
一是出口國家結構實現轉型升級,高端市場穩步推進。過去的長城(包括其他自主品牌)出口主要是中東、非洲、中南美的發展中國家,2006年,長城首家進入意大利,2009年,首家進入澳大利亞,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歐盟和泛歐市場很多發達國家。目前,澳大利亞、意大利、俄羅斯,包括南美洲最發達的智利已經成為長城的主要出口國家。2011年,長城汽車將陸續進入瑞典和波羅的海三國等北歐市場,進一步拓展歐盟市場。長城下一步的目標是2015年前進入北美和日本。
二是出口產品結構實現轉型升級,三大品類齊頭并進。長城出口的產品已由最初只有皮卡,發展成了現在的三大品類全面開花——哈弗SUV、騰翼轎車、風駿皮卡三大品類出口品種多達60多個。在很多國家,我們已經實現“點菜式”生產。
三是出口模式實現轉型升級,海外建廠步伐加快。2004年前,長城的出口與中國很多車企出口一樣,主要是單純的整車貿易;如今的出口模式可謂多種多樣,CKD、SKD出口、KD海外建廠已經成為主要內容。
2006年3月,長城在俄羅斯建設的KD組裝廠成為首家在海外開展組裝業務的中國企業。目前,長城已經在俄羅斯、印尼、伊朗、越南、埃及、烏克蘭、保加利亞、塞內加爾、委內瑞拉、菲律賓、馬來西亞、埃塞俄比亞等國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了KD組裝廠,目前海外KD組裝廠已達到12家。其中,保加利亞項目將于今年8月實現投產,計劃產能為5萬臺,這將踏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歐洲KD組裝的第一步。同時與巴西、保加利亞、馬來西亞、蘇丹等國達成合作建廠意向。到2015年,海外KD工廠數量將達到24家,綜合年產能達到50萬輛。
此外,長城也在嘗試海外投資、技術入股,并在后市場領域逐步推進。
四是出口產品的品質和價格實現轉型升級,正在扭轉中國車的低質低價形象。多年來,長城出口堅持求“質”不求“量”,注重出口金額和單車價格。在海外市場,長城敢于賣高價,也能賣高價。在很多海外國家,長城與外國強勢品牌的售價已經不相上下,而在綜合性價仍然優于國外品牌。在俄羅斯,哈弗H5的終端銷售價是2.2—2.4萬美元,與途勝、雅閣、雪鐵龍C5等基本持平,比國內的售價高。在沙特,相似配置的風駿皮卡的售價與國外品牌相比,價格已經十分接近,風駿皮卡在當地售價1.2萬美元,福特皮卡售價1.34萬,豐田皮卡1.56萬。
國際頂級汽車賽事是檢驗汽車產品品質的一塊試金石。2011年達喀爾拉力賽,長城汽車龍騰車隊車手周勇駕駛哈弗SUV,與國際知名品牌同臺競技,最終取得總成績22名、中國軍團的第一名。達喀爾拉力賽事委員會主席、國際汽聯官員雅尼科在專門了解了哈弗SUV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情況后指出:中國的汽車能夠參加達喀爾,并且取得這樣好的成績,不光說明車手的成熟,同時也標志著廠商在技術上已經接近了歐洲主流廠商。
作為一個經常行走在不同國家的資深媒體人,《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表示,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也是樹立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某種程度上比我們在國外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起的作用還要大,他呼吁國家相關部門、社會各方面也要積極為那些真正經營質量好、產品質量過硬的優秀自主品牌汽車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政策和社會環境,提供必要的各種支持。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長城汽車注重技術研發和產品品質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對于中國汽車的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頭號的汽車產銷大國,但我們的出口所占的比重還微乎其微,2010年只有不到3%,這與一個汽車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中國汽車要想在未來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勝,成就汽車強國夢想,就必須先把產品品質和核心技術研發的基礎夯實。從這一點看,長城汽車已經走在了行業前頭,對其他自主品牌的國際化發展也提供了一種很有價值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