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近年來所采用的零配件共通化策略是其節省成本的關鍵,但是如今卻成了讓豐田最頭疼的事。”針對昨天剛剛發生的豐田特大召回事件,業內有關專家分析認為,豐田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汽車企業,就是因為它的質量和成本控制;但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豐田的多次召回都和其“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的零件共通化有關。
昨天,國內車市剛剛上演了規模最大的召回事件——因電動車窗主控開關存在隱患,廣汽豐田和天津一汽豐田從8月25日開始,召回部分凱美瑞、雅力士、威馳和卡羅拉轎車,總計超過68萬輛。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國內乘用車已累計召回超過51萬輛,其中國產車近50萬輛,而日系車則占了召回總數的九成多。“某品牌車型的召回數量多,一方面說明這些車型在國內的銷量比較大;另一方面也證明,在汽車生產企業中也存在著‘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 ”業內有關專家表示,汽車廠商除了要嚴把生產中的質量關,更要在零配件的選擇上慎而又慎。
對此,業內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從各個廠家公布的召回原因來看,廠商設計不合理、生產管理不嚴格、供應商零配件不合格是造成召回的三大原因。“尤其是供應商的零配件不合格問題,在今年顯得尤為突出。”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雖然豐田在此問題的危機處理上反應很快,但是長此以往,其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經濟耐用的好印象就會大打折扣。
的確,豐田似乎正在成為全球的汽車召回“大王”。相關資料顯示,2007年9月,豐田在美召回5.5萬輛雷克薩斯ES 350以及凱美瑞車型;10月,豐田在日本召回47萬輛皇冠、Sienta和bB等車型;11月,豐田在日本召回21.5萬輛雷克薩斯GS、皇冠和另外3 款高端車車型;12月,豐田在美召回15.6萬輛Tundra皮卡;2008年4月,豐田在美召回53.95萬輛卡羅拉和Matrix型轎車;5月,豐田在美召回9萬輛漢蘭達;10月,豐田在日本召回13種車型總計47萬輛; 10月,豐田在中國召回8萬輛車,涉及威馳、花冠、卡羅拉、雅力士;12月,一汽豐田召回12萬輛皇冠銳志和雷克薩斯;2009年4月,廣汽豐田召回26 萬輛凱美瑞;8月,廣汽豐田和天津一汽豐田召回凱美瑞、雅力士、威馳和卡羅拉轎車,總計超過68萬輛。
“豐田在全球的召回事件集中發生在2005年到2009年,而這也正是豐田汽車擴張最快的5年。”業內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顯然,快速擴張給豐田一直引以為榮的“豐田生產模式”帶來了巨大壓力,它曾經的質量優勢正在減弱,甚至有消失的危險;而龐大的汽車召回,更需要巨額的成本投入,廣汽豐田就曾經為凱美瑞的召回支付了上億元。
相關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第2季度,豐田的虧損已高達1948億日元,而豐田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也同比減少了17%。是做銷量老大,還是做利潤老大——顯然,豐田正面臨選擇。
豐田汽車之大批召回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百度博客 潘衍江)
豐田在華召回近70萬輛車 是我國實施汽車召回制度以來數量最大的一項召回
昨天,豐田在華兩家合資企業——廣汽豐田、一汽豐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現缺陷,自8月25日開始,召回部分凱美瑞、雅力士、威馳及卡羅拉轎車,涉及車輛總計688314輛。這是我國2004年實施汽車召回制度以來,數量最大的一項召回。
根據召回報告,召回的原因是同一供應商供應給兩家企業的零部件出現缺陷,因駕駛員側的電動車窗主控開關控制模塊在制造過程中潤滑脂涂抹過多,可能導致內部短路,引起開關發熱、熔損,操作時有卡滯感,車窗無法正常升降,極少部分會導致車門內飾板熔損……。
巴蜀爺們:小日本此次召回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難道果真如他們所說,該批車輛“…開關發熱、熔損,操作時有卡滯感,車窗無法正常升降……; 嗎?難道真的是配件供應商的配件有缺陷嗎?其實,這背后還隱瞞著天大的秘密—既剎車問題!
日本人自古總愛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配件商)。大家想想,豐田歷來自稱有先進的管理經驗,有科學的檢測手段。那么,這些歪配件又是怎樣裝上這么多的汽車的呢?連開關發熱、熔損,操作有卡,車窗升降這些芝麻點大的屁事都無法處理好,還出口汽車,這算什么鳥企業呀?
凱美瑞已經不是第一次大批量召回!生產了這么多的車才發現問題,居然還有許多中國豬喊日本的汽車就是好。如果是國產品牌出點問題,估計會在大罵垃圾以后,再把企業推向破產的道路才解恨吧?
豐田之所以召回,其原因是被迫而已。若不是壓力所逼,他們才不會召回呢。
在他們眼里,大陸就只配開他們的高價三等車,只有他們日本人才有資格開他們所謂的物美價廉的優等車。
豐田之召回根本就不是他們負責任的表現,而僅僅是面對輿論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罷了。說白了,就是他們上層對大陸市場的刻意貶低和藐視導致了質量上的不把關,所以才會有如此數目眾多的召回。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日本在大陸銷售的汽車其質量問題是大大的。
其實,他們從來就沒有考慮過中國車主的利益,一次一次的召回,卻一點也不補償,時間、油料、過路費……!關鍵是時間!你小日本補償的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