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2日,第十二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拉開序幕,此次車展共展出整車868輛,其中外方整車265輛,直接從海外運來整車130輛,中方整車603輛。共有5款海外車型全球首發,并有20多款中外概念車,10多款新能源車,為參觀者提供了更多新的選擇。
此次車展共接待了來自107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萬人次的參觀者,創歷屆上海車展之最。此次車展,給人全新的認識就是參展車輛的技術含量有所提高。2007年上海車展和2006年北京車展時間相隔很近,參展汽車廠家就如何吸引消費者提出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在新車的技術含量上下工夫。
汽車新技術閃亮上海車展
2007年上海車展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又一盛會,在大批新車、首發車、概念車閃亮登場的同時,一批新技術汽車也乘勢成為車展的另一熱點。例如大眾集團的EA888系列汽油直噴引擎、豐田的雙VVT-i引擎、本田的大馬力V6引擎與先進的SH-AWD智能四驅技術,都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熱點。
本屆車展技術方面的一大特點是,各大汽車巨頭在新能源方面的諸多嘗試,例如初次登陸中國的寶馬Hydrogen7氫燃料混合動力車,本田的彈性燃料技術試驗車,再加上已經量產的雷克薩斯LS600h混合動力車,都是汽車企業在尋找替代能源方面的最新舉措。
在國內,一批廠家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動力系統,如中華的自主1.8T引擎,奇瑞的全系自主引擎以及長城的共軌柴油技術等。
目前,汽車工業再次成為技術革新的先鋒,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在汽車上。
自動停車技術:對于多數汽車駕駛員來說,在一處交通擁擠的地方“倒車入庫”是件非常頭疼的事情。而瑞典汽車制造商沃爾沃公司新推出的一種具有自動停車功能的新型轎車則能幫助人們輕松解決這一問題。新型轎車由瑞典林克沃平大學和沃爾沃公司聯合開發。新研制出的試驗用車采用了沃爾沃S60系列轎車,車上安裝了自動變速箱、電子駕駛裝置和一套先進電腦系統。電子駕駛裝置裝有一套超頻感應系統,共有4個超頻傳感器,它不但可以控制方向盤,而且可以發現四周的障礙物。當傳感器發現有足夠的停車空間時,它就會發出相應的信號。它通過兩個超聲波傳感器測量出停車位的大小,自動地按照預定的線路把汽車開進車位。
試駕者說,這種車對駕車者來說真是太方便了,解決了大多數司機在交通擁擠時最頭疼的平移停車問題。如果人們每天不得不在街上停車的話,那么這種汽車真是未來人們最好的選擇。
電磁減震器:車輛在反應狀態可以做無級調整的電磁減震器。創新的技術在于減震器油,通過加入金屬微粒,使之對磁性很敏感,這樣就可以通過一個電磁場控制油的黏度,實現純粹電子控制的減震器。它可以根據相應的傳感器迅速對路面變化做作出反應。電磁減震裝置通過這一原理保證減震器在各種行駛條件下都能夠提供合適的減震效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供駕駛的舒適性以及動態操控性。而裝備了傳感器的計算機技術能夠在毫秒內來判斷駕駛情況。駕駛者可以選擇兩種駕駛程序:高度運動型(可將電磁調校到比較低的粘稠水平)或是進行相反的調校來達到高舒適性的水平。
燈光技術:目前,奧迪R8在燈光照明技術上遵循了奧迪“技術領先”的品牌口號。R8的前照燈所有燈具全部使用發光二極管(LED)制成。這種技術目前只在部分領域勝過氙氣燈,但從長遠來看,采用發光二極管照明很有前途,尤其是對將來自適應式大燈的設計有很大幫助。既沒有燈絲,也沒有氣體放電。
另外,直噴汽車、全輪驅動技術、音響系統、雙燃料引擎技術、變速器技術、汽車安全技術、汽車輪胎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等等都開始在車輛配置上使用。
除了以上的汽車技術,其他的輔助技術都使得駕駛汽車變得更加人性化與充滿樂趣。
新技術發展迎來第七時代
汽車工業是20世紀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產業。汽車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有一些獨具一格的設計在汽車發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曾經影響甚至決定了汽車演變的方向,20世紀汽車技術發展史上有6個最重要的階段不應忽視。
首先,“梅塞德斯”開創了汽車時代。1886年,為紀念妻子43歲生日,戴姆勒訂購了一輛馬車,并裝上他的立式發動機,這樣戴姆勒的首輛汽車誕生了。19世紀末,法國的帕納爾——勒瓦索公司將發動機裝在車前部,通過離合器、變速裝置和齒輪傳動裝置把驅動力傳到后輪,這種方案后來被稱為“帕納爾系統”。它的地位是1901年由當時的戴姆勒發動機公司真正確立起來的,它被安裝在威廉·邁巴赫設計的一輛汽車上,這種汽車成為全世界汽車制造的樣板。
一個奧地利人名叫埃米爾·杰林耐克,時任奧地利駐法國尼斯總領事,1898年,埃米爾訂購了三輛戴姆勒“鳳凰”牌轎車,并以他女兒的教名“梅賽德斯”為他們命名。此后“梅賽德斯”車在汽車比賽中多次獲得大獎,名聲越來越大。
第二個時代,福特汽車開始大批量生產。
1908年10月1日,汽車技術史上樹起了第二個里程碑,底特律開始生產一種以“福特”命名的汽車,型號為“T型”。這種少見的汽車推動了一個新的工業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工人們首次用大批量生產的部件在流水線上組裝汽車。自1908年10月1日第一輛T型車交貨以來,直至1927年夏天T型車成為歷史,共售出1500多萬輛。T型車在全世界備受青睞,它成了便宜和可靠交通的象征。福特汽車公司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永久性汽車市場,帶動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
第三個時代是前輪驅動技術的應用。安德烈·雪鐵龍于1934年在法國樹起了汽車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20年代中期,汽車生產者討論了把驅動作用從后輪移到前輪是否更好些的問題。1934年3月24日,一種新型的汽車結構出現了:一款名叫7A的前驅動汽車問世。受雪鐵龍委托的安德烈·勒費弗爾及其助手莫里斯·圣蒂拉創造的這種汽車,其設計方案即使在今天也沒有過時。
第四個時代,“甲殼蟲”創造了汽車神話。“甲殼蟲”型汽車的成功是眾所周知的。它打破了福特T型汽車的產量紀錄,并超出了數百萬輛。“甲殼蟲”的發動機是后置的,它的成功被諸多競爭對手作了錯誤的引用,菲亞特、雷諾、西姆卡、斯科達、雪佛蘭等一些廠家紛紛效仿“甲殼蟲”車,制造具有更大功率的后置發動機的轎車。現在后置發動機的轎車早已淡出市場。
第五個時代是“迷你”汽車時代。1959年面世的“迷你”汽車被當時許多人認為是開玩笑的東西,但它卻觸發了汽車技術的一場革命。“迷你”在當時創造神話的秘密來自于技術優勢:巧妙的重心分布及適當的軸距和輪距。但曾經有許多人試圖使這種小車有一種“現代化的式樣”而改進它原來的設計,結果都沒有成功。這是因為從一開始艾西貢尼斯就將“迷你”車的設計考慮得十分周密,無懈可擊。同時,人們根據微型車的方案生產出各式各樣新型的與之競爭的汽車,除少數生產傳統名牌汽車和豪華型汽車的公司外,幾乎所有公司都模仿了“迷你”車的設計,微型轎車也正成為汽車家族的重要成員。
第六個時代是多用途廂式車時代。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的Espace牌MPV,以它新穎的車廂布局設計引起了車壇的轟動。以前汽車的后排座位是固定不動,一成不變的。而MPV則是車內每個座椅都可獨立調節,可以做成多種形式的組合,即可是乘車形式,又可組合成有小桌的小型會議室。從車廂座椅位置的固定到可調,從固定空間布置到可變空間布置,標志著汽車使用概念上的變革。受MPV設計概念的啟發,現代汽車上又出現了運動型多用途車。正因為MPV的出現,才使汽車設計者突破了舊的框架,設計出從專用性到多樣性的各種各樣的家庭汽車。
2007年4月第十二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首發車、概念車多,綠色環保車多,供不同消費層次選擇的車型多。參展汽車廠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在新車的技術含量上了下大功夫,悄然拉開了汽車新技術革命的序幕,汽車業發展開始悄然進入第七時代。
未來汽車技術改變人們生活
近年來,汽車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未來的幾年內世界汽車工業的技術進步將由量變達到質變。由美國、日本、歐洲為代表的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先后從節能、安全、環保等方面制定了汽車技術的發展規劃,并組織科技攻關。
首先是汽車能源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世界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世界汽車工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世界石油資源非常缺乏,目前內燃機的熱效率較低,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大約只有35%~40%用于汽車行駛。另一方面,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增加了環境污染。據調查,城市大氣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其他微粒的8%都是來源于汽車尾氣排放;此外汽車排放的CO2加劇了溫室效應;汽車噪聲也是城市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這種形勢之下,探求新能源的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推出了甲醇、乙醇、氫氣、壓縮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代用燃料,以及電動和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
其次是安全性技術的發展。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汽車的安全性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提高汽車安全性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如何避免發生事故,即主動安全性;二是如何減少事故對人員的傷亡,即被動安全性。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很多電子產品應用于汽車,無論是汽車的被動安全性還是主動安全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以及由這些事故所引起的人員傷亡。現代汽車被動安全系統包括:正面和側面安全氣囊、防翻滾布簾氣袋和自動彈出防翻滾杠。
還有就是多種新材料將應用于汽車。稀土元素已是現代車用鋼板的“補品”。鋼經過稀土元素鑭、鈧、釔等的處理,可以明顯提高韌性和塑性,改善沖壓性能。添加了稀土元素的鋼材用于汽車的車軸、骨架梁等。追求小型、輕量、高功率是汽車電機必須要走的方向。在汽車電機改造中,高性能的磁性材料起到關鍵作用,使用稀土磁體可以減少電機重量和體積,稀土永磁電機將廣泛用于汽車上。
用釩元素生產的釩鋼、釩鈦合金具有強度高、重量輕的特點。為了減輕汽車重量,一些汽車的連接件采用含釩5%的鈦合金制造。釩鈦合金能夠適應汽車零部件的高速機械運作的苛刻環境。橡膠密封件是汽車裝配的重要輔助零件,對汽車運行質量影響很大。橡膠密封件要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彈性和耐油耐水不變形的特性,是保證發動機、底盤及其它部分不滲油不滲水的關鍵。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汽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逐漸被汽車廠家與消費者所重視。汽車安全性、智能化、節能環保、動力引擎等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汽車技術的領域里從來沒有最好,有的只能是更好。正是在這樣的期待下,所有汽車廠商的技術革新都服務于此。功率更大,效率更高,更有利于環境,這些目標推動著汽車技術不斷進步,這些技術也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汽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