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考量
雖然節能車補貼效果并不理想,但國家似乎并不準備收手,反而加大了扶持力度。《規劃》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工信部相關人士處了解到,在這1000多億元的扶持資金中,500億元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300億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200億元用于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剩下一部分錢用于扶持核心汽車零部件業發展以及試點城市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補貼無重點,這是現在業內對《規劃》的普遍看法,而這會直接影響到新能源車在一些關鍵環節上的不到位。”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認為,“而眼下,節能車補貼效果的差強人意,似乎也在給補貼政策缺乏配套措施的局面敲響了警鐘。”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汽車首席分析師程曉東認為,該《規劃》是國家“十二五”產業規劃的一部分,整體前景是向好的,“但在中國這樣的正處于經濟轉型中的國家,落實層面免不了會有些‘水分’。”
程曉東所說的“水分”,主要指各汽車企業很可能會為獲得國家補助資金,盲目上馬項目,甚至巧立名目,將申請下來的資金挪做它用。“由于我國向來采取的是市場先、法規后的做法,因此只能等待市場出現問題后,才能制定相關措施,但相信隨著新能源車及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政府也會出臺相應的監督措施。”程曉東表示。
對此,國家工信部汽車處的一位負責人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為了徹底落實節能車和新能源車政策,相關政府部門將來一定會加大督察力度并定期抽查,以規范廠商的行為。特別是會加強對各地方政府的要求,建立節能減排評價考核體系,對未完成目標的政府和廠商進行責任追究。”
《規劃》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及步驟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將達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
為完成以上目標,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分兩步走:2011年至2015年,將大力發展節能汽車。一方面提高傳統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另一方面實現普通混合動力汽車的大規模產業化,中度、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計劃超過100萬輛。2016年至2020年,將傳統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提高至國際先進水平;大規模普及混合動力汽車,并徹底實現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