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彭滔 張嵐
六月仲夏,黑茶之鄉——安化縣梅城鎮,放眼遠眺一派山青水秀。那層層疊疊的茶崗上,采茶姑娘背著背簍,唱著動聽的采茶歌,歌聲從山那頭傳到了山這頭。原生態的梅山鎮如詩如畫,每一處筆墨都有深刻的內涵。而今湖南安化國津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津”)歷經30年的滄桑巨變,始終保持“以質制勝”的發展勢頭,更有著深厚的力度。
茶有獨鐘不了情
唐代顧況在《茶賦》中說,茶能“攻肉食之膻膩,發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茶很早就成為了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特別是西北少數民族更是對“黑茶”情有獨鐘。
茫茫戈壁,駝鈴聲聲,傳承千年的西北“紅娘”黑茶,牽扯著一代又一代茶商的不了情。在梅城鎮,就有個對黑茶癡迷不已的茶迷。
上個世紀90年代,安化黑茶由于諸多原因走向了低迷。很多茶廠都面臨著破產,而早已與黑茶有了不解之緣的吳高良,卻不顧家人的反對始終堅信黑茶的發展,毅然要將黑茶事業進行到底。那時的他何嘗不知黑茶的處境,但他決定承包茶廠,帶領大家走向富裕的道路。他深知老百姓要吃飯,不能僅靠幾畝田地來過日子,必須把茶葉資源合理利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安化,喝上最有品質的黑茶。
吳高良將東拼西湊的20萬元做了啟動資金,并創建了湖南省安化縣梅城精制茶廠。談起老茶廠建設,很多村民更是感慨,那時候的吳高良和工人吃住在工廠,把一塊錢當兩塊錢用,恨不得自己能做幾個人的活,帶領村民齊心協力重建茶廠。功夫不負有心人,梅城精制茶廠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條,生產出來的青磚、康磚系列產品受到了高度的評價與贊賞,從而深受西藏、青海等地消費者的青睞。
吳高良深知,企業要發展就必須靠質量,如果質量做不好,就無法談及發展。沒有質量管理機制,他就跑到各地區學習和考察并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在茶葉質量上,他更是不惜一切代價聘請專家對茶葉進行研發和分析并提高生產技能;對于外聯商,他以誠信待人,將好產品和好服務做到底促使銷售量不斷上升。
2006年,隨著黑茶的保健功能越來越被市場認可,安化梅城精制茶廠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7年就創產值1000余萬元,上繳稅收50余萬元。記者難以置信,瀕臨破產的茶廠在吳高良的手上竟成了個聚寶盆。短短幾年,隨著黑茶業績的騰飛,廠房的擴建,深謀遠慮的他又與有著多年外貿生意經驗的吳芳進行了合作。2009年,安化梅城茶廠進行改制,并投資1000萬元對老廠進行全面技術改造,取名為湖南安化國津茶業有限公司。
“魅力質量”打造品牌
國津廠房“靠信譽至上贏得商家認可,靠產品質量占領銷售市場”的字樣意味深長。整齊擺放的磚茶散發著茶香,如國津碩果累累的成就。吳芳總經理來到了國津后,為了更進一步滿足客戶的需求,便在質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這個質量按她的說法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
為了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國津利用雄厚的技術實力,不斷開發康磚、青磚等系列產品。派遣相關負責人到西藏、青海等地區,進行周密的市場調研,并下鄉到當地群眾中進行市場摸底。通過調研和摸索,他們了解到同樣的黑茶,群眾對質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西藏的藏民喜歡的磚茶是外青內黑,湯色純黃,青海的則要求磚茶內外呈黑色,湯色要紅黑。
吳芳聽后有些犯難,回來后便和吳高良商量,他們一致認為必須調整技術力量,開辟自身茶園基地,改革工藝流程。哪怕花高費用也一定要改進工藝流程,在選料、拼配、壓制、烘焙、取樣、開湯等方面全程改制。自從黑茶的口感湯色達到銷區要求后,產品更是供不應求�! �
在這點上,很多同行都很難理解國津對邊銷茶的認真度。但吳芳坦率地說,黑茶雖是個傳統行業,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薄利和厚利實質是差不多的。比如薄利只有5個點的利潤,但利用好這5個點,好好地把握質量,銷售量可能就會翻10倍,甚至更多,把資源放在提高產品質量上,就什么都好說了。但要達到產品質量標準,其實關鍵還是在于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吳芳微笑著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說:“讓每個員工認識到‘產品質量就是經濟效益’,把國津當做家,按質按量完成生產任務,就是國津最大的財富。”
在吳高良的辦公室,“誠信天下”四個字就闡述了國津的茶道。去年,運往烏魯木齊一批價值50萬元的黑茶,由于路途遠,送貨的人沒把產品保護好,路途中因雨水滲透,茶葉出現霉變。當得知這貨出現問題時,吳芳立即打電話告訴經銷商,一塊也不能賣出去,必須重新發貨。這一舉動,讓經銷商感動不已,他感慨地告訴記者:“做生意其實是做人,這么多年堅持選擇國津,主要是認準了人。廠子的規模多大不重要,但產品質量可靠才是硬道理。”
有些西藏人其實不認識漢字,他們購買國津產品更多是看包裝上方方正正的圖案。隨著國津茶業的迅猛發展,一些假冒偽劣產品也隨即而來。為了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公司不得不隨時創新產品包裝及重量,同時把漢語翻譯成藏語等多種語言。
目前,國津的市場還是以邊銷為主,占60%,其他省市占10%-20%,外銷占15%-20%。對于未來的發展,國津茶業總經理吳芳很有信心:企業30多年的沉淀,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營銷模式上,國津都有他獨特的地方,用3-5年的時間,完全可以讓企業達到年產黑茶6000噸,產值過億,利稅上千萬的新臺階。
吳高良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之所以把企業改名為國津,就是想把中國國飲做大做強,讓每個喝茶的人都能唇齒生津,品悟健康人生。品一杯國津黑茶,記者仿佛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手捧潔白哈達的藏民在載歌載舞,蒙古包里,肉足酒滿,一杯杯奶茶中透著黑茶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