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奶”死灰復燃,背后有著怎樣的啟示?
奶粉商曝黑幕
現在,請將目光再次聚焦到4年前曾被我們曝光過“皮革奶”的山東。前文已經交代過,該省淄博市3月份被全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出,存在違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成食用明膠、食用蛋白制品的行為。
山東凱銀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慧英說,4年前生產假牛奶的企業在當地已經不多了,“受三鹿奶粉事件與金融危機雙重打擊,大部分企業都堅持不下去,關門了”。
作為山東省為數不多的總投資超過2億元的乳品企業,凱銀乳業也處于停產狀態。賈慧英說,由于大企業拼命壓價,搶占市場,凱銀早在2007年就準備放棄乳制品生產,后來好不容易從海外爭取到一筆融資,孰料就在簽約前,曝出了三鹿奶粉事件,融資泡湯。
“三鹿事件對中國乳業打擊很大,這一點,你從超市鮮奶銷售量的變化就可以看出。”賈慧英說,市場信譽受到沖擊,劣幣驅逐良幣,原本好好的一個市場就這樣被乳制品行業自己給破壞了。“機器閑置在廠里,好可惜。”
對于一些尚在經營的小企業,賈慧英提醒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她聽說有些企業在用奶粉還原生產乳制品、含乳飲料, “原料并不地道,你想,奶粉成本比鮮奶更高,但現在聽說反而更低了。我們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因此沒去核算過,但用正常的思維去想,也能明白了。”
陜西省某乳業公司的總經理陳明(化名)也有與賈慧英同樣的感觸,他說,乳品業這幾年從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到三聚氰胺,陸續出了太多問題,把一個原本利國為民的好產業推至了老百姓不能接受、養牛戶不能接受、企業不能接受的地步。
陳明認為乳品行業存在太多不規范,“幾年前,阜陽大頭娃娃事件發生時,我曾對同行喊出口號——我們要把奶粉生產成能讓我們自己的孩子去喝的產品。做食品行業實在是隱蔽的東西太多,我非常認同這種說法——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
雖然丑聞不斷、危機不斷,但陳明認為,這也客觀促使了乳制品行業向健康方向發展,“我做了這么多年,覺得這幾年乳制品的質量應該是歷史上最好的”。
“但仍有個別企業鋌而走險!”陳明告訴記者,這幾年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低價的奶粉、乳制品、含乳飲料,他很奇怪怎么做得出來的,“全國原料奶價格相差不大啊!后來發現原來是加入了三聚氰胺、水解蛋白充當蛋白。”
“一些用奶粉做原料的乳制品企業,把關不嚴,片面追求低價,雖然按照國標檢測蛋白指標,但是并不管原料真假的問題,這也支持了摻假行為。”
“還有,有些地方沒有牛奶資源,卻有乳品企業,有些地方資源少,卻做成了大企業。”西安市奶牛乳品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偉民說,他此前就已經注意到網上有人推銷水解蛋白的制造設備、技術,如果不是三聚氰胺的先例,晨園“皮革奶”也不會引起人們如此關注。“你去查一下有些地方有多少奶牛,能產多少奶粉?按照8公斤鮮奶產1公斤奶粉的比例,比如當地有200萬噸鮮奶,卻能產出50萬噸奶粉,就可以查出多少造假成分。”
王偉民披露,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問題,主要存在于作坊式小企業,“利潤很大,水解蛋白一噸1000多元,糊精粉一噸也就幾千元,從利潤角度肯定有造假積極性。”他說,按照正規成產流程,一噸奶粉的成本算上鮮奶、人工、水電等等至少2萬元,但是用皮革水解蛋白與糊精粉等造假材料生產的假奶粉一噸成本不過四五千元。“這些假奶粉被賣給冷飲、乳制品、含乳飲料加工企業,貽害消費者。”
對此,陳明表示,他并不知道水解蛋白粉的售價,但是,一些原料廠奶粉能賣到一萬三四千元一噸,“極其不正常! ”
“按照國家食品標簽的要求,你添加了什么就必須標明什么,問題是,誰也不告訴誰,第一生產環節為產品達標添加了違禁物品,后面的加工環節同樣為達標也在添加違禁物品,有些產品如果有三個加工環節,三個環節都加違禁物品,是不是超標就非常嚴重了?!”
這幾年,陳明一直在和造假行為斗爭,但是始終斗不過造假企業,以至于一度危及到自己企業的生存。“競爭并不公平,大企業壓價,逼得小企業沒辦法生存,只好想歪腦筋。我本身也是奶粉供應商,我生產一噸奶粉,有些企業可以做到三噸,添加物是比較多的。”
陳明覺得很無奈,有一年他在省奶牛乳品行業西會開會,提出有幾家大企業在低價收購奶粉,有購假嫌疑。他話剛說完,不到半小時,被他點名的企業公關經理電話就打到會場,“我們只能很尷尬地笑,就在這個會議上,我說,乳業巨頭們應該肩負起國民健康的責任!”
陳明說,他不敢斷言皮革水解蛋白是不是一個行業潛規則,“當初有人說三聚氰胺是行業潛規則,有很多人出來反對,不過,我覺得很有必要曝光這些造假行為,蛋白可以用水解蛋白,脂肪可以加棕櫚油……”
陳明認為,現在消費者對奶業的信心降至冰點,晨園“皮革奶”事件再一次提醒奶業:已到一損俱損的邊緣,一個失去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的企業、行業,終將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