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7月17日專電(記者 顏秉光、辛林霞)就在陜西西安市大規模制售假冒五常大米事件被媒體曝光不久,新華社記者一行驅車趕往黑龍江省五常大米的產地進行實地踏查,發現這起事件給五常稻米產業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外埠超市下柜、退單量大增,稻米品質遭質疑。
對于從前的“香餑餑”一夜間變成讓人“皺眉”的五常大米,受訪的五常各界人士十分痛心。他們反思說,這起事件提醒他們,要對五常大米的品牌倍加保護,對制假、售假行為堅決打擊,對未來米產業的發展實施長遠規劃。
五常大米遭遇“信用危機”
近日,有媒體曝光西安多家企業假冒五常大米,并在產區黑龍江省五常市暗訪,認為當地有6家企業存在大米摻兌或加香精現象。
頭頂“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3項桂冠的五常大米,在被曝光遭受大規模假冒后,五常當地的大米產業受到不小沖擊,這個糧食市場的寵兒遭遇了從未有過的“信用危機”。
記者在五常市采訪時,基層干部無不擔憂地告訴記者,全市200多家稻米企業的正常經營都受到了影響,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超市紛紛下架;被曝光的米企出現大面積退單的問題,最多的退單率甚至達到80%。“這樣下去,五常大米不就毀了嗎?”
五常市金福糧油有限公司是被曝光的6家企業之一。36歲的總經理喬文志痛心疾首地說:“曝光事件對企業影響很大,企業已被五常質監部門查封,發往上海、天津、北京的貨不能出庫,只有查清真相后才能出庫。外埠市場的大米都已下架,消費者對產品產生懷疑,每天兩個接線員接電話都忙不過來,銷售人員解釋得口干舌燥。”
五常市市長姚志波坦承,由于假冒五常大米事件被曝光,消費者擔心市場上銷售的大米無法辨認,所以對近期購買五常大米的消費者有一定影響。五常市正在開展全市范圍的清查行動和產地登記,以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大米。
采訪中,記者獲悉這起事件不僅給消費者心理和企業經營帶來影響,也引起了五常市稻農對未來糧食“賣難”的擔憂。這個市杜家鎮鄭家村的陳姓稻農家里種兩坰水田,這位50多歲的老稻農憂慮地說:“冒牌的五常大米是砸我們的牌子,斷了我們的來錢道兒。不知道今年秋天新打的大米還能不能賣出去,能不能賣上好價錢。”
大米產地展開全面清查行動
姚志波告訴記者,現在五常大米的種植面積在180萬畝左右,其中稻花香品種就有120萬畝,年產量約100萬噸。目前主要在國內銷售,少量通過中糧集團出口韓國。被曝光的6家企業均沒有產品出口。
五常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劉明濤說,假冒事件曝光后,質監部門迅速開展了自查活動,對五常境內的原料、生產加工及通過五常進入市場的企業進行了全面檢查,截至目前尚未發現有制假、售假的行為。被曝光的6家企業已經被查封,樣品正在送檢過程中。目前工商局長和質監局長正帶隊在企業進行深入調查,一經查實企業有類似問題,將按照有關法律依法取締或打擊,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五常市工商局局長孫永吉告訴記者,目前工商部門已經對6家涉嫌企業的3個直銷店限期責令整改,封存了4332個不同包裝袋,把商標、袋子都拿回局里查驗。并且勒令商品封存,機器停產。經檢查迄今沒有發現市場上有假冒五常大米。
五常各方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五常大米被假冒事件對五常企業是一個災難性打擊,因為消費者在不辨真偽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也不信其無,放棄購買是最方便的選擇”。對于五常大米產業來講,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后危機時代”五常大米產業路在何方?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外界在傳五常有大米加工企業1000多家,年產量1000多萬噸。當地工商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經工商年檢的規模以上企業有166家,個體工商戶44家,還有12家沒有參加年檢,總計是200多家,年產量在100萬噸。在五常80萬農民中,就有60萬人在種水稻,水稻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政府增稅的重要來源。
那么,經歷過“信用危機”的五常大米,如何讓消費者重拾信心?它的未來將向何處去?五常市大米協會會長秦利明提出,頭頂3項桂冠的五常大米內在品質和品牌美譽度不容置疑,五常大米受到消費者青睞,除了五常特殊的水質和氣候條件外,水稻科研人員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稻農經年積累的種植經驗都是產生優質大米的先決條件,不能因為個別企業的假冒行為就否定整個大米企業,否定五常大米這個來之不易的地理標志產品。這對那些辛勤勞作的稻農、信賴五常大米的消費者和守法企業都不公平。
姚志波說,這起事件提醒他們要對五常大米的品牌倍加保護,對制假、售假行為堅決打擊,并對未來米產業的發展實施長遠規劃。目前已召集工商、質監、農委、衛生等相關部門,研究未來重點抓好的幾方面工作:制定五常大米品牌保護、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成立大米監測管理辦公室,常年監管;加強水稻良種培育,確保原產地產出優質精品米;引進龍頭企業,進一步規范整合稻米生產加工企業,打造統一品牌;加強生產流通領域監管,嚴把原料關、生產流通關和出口關。除了保證產出優質五常大米,工商、質檢部門還要入廠監測,確保生產環節不出現問題。同時確定五常大米原產地標志、標準、準入條件,五常境內銷售出去的大米全部通過稻米檢測中心檢測,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米,切實保護稻農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