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8月10日上午北京西城區法院一紙判決的下達,專門公布查處虛假醫療藥品信息的網絡頻道——“陽光中國”勝訴了,要求它刪帖的北京門頭溝藥廠北京和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和濟堂)敗訴。“陽光中國”上的網帖,披露了該藥廠生產的“維男康復芯片”(又稱“芯武器”)保健品的“負面信息 ”。
一年多前創辦的“陽光中國”,收集并公開了近12萬條虛假醫療藥品信息,因而被稱為“世界虛假醫療信息大辭典”。它正日益被消費者所倚重,也被違法藥商們忌憚與痛恨。
這是“陽光中國”的第一個官司,但很難是最后一個。

“我們的力量來自政府”
一種宣稱能夠治愈男性陽痿的神奇醫療器械“芯武器”,通過北京報章打出了令人眩暈的廣告。
去年年中,一位網友發了《北京和濟堂造芯武器,專騙男人們》的帖子,引起大量關注。“芯武器”被網友們指為“欺騙”,網友們和一位站在廠家立場的人展開多次論戰。
論戰就發生在中國網的下屬頻道“陽光中國”。一個致力公開虛假信息,提醒人們“遠離虛假,謹防上當”的網絡頻道。
2008年4月開張的“陽光中國”,棲身于北京西三環外文大廈五層的一間不足50平米的辦公室里。一年多以來,它收錄并公開的政府查處公告已接近12萬條,其中以虛假醫療藥品信息為主,坊間享有“世界最大虛假醫療信息大辭典”美譽。
“辭典”的編纂者是“陽光中國”十幾個工作人員,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兩百多名志愿者,其中不乏醫學博士、碩士。志愿者們分為一百多個領域,每個口有不同的人盯著,確保第一時間轉載政府查處非法藥物的信息。
這些信息主要公布在該網站的“警示”欄目。政府公布的查處信息中很多以附件、圖片、列表、excel表格的形式公布,無法被搜索引擎找到。但陽光網將政府查處信息集中細致公布后,變得易于被搜索。該網站另一欄目“發現”,則是網友們自己舉報的醫療食品等信息。
“我們收錄了中國在2001年至今政府查處的超過九成的虛假醫療信息。”“陽光中國”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們的力量來自政府”。
作為一家非營利性機構,“陽光中國”所屬的中國網是國家級重點新聞網站。得益于中國網的官方背景(中國網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它隸屬于中直機關——中國外文局,其業務主管者為國務院新聞辦),“陽光中國”獲得了衛生部、藥監局、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工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的支持。一般半年才能發下來的醫療信息發布許可證,它2周內就辦好了。
醫療領域(藥品、保健品、器械、醫院)之外,食品、化妝品等方面的查處信息也在收集公布之列。不難設想,這會讓很多被監督者不滿。
“還好我們是官方的。如果是公司,房子都給掀了。”“陽光中國”創辦者之一、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總工程師田玉成說。
當面對48萬元天價“刪帖費”
28歲的私企職員天云來自湖北,他無意間報名參加了“陽光中國”的志愿者。“光發一發帖子能有多大作用?”天云報名時帶著好奇和質疑。
但接下來的一年,他慢慢發現自己真的干了“不少事情”:閑暇時間發發帖子,竟能讓假藥商損失不小。
互聯網時代的人們通過搜索引擎很容易找到志愿者發在“陽光中國”的信息,這給一些廠商帶來了壓力。
從“陽光中國”上線起,要求刪帖的廠家便絡繹不絕。“現在每天我們一般只發布50條信息,要求刪帖的往往超過100家。”總監助理宋剛負責與企業打交道,他見證了形形色色的“維權廠商”。
欲請客送禮者、花錢刪帖的廠家藥商者眾。一個號稱生產祛病神水的廠商被曝光后找到“陽光中國”,除了派兩名律師,皮箱里還裝了48萬現金——這是廠家給出的最高“刪帖費”。另一些廠家還順便拿來了自產的壯陽等“神奇”藥品給宋剛,“免費的,你們也用用吧”。
一一遭拒后,律師函就飛到“陽光中國”。除了北京,還有來自上海、重慶等地一些遭曝光醫院和廠家。但類似“先禮后兵”的舉動往往并無下文。
“廠家把我們當成了借機牟利的打假網站,事實上作假者很心虛。”在醫療領域摸爬滾打了多年并打過公益官司的宋剛說,“一些打假網站實際上也是假的,‘黑吃黑’要價不菲且財源滾滾。”
也有被曝光者使出苦肉計,以工人的名義致電稱,“廠子快垮了我沒飯碗了,求求你們刪帖吧”。有些申請刪帖撤帖不成的,就稱“只要標題中別出現我們廠家就好啦”。有的干脆胡攪蠻纏,稱“不刪帖就要罵國家領導,你們刪不刪?”有的則急了:“請問我們到哪里告你們?”
迄今為止,上述“芯武器”的生產者和濟堂是唯一將“陽光中國”推上被告席上的企業。該企業上門3次、致電“陽光中國”100多次要求刪帖未果后,遂訴之以官司。
此前“芯武器”曾被北京、天津和深圳等地的藥監局多次曝光,但和濟堂認為“陽光中國”的論戰帖侵犯了它的名譽權。在起訴狀中,它向北京西城法院抱怨說,“陽光中國”使其損失接近90萬,“傷害了全國很多消費者,給社會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它要求刪帖。
千奇百怪的公關戰
一些被“陽光中國”曝光的大藥廠自己公關失敗,就找大的公關公司上門溝通。越來越多的壓力涌向宋剛,他甚至摸索出了一套經驗。
內蒙古一家酒廠宣傳自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結果宋剛一查是縣級上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打趣反問:你是不是非洲物質文化遺產?掌握了主動權后他往往犀利逼問,那些要求刪帖的,大多并不羞于承認自身的違法。
宋剛拒絕了飯局和禮物,他不給對方回旋余地:這條信息是確實存在的,單位有規定絕不能刪。他的擔心是,面對的藥商和醫院“水都很深,言語上一旦有閃失被錄音公之于眾就會很不利”。
廠家之外,一些媒體的人也會輾轉要求刪帖。他們的說法不一,有的說大家都是同行希望給個面子,另一些則說“我們媒體刊登的原信息已經刪了,轉載者必須刪”。
媒體之外,形形色色的角色參與其中。有的廠家甚至搞掂了工商局或者報社,真的撤銷了查處它的公告或者報道,就此要求“陽光中國”刪帖。
對此宋剛的應對之道是,要求媒體或者工商局出具公函。有的媒體確實發來了公函,但要求刪帖的證據不足。最讓宋剛哭笑不得的是,他們向一家媒體核實,發現以這家媒體名義發來的公函和公章都是假的。
甚至還有試圖加入陽光志愿者并打入內部的“間諜”,宋剛們要對此作出甄別。
“陽光中國”的工作人員總結了被曝光者提出刪帖的七種武器:金錢、權力、苦肉計、律師函、公關公司、媒體說情、或稱原信息發布者已撤銷。
找關系托門路的非常之多,一個帖子不刪是很難的。“陽光中國”工作人員稱,至今它刪除過12萬條消息中的3條,都是被曝光者通過各種關系找到各級領導打招呼,實在頂不住才刪了的。
來自外部的全部壓力幾乎都頂住了,危險容易出自內部。比如藥商廠家開出每條5萬收買其內部員工。“輕輕按一下就能掙到幾萬塊,對內部工作人員是個巨大的誘惑。”一位“陽光中國”負責人說,“我們只要收一分錢就完了。”
在內部,“動心”的員工被稱為動搖分子,一旦發現絕不放過。“陽光中國”內部制定了嚴厲的“十大鐵律”,從開除到訴諸法律途徑,絕不給改過自新的機會。事實上這工作本身就壓力重重,一些員工害怕遭到藥商醫院的報復,都不敢用真名。
它的現實與未來
但“陽光中國”作為一個整體,有足夠的理由去頂住壓力,即使是像和濟堂帶來的訴訟壓力。
“陽光中國”律師在和濟堂訴案中當庭指出:“芯武器”多處涉嫌違法宣傳,“網友發帖屬于對原告產品正當的批評和評論”。
8月10日北京西城區法院出爐的判決駁回了和濟堂的訴訟請求,列舉了和濟堂曾被有關部門通告的劣跡,“陽光中國”勝利了。
“陽光中國”的志愿者(網友)之間是自治組織,版主也是網友,自治核實、相互監督。判決書某種程度上對此作了肯定:“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允許言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被告開辟的欄目本身就是這樣一個自由討論的空間”。
“事實上從審批到發帖,我們需要發言者提供詳盡的資料,非常之嚴格。”“陽光中國”醞釀下一步在“陽光中國”實現實名發帖,以期大家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同時還醞釀將“陽光”投射到數碼產品和房地產領域。
“陽光中國”籌備運行至今,公開了醫藥市場很不陽光的一面。比如,產假藥以福建、河南、浙江為多。黑醫院,則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虛假藥品的東西比販毒還要掙錢,所以才有這么多人前赴后繼。”田玉成說。按照“陽光中國”的統計,每一個虛假產品在北京做廣告后,只要有12個人去買,就能收回成本,事實上廠家已經把罰款計入到成本當中。
“陽光中國”還總結了另一些規律。比如,醫療領域的虛假廣告一般謊稱有政府機構、軍醫、知名專家支持,宣傳“絕對能治愈無效退款”、“公證處公證保險公司理賠”,大多集中在慢性病(乙肝、高血壓等)、隱私疾病(性病或不孕不育等)、疑難雜癥(癌癥等)等病癥,“把食品當保健品賣,把保健品當藥品賣”。
而這些虛假醫療信息,宋剛認為常見于許多電視、廣播、報紙、臨街廣告牌、互聯網,甚至“一些報紙新聞版曝光一種產品的虛假廣告,廣告版卻在做這家產品的廣告”。
一些患者受到虛假廣告的誤導,成為銷售終端的受害者。因此,在田玉成看來,像“陽光中國”這樣一個綜合揭露虛假信息的數據庫,其作用是“通過網絡技術把不誠信之舉公之于眾,防止上當”,“每一個患者背后都有一個悲慘故事,我們要阻止更大的悲劇”。
沒有人比創辦者們更了解“陽光中國”發展之不易。“就像經營一家報紙吧。”田玉成說。2006年以來,堅持完全公益化的“陽光中國”已耗資數百萬,明年它將迎來市場化的考驗。
設想中的市場化也是“陽光的”:提供違法違規信息的同時,幫助誠信企業尋找其產品的瑕疵并提供建議;把不良企業的信息提供給銀行等金融部門,使其降低金融借貸風險。
對于“陽光中國”的未來,它的管理者還有一個設想,就是向公共服務方面發展,“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
至于能否抵制誘惑保持公益底色并創造效益,“陽光中國”的管理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盡人事,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