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來信:村干部長得肥頭大耳不貪才怪 來信回復:是否貪污不能以胖瘦為依據 核心提示 網友來信:“(新都區)泰興鎮觀東村當官的個個肥頭大耳,不貪才怪”
工作人員每天會公布群眾反映問題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處理情況。(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新都區網上信訪平臺“不設防”。(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來信回復:“經(泰興)鎮紀委調查,觀東村干部沒有出現貪污的行為,如你有觀東村的村干部貪污的具體證據,請帶上證據直接到泰興鎮紀委檢舉。特別提醒你:判定是否貪污不能以身體胖瘦為依據。”
你很難想象這樣直白且幽默的回答是一家政府網站給網民來信的回復。最近,這段“經典段子”在各大網站和QQ群中瘋傳。而該家政府網站也被網民們稱為“最務實也最有個性的官方網站”。
書記區長信箱“別有洞天”
網友評價:他們不推諉、不隱瞞、直擊問題,有理有據,務實且幽默,更沒有官架子
這家網站叫香城新都網,是成都市新都區政府的官方網站。記者登錄該網站后,發現這里的“書記區長信箱”真是“別有洞天”。
9月16日,網民“百姓”反映:大豐老街按摩色情一條街深夜擾民,當地政府派出所管不了,望區上有關部門出面來治理一下,還老百姓一個清靜的晚上!
9月20日“公安分局”回復:9月16日,大豐派出所組織警力對您所反映的大豐老街五小門店進行突擊清查,對涉黃違規經營的3家五小門店依法予以了取締。
9月15日,網民“店南村村民”問:原龍虎鎮店南村村長曾令國書記大人貪污受賄判了多少年?
9月17日,“法院”回復:曾令國被我院判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
8月28日,網友“林杰”問:木蘭鎮那么多貪官為什么沒人管管?(他們)胃口太大,氣焰之囂張,我們的村長社長都是十萬左右的車,家里的裝修那叫一個牛。
9月6日,“木蘭鎮”回復:您反映的干部有貪污的問題,如您有真憑實據歡迎您到鎮政府紀檢部門或者上級紀檢部門舉報,我們將依法嚴格查處。
對于村社長擁有十萬元的車,家里裝修牛的問題,應該這樣來看,只要其收入和開支來自于正當途徑,都受法律保護。同時您和廣大群眾也應該明白,村社干部也有致富的權利,而且他們本來就應該當好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其依靠正當途徑得來的家庭富裕也是群眾心中的一根標桿。不能說村社干部能買十萬元的車就一定是貪污了,如果我們掌握有其貪污的證據,也覺不姑息。
記者選摘的這些留言和回復是香城新都網“書記信箱”“區長信箱”截至9月24日,共計11300余件群眾來信的其中幾條。有網友評價稱“他們不推諉、不隱瞞、直擊問題,有理有據,務實且幽默,更沒有官架子”。
前段時間,四川一些地方政府網站被網民指責“很官僚”“作秀”“不作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胡光偉曾針對這些政府網站“官僚化”說:“要拆除橫亙在官員與公民之間的那道無形‘高墻’,關鍵在于各級官員要徹底改變‘唯上不唯下’的傳統作風。”
新都如何拆掉這座“無形墻”?
回復率達到99.98%
“我們就是要拆掉官與民之間無形的‘墻’。”
在新都區委、區政府大樓一樓左拐的第一個房間,掛著一塊很小的牌子——“網上信訪科”。包括新都區群工局副局級干部楊建珍在內,一共只有三個工作人員,而這里就是“書記、區長信箱”的“中樞”。
“我們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轉發群眾信件。”楊建珍說。
按照工作流程,新都區各鎮(街道)和各個部門的專職人員必須在每天上午10點鐘之前打開“書記區長信箱”工作平臺,然后查看由網上信訪科轉發到自己單位的信件。
楊建珍說:“如果有,就先判斷該不該自己單位辦理,如果不該自己單位辦理,就馬上申請撤回,而且按照首問責任制的原則,他必須提出這個信件分工應該由哪個部門辦理,如果沒有理由就直接申請撤回,我們是不會同意的。”
楊建珍介紹說,按照《新都區網上信訪工作制度》的要求,各個承辦單位的辦理時限為:普通問題于7個工作日內辦結答復,重要問題于15個工作日內辦結答復,因情況特殊需延長辦理時限的或者需要撤回的,必須提前3個工作日向區委群工局申請延期或撤回并說明理由。
2008年4月新都區委批準在區委群工局設立網上信訪科,并在2008年10月建立了“書記區長信箱”網上平臺。據統計,截至9月23日,新都區政府網站“書記區長信箱”共收到網民的信件共計11300余封,而回復率則達到了99.98%。
“我們就是要建立一個群眾與政府之間非常暢通的溝通管道,拆掉官與民之間無形的‘墻’。”新都區群工局副局長游矩明告訴記者。
網民歡迎主動挑膿包
網友評價:這是一個挑膿包的過程。膿包出現一個,挑一個,病也自然而然地好了
那么,新都區的網上信訪工作又是如何出臺的呢?他們敢“拆墻”的勇氣來自何處?
游矩明告訴記者,2008年,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基層信訪工作文件,(新都)區就抓住這個機會,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高新時期群眾工作水平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了建立統一的成都市新都區網上信訪工作平臺,并決定在區委群工局設立網上信訪科。
網上通道建立不久,有些部門就開始對網上意見“踢皮球”。
“選擇幾個典型,給我看看。”新都區委書記楊羽指示群工局,然后在常委會、部門全體會議上專門進行了批評,提出了要求。
楊建珍告訴記者,很多地方都在搞網上信訪工作,但有兩條是別人很難做到的,“第一,我們是有信必復,而且還要力爭做到網民滿意;第二,從不刪帖,不管是批評的,監督的,甚至罵娘的。”
有網民這樣評價新都區的做法:這是一個挑膿包的過程。膿包出現一個,挑一個,病也自然而然地好了。
對話新都區群工局干部楊建珍:
“沒有什么不可以公開”
“罵娘的帖子都不會刪”
華西都市報記者(下簡稱記):給書記區長信箱的信件中,很多涉及到投訴、批評,甚至是對某些部門的曝光,對于這些帖子,你們如何處理,會不會為了顧及他們的面子而“隱藏”甚至刪除?
楊建珍(下簡稱楊):從來不刪帖子。進來罵娘的這些我們都公開發布出去。比如反映我們計生服務站的服務態度不好,還有反映工商啊、政務中心服務態度不好,有一些(人)語言還很粗魯,(但)我們也不回避。
當然,對這種(指語言粗魯的)人的問題,我們會在后面都加一句“反映問題請使用文明語言”。我覺得這也是對老百姓正面的引導和教育。
記:但是有些批評和曝光會讓很多部門臉上掛不住的。他們會不會要求你們“手下留情”?
楊:從來沒有,每一個部門,就算被罵得最兇的(也不會要求刪帖),比如交通局就被罵得最慘,因為他們做的事情最多。
“沒有什么不可以公開”
記:你剛才說的這些政府的透明度確實是需要一定膽量。你們這種膽量來自何處?
楊:當年李仲彬書記在的時候,就提出了打造陽光政府,這是一個傳統。現在的黨委政府一樣很開明,我們只定了一個大的原則,就是容易引起社會不穩定的不公開,其他沒有什么不可以公開的。
“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記:你做信訪工作十五六年了,開通書記區長信箱之后,你覺得以前和現在比,有什么變化?
楊:現在我覺得很多的矛盾是化解在了萌芽狀態。現在老百
姓有什么問題,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向政府部門反映,我們馬上就可以調查處理,問題或矛盾就不會像過去那樣積壓下來。
同比我們的傳統信訪這一塊,目前是逐年呈現下降趨勢,傳統的信訪2008年我們是4668件,2009年是3890件,今年到現在只有1000多件。群體性的集體上訪下降了,來訪的很少了。
“幽默可拉近和百姓的距離”
記:網民稱,你們的回復有很多個性化語言,很幽默,這是你們故意追求的嗎?比如“判定是否貪污不能以身體胖瘦為依據”。
楊:實際上我加這句話的意思一方面是帶有一點調侃的意思,幽默一點,另一方面是拉近和老百姓的距離。人自古以來不可貌相,不一定長得胖的就是貪官,貪官里面也有瘦的,重要的是要講證據,不能用胖瘦來判斷人家。這是對大家的一個引導。
跟老百姓打了這么多年交道,我知道他們想什么,說什么話他們心里更明朗一些,所以有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個性一點,但不是刻意,是恰到好處。如果有一些語言用得文縐縐的話,老百姓很難懂的。這不是我們的追求。
“網絡是政府的一面鏡子”
記:你如何看待這種網絡執政和網絡參政?
楊: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對于我們政府的工作來講,有這么一個平臺,相當于我們隨時都有一面鏡子,是對我們的工作無形當中增加了一個監督。我們要尊重和重視老百姓的參政權。對于群眾來說也確實提供了一個參政議政的便捷途徑。(記者陳誠 攝影雷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