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醫改,一場曠日持久的起草與爭論。
耗時3年、十多個部委參與起草的新醫改方案實施在即。這是不是一劑良方,醫改的初衷是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能不能得到解決,懸念與疑問依然沒有揭開。
“新醫改是個長期的過程。”專家提醒,目前的改革仍處于探索、試點階段,“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將存在。
方案公布前夕,本報專訪了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余暉、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共同探尋中國式醫改的背后邏輯,以及左右這場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
兩大爭議
經濟觀察報:新醫改方案爭議的焦點在哪些方面?
余暉:爭論比較大的是基本藥物制度和公立醫院改革。基本醫療保障這塊爭論較小,公共衛生這塊是爭論聲音最小的。基本藥物制度方面會做比較大的修改。
基本藥物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這是一種比較嚴格的做法。在征求意見過程中,一些行業協會、人大代表和研究機構對此提了很多意見。畢竟,“統購統銷”的方式在計劃經濟時代可以用,現在再用這種方法,有點不合時宜。
經濟觀察報:那最終決定用什么辦法讓老百姓安全、低價用藥?
余暉:我們對基本藥物的可及性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發現2000多種基本藥物中百分之七八十在使用,并不是當時想象的那么嚴重,說大部分老百姓都得不到基本藥物。
其實,藥物問題,我一直認為是個“假問題”。關鍵是醫院愿意賣高價藥,這樣它的提成就多一些。所以,醫院機制不解決,再怎么爭論基本藥物目錄,要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那是不可能的。
經濟觀察報:爭議的另一個焦點是公立醫院改革,在這輪醫改中,我們該如何推進這方面改革?
余暉:可以有不同的探索,比如宿遷的公立醫院改革就是一種改革方式。宿遷市把所有公立醫院都賣掉,當然賣掉可能是通過集團化兼并,也不見得要改變所有制的身份,買它的也可以是公立醫院,比如上海錦江集團、南京鼓樓醫院。
多種多樣的方式改革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可以互相兼并,私人資本也可以進來。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放開這個市場,讓那些愿意提供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來,只要有醫保機構愿意來埋單,就可以在市場上生存。全部公立化,甚至連社區這塊市場也都公立化,這個路子走偏了,可能達不到要改革醫療供給方的目的。
看病難癥結
經濟觀察報:全國“兩會”期間就有代表提出中國看病不難。
周子君:他是跟國外來比較的。我們所說的在中國的“看病難”,就是指在大醫院看病難。在小醫院看病,目前看并不難。由于大醫院供給不足,不能滿足老百姓的基本需要。這是新醫改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經濟觀察報:目前的解決辦法是什么?
周子君: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主要辦法是發展小醫院。這個是有問題的,沒能有針對性地解決 “看病難”難在什么地方。現在是看大病的醫院資源不足的問題。所以,應該說醫改實施后,能否實現小病去小醫院,大病到大醫院,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余暉:這里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你的診療水平當地居民是不是信任。從硬件、軟件,包括醫生的服務水平來看,是否有充分的信息顯示,在這個地方看病是放心的,能夠解決一般的疾病診斷和簡單的治療。目前來看,大量社區醫療機構和農村的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都沒法做到這些。
第二個因素,目前的醫保報銷是不是覆蓋到這些基層醫療機構。如果醫保沒有覆蓋,即使這兒的醫生水平不錯,我也不會到這兒來看病。這兩個因素都得具備。
經濟觀察報:是否可以讓大醫院辦基層醫療機構,這樣老百姓在社區也能享受大醫院的高水平醫療服務?
周子君:實際上這些大醫院沒有積極性。我跟這些大醫院院長們都聊過這些事情,它的定位不一樣,不愿意去做這些事情。
作為政府,應該激勵它去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或者政府讓大醫院的醫生下到基層。政府要有政策,因為眼下總共就只有這些醫療資源。
看病貴癥結
經濟觀察報:“看病貴”是怎么造成的,新方案實施后,能解決嗎?
余暉:看病貴是傳統的“以藥養醫”機制造成的。此前一直實施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是扭曲的,政府財政從來都是給得很少,醫院要通過其他方式去增加收入,來滿足它的發展,比如多賣藥啊,增加診療項目等。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壞的結果,即政府默認了醫院可以利用其壟斷地位去高收費、開大處方。
經濟觀察報:醫院利用壟斷地位開大處方的問題,一個解決思路就是醫保付費制度改革,例如探索按病種付費,具體是如何操作?
周子君:按項目付費是給病人做的檢查、開的藥越多,醫院和醫生的效益就越多。按病種付費是給病人做的越少,醫院和醫生剩下的就越多。
具體操作是,醫療保險部門作為給患者付錢的一方,跟醫療機構談一個合同,把所有的疾病按照不同的類型,測算出每個病種平均會花多少錢,比如一個闌尾炎,經過測算以后平均數是2000元,這樣醫保部門就可以談,所有的醫院做闌尾炎,患者和醫保部分總共只付2000塊錢。
有了這個額度以后,醫院會怎么做呢?必需的檢查會做,否則沒法診斷。此外,醫院就不會提供一些額外不必要的服務了。因為醫院做得越多,給自己留下的利潤就越少。這就能促使醫院給病人提供必要的服務,但是少花錢,現在這種多開藥、多做檢查的動力就沒有了。
現在有一些地區進行了試點。像北京的單病種付費,現在大概有十幾個病種是比較明確的,給了定額。今后這項改革應該針對所有的疾病,不能就挑幾個病種來做,這樣占得比重非常小,影響有限。
周子君:“看病貴”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醫療保障制度沒有到位,很多人沒有醫療保險,看病花錢全部自己掏腰包。
新醫改方案有一個很重要的亮點是醫保全民覆蓋,現在提出到2012年三大醫療保險覆蓋面達到90%以上。但現在有一個問題是醫保的報銷比例還是很低的。政府能做的就是把醫療保障制度建立起來,讓更多的人都參加醫療保險,這是解決“看病貴”的一個思路。
其實,真正“看病貴”的應該是城鄉低收入人群,這是這次醫改要解決的。針對低收入人群,方案提到了醫療救助制度,但沒有具體的舉措。低收入人群有的連每年新農合20元錢的費用都繳不起,這些人在得了大病以后就沒有辦法了,這是最應該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