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今年上海氣溫明顯偏高,食品安全監管更為嚴峻的形勢,昨天下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謝敏強通過中國上海門戶網站,就“夏秋季食品安全”與公眾在線交流,解答市民有關食品安全的疑問。
夏季少去無證夜排檔
夏天的夜排檔易為市民接受,但很多夜排檔卻是無證經營。夜排檔從業人員未經過健康體檢,是否感染腸道傳染病事先也不知。還有原料采購、食品儲存、清洗加工,包括餐飲具消毒等環節,都可能存在問題,存在較高食品安全風險。謝敏強副局長建議市民到衛生環境較好的地方進行夏季休閑,至少是有證的地方就餐。
據透露,今年6月最新食品抽檢結果顯示,食品總體合格率為94%。上半年總共發生七起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與歷史資料相比,處于較低水平。
盡量少食用生食水產品
針對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吃生食水產品,甚至是淡水水產品,謝敏強副局長表示,其實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比如:生魚片從捕撈到加工再到食用,在這個過程中,按照衛生要求和食品安全要求,不僅要冷凍,還要求在零下35攝氏度的情況下進行深度冷凍,但很多商販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保持這樣一條冷鏈,細菌就可能繁殖。
還有很多人喜歡吃生食淡水水產品,除細菌之外,有些淡水水產品中可能有寄生蟲,比如肝吸蟲、肺吸蟲等。由于生食水產品本身就是高風險食品,專家建議,盡量少食用生食水產品,如果一定要吃,要到正規飯店,吃火鍋一定要燒透煮透。
專家推薦食品安全5要點
昨天,謝敏強副局長還推薦市民掌握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 《食品安全5個要點》。首先,保持清潔。在拿食品和準備食品時,要徹底洗手,防止蒼蠅、蚊子等接近食品;其次,生熟分開。在家庭加工食品時,改變過去的老習慣,比如:菜刀、砧板要生熟分開,冰箱里放置食物也要生熟分開;然后,燒熟煮透。再者,保持食品的安全溫度。無論是煲湯還是急炒,中心溫度要達到65度以上;最后,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直接入口的食品最好用純凈水或過濾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