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醫生一心鉆研業務,努力用簡單的藥、簡單的方法治好患者的病。現在的醫生在想什么呢?多了。”
昨天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中醫腫瘤科主任醫師李佩文在本次政協會醫藥衛生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歷數現在的絕大多數醫生每天都要反復考慮的4個問題,“沒有安靜和諧的環境讓醫生冷靜下來,專心考慮如何治病。”
“醫生首先要想辦法保護自己不要出現醫療糾紛,不出醫療差錯。”李委員直截了當說出醫生在這個問題上“高度注意”。一些“醫鬧”專門在醫院竄來竄去,看誰跟醫生發生矛盾了,他們就幫著鬧,醫生不得不將相當的精力放在這里,小心謹慎保護好自己,沒有更多時間鉆研業務。
醫生腦子里一直盤算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醫保。醫保的詳細規定、藥品的劑型和價格等,每年都會有些變化,醫生總要想“這個藥現在能不能報銷”。因為一些醫院規定醫生如果違反了醫療保險規定,超出部分就要自己負擔,很多醫生為了避免自己花錢給患者買藥,兜里總是揣著個有關醫保藥品的小冊子,“醫生的精神就很緊張”。
“第三個就是很多醫院為了生存,有各項定額,比如門診量、住院率、周轉率、手術率、平均住院天數、藥品應用比例等等,十幾項都不止。醫生在進行治療決策時,不得不考慮治療方式、用藥比例等與定額的關系。”
“此外還要考慮得有些病的患者收不收。目前對一些病種的治療價格有規定,如單純闌尾炎等。但是其中一些規定的治療價格低于醫院的成本,使得誰治誰賠錢。一些常見病原本醫院治療起來輕車熟路,很愿意接,可是現在怕賠錢,接之前就要算算了。”
李委員呼吁給醫生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鉆研業務,過于具體詳細的規定不要給醫生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