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大學專家在會上建議,政府可以考慮通過衛生專項稅收來實現多元化籌資。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遠立代表《“全民健康社會”研究》課題組進行了主題發言。在談到全民健康保障體系的架構時,他說,在設計這一體系時,課題組提出了一個很大膽的設想,就是要建立一個強制性的覆蓋全民的基本社會醫療保險。為此,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醫療服務需要的資金從哪里來。
劉遠立介紹,課題組提出了多元化籌資的方案。資金來源除了政府撥款,個人、家庭、用人單位繳納,社會組織、社會捐贈等渠道外,還可以考慮通過一些穩定的專項稅收來源,比如衛生專項稅。國外的經驗表明,發行衛生福利彩票是其中的一個辦法。中國民政部已經在發行福利彩票方面取得了不少經驗,衛生部門也可以借鑒。
另外,還可以考慮征收奢侈品消費附加稅及煙酒附加稅等。
劉遠立說,基本醫療保險不等于基層醫療保險。也就是說,基本醫療保險不應該只局限于基層醫療機構,比如社區醫院,還應該包括各級醫療機構的衛生服務,比如一些疑難病診斷、急救處置等。他說,世界上很少有國家的政府公立醫院在收治病人時,還要收住院押金。
在提及全民基本社會醫療保險時,劉遠立和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貝漢衛都建議,應該改變按單純項目收費的方法,考慮試行按病種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