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錄:試行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制,建立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機制。加強遠郊區縣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大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支援,實行專家巡診制,注重預防保健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推動醫療付費制度改革試點,推出二級以上醫院部分檢查結果互認等方便群眾就醫的新舉措。
去年年中,北京擬調整現有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的職能,將適宜在社區開展的基本醫療、康復、護理及預防保健工作交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承擔。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現有二級醫院要在區域衛生規劃指導下,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色專科醫院或以老年病、慢性病康復治療為主的醫院轉型,部分綜合服務能力較強的可以發展為區域醫療中心。
吃皇糧引來大醫院醫生趕考
新年伊始,市衛生局就表示,北京260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收入年內將完全與藥品或其他醫療業務收入脫鉤,以保證公益性。按照規劃,城市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每3000名服務人口配備1名全科醫生;每2500名服務人口配備1名社區護士;每2000名服務人口配備1名預防保健人員;農村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原則上按照每2000名服務人口配備1名全科醫生、1名社區護士、1名預防保健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包括全科醫師、社區護士、防保醫師。在去年9月初舉行的三個專業人員崗位培訓理論考試中,有5650人報名,比2005年增加了近一倍。報名者中還有400多位是來自安貞醫院、朝陽醫院等三級醫院的醫生。
社區看病費用減少兩成
一個月之前,北京在全國率先對社區衛生服務常用藥品實行政府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312個品種社區常用藥品價格比過去下降了21.1%,同時,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一律取消藥品15%的加價率。新政策一出臺,從上月25日至本月15日,全市社區醫療機構共接診患者116萬余人次,日均門急診量比以前增加了3.4倍,占全市日均門急診總量的比例也從以前的6.7%增加到20.25%。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在大醫院排隊長、等候時間長等看病難的問題。
據統計,患者到社區看病次均門急診費用從以前的110.47元下降到86.88元,降低了21.4%;次均門急診藥品費用從92.12元下降到69.14元,降低了24.6%。
惠民醫院看病平均只花73元
目前本市羊坊店醫院、上地醫院兩所惠民醫院都采取普通門診免掛號費、常見藥品讓利10%優惠的做法。羊坊店醫院的16項優惠政策包括:所有病人均可享受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普通門診診療費、門診注射費等。
上地醫院雖然定位是“一家真正能讓窮人看得起病的平民醫院”,但醫院設施、醫療配置都屬二級甲等醫院水平,門急診人均每次費用一直保持在73元左右,其中藥費只有23元。住院人均費用1400元左右,平均住院天數5.4天。開業幾個月來已為患者節省費用2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