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份(4月16日至5月15日),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共收到投訴2175例,比4月份增加96例。與4月對比網絡服務、IT通訊仍是熱門投訴。
按投訴行業分,本月投訴人數最多行業為網絡服務。其中網絡購物是消費者關注的重要問題,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收到的投訴中,涉及糯米網、京東商城、一號店、24券、淘寶網、蘇寧易購、國美商城、卓越網、當當網、窩窩團、團購等商家。
投訴問題涉及:
1.商品假冒。商家在出售商品時號稱是正品,但消費者收到貨后卻發現是假冒的;
2.虛假宣傳,商品質量性能與商家宣傳不符;
3.不發貨、不退款。購買成功并在線付款后,商家不發貨也不退款,消費者遲遲收不到商品;
4.快遞不給力。貨物在運輸途中丟失或損壞,快遞員的態度也讓消費者很頭疼;
5.私自取消訂單。商家在消費者下單后,以缺貨等其他原因為由取消訂單,消費者毫不知情,等候多日收不到貨,與商家聯系才發現交易早被取消了;
6.團購后未消費,不能退款。一些消費者稱因個人原因,未按時參加團購活動,向團購網站申請退款時,卻遭到拒絕。消費者質疑這筆沒有花出去的錢,究竟進了誰的腰包。
7.網購詐騙。一些小網站打著出售價格低廉、品質有保障的商品的幌子,欺騙消費者上當受騙。其中一家名為“北京團購中心”的商家,聲稱“回饋顧客抽取一百名免費贈送巴黎歐萊雅化妝品六件套,只需要支付關稅和手續費”,多名消費者被其騙錢;
8.盜用賬戶資金。在58團購消費的一位網友,購物后,賬戶上剩余的錢被商家挪用了。
9.商品存在設計問題,不退換。消費者在網購時只能根據商家宣傳和網友評論來選擇購買商品,收到商品后,消費者才發現該商品存在設計問題,商家卻以“設計問題不是質量問題”來推卸退換貨責任。
10.商品三包得不到保障。網購商品以價低、物美著稱,消費者選擇網購看中的也是這一點,但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利潤會在商品質量保障上做手腳,出售快要過期的食品,在經營蕭條期組織團購,提供低質量的服務,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銀行業屢被消費者投訴。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收到的投訴中涉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其中,收到對交通銀行的投訴最多。
消費者反映在接受銀行服務時遇到:
1.自助存款出問題。用戶使用機自動存款時,誤將錢存入他人賬戶,跟銀行反映要求更正,卻被告知無能為力。
2.不允許注銷銀行卡。用戶的銀行卡空置了很久,當用戶要求注銷卡片時,卻被告知要收取年費和小額賬戶管理費。
3.儲蓄卡被盜。用戶的儲蓄卡在家放著,根本沒用,銀行卻發來了交易記錄。
4.銀行服務不到位。用戶注銷信用卡后,發生了短信服務費,銀行沒有提醒繳費,導致用戶產生不良信用記錄。
5.信用卡掛失收費問題。用戶信用卡丟失,撥打銀行電話掛失,之后又找到卡片,銀行卻稱無法取消掛失,只能等著寄新卡片,掛失費照收。
6.信用卡被重復扣費。用戶將信用卡與借記卡做了關聯,本已還了信用卡欠款,銀行從用戶的借記卡中又劃走欠款。
7.信用卡消費不成功被扣款。用戶刷卡消費時,顯示交易失敗,用戶沒有簽字確認,卻收到手機短信提示扣費成功。
8.銀行私自開卡扣費。用戶在購買汽車保險時,被銀行單方面辦理了信用卡。在用戶沒有收到信用卡,也沒有激活的情況下,收到銀行發來的信用卡扣款短信。
9.強迫用戶開卡。用戶辦理信用卡后,沒有開卡,銀行業務員不停地要求用戶開卡使用。
10.銀行操作錯誤。用戶在辦理信用卡分期付款時,客服人員錯誤指導操作,產生了利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