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能源大戶降耗創新思路
先進管理方式亦能節能減排
□ 胡建軍
“節能降耗”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和落實“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舉措。化工企業作為能源消耗大戶,怎樣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實現節能降耗目標和發展壯大,是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很多專家和企業都在研究關注,不少企業因為行政命令和大環境的壓力,也在積極尋找方法,但是大多數企業停留在技術改造的認識上。MIGC是一家國際的運營改善咨詢機構,設有一個專門運營改善的研究中心,該中心有關負責人于耀博表示,節能減排要有技術,但也可以向管理要效益。在現有裝置的條件下,通過改善相關參數,設計科學流程,可以突破性提升節能減排的績效。
這番話,來源于耀博近兩年實踐的結果。據介紹,其領導的大多數都是化工企業的項目,直接在化工企業實施的項目占到他經手的項目總量75%左右,而其中約有30%直接和企業的節能降耗聯系在一起。談到節能減排,于耀博感慨良多:“企業的生存之本,樹立一種點點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節能意識,以最好的管理,來實現節能效益的最大化。而精益六西格瑪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在企業節能降耗實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于耀博倡議,建立運營改善研究院,自己擔綱帶領團隊專業從事“節能減排”課題的研究和項目服務。近日,他和我們講述了一個化工企業的實際案例,這個項目叫:以精益六西格瑪方式降低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殘炭量。
【案例背景】
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燒堿、聚氯乙烯樹脂、液氯、塑料制品、水泥等產品,擁有發電裝機容量90MW的“中國化工企業500強”企業。
從2009年9月份開始,熱電車間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殘炭量數值偏高且很不穩定,與2009年上半年最高水平相比飛灰殘炭量數值升高了1%。如果繼續維持這樣高水平的話,年經濟損失將高達60萬元。為了實現公司制定的節能降耗經營目標,其在MIGC公司的指導下通過KPI(關鍵績效指標)展開的形式確定了“降低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殘炭量”作為第一期實施的一個綠帶項目,并組成7人的項目團隊,計劃用6個月的時間將飛灰殘炭量由當時的5.1%降到4%。
【找出病因】
通過流程細圖和FME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對影響飛灰殘炭量的因素進行查找和篩選,項目組確定了煙氣含氧量、床溫、原煤灰分、爐膛負壓、料層差壓等5個可能的關鍵因子。
因該公司有4#、5#、6#和8#4臺鍋爐,為提高分析的效率,項目組在分析階段首先進行了鍋爐之間差異及不同班次之間差異的分析,結果顯示其差異均無統計顯著性。因此項目組決定選擇8#鍋爐和白班作為后續數據收集和研究的條件。
通過一個月的數據收集和主效應圖、單因子方差分析、多重回歸等分析進一步確定了煙氣含氧量、床溫、原煤灰分、爐膛負壓等4個關鍵因子。料層差壓因P值大于0.05不顯著,將其固定到原來的設定條件。
為了查找飛灰殘炭量的最佳工藝條件,項目組制定了4因子2水平的DOE實驗計劃(DOE是MIGC精益六西格瑪方法工具庫中的一種)。
從DOE實驗的分析結果可見主效應均顯著,其中原煤灰分對飛灰殘炭量的影響最大,同時煙氣含氧量與原煤灰分、床溫與原煤灰分交互作用均顯著,因此在判定煙氣含氧量及床溫的最佳條件時要通過相應的交互作用圖進行判定。
【對癥下藥】
根據市場上煤炭供應并不充足的情況,該公司煤種灰分主要選用32%、26%、16%等3種。對于熱電車間而言用什么樣的煤炭是不能隨意選擇的,要根據市場供應緊缺程度來什么燒什么。因此項目組在上述3種煤質條件下分別實施了DOE實驗,以找出各自條件下的最佳燃燒條件。根據前面的分析結果,爐膛負壓與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因此將其設定值直接固定在-100的水平上;對煙氣含氧量與床溫等兩個因子分別取兩個水平實施2K因子實驗設計,找出了飛灰殘炭量的最佳值區域。
為確保煙氣含氧量、床溫等關鍵因子得到有效控制,項目組將不同燃煤條件下的最佳條件“等值線圖”貼到了控制設備旁邊,并制定了相應的控制計劃和管理制度。
這樣,不管供應部門采購進什么樣的煤炭都先進行化驗,根據化驗結果屬于哪種煤種灰分就選用哪種最佳工藝條件進行生產,有效地降低了飛灰殘炭量指標。
經過近一個半月的數據收集驗證結果,飛灰殘炭量水平由改善前的5.1%降到改善后的3.8%;過程能力PPK值由改善前的-0.83提高到改善后的0.67,圓滿完成了項目的改善目標。
像這樣的項目不止一個,像于耀博這樣的顧問也不止一位,MIGC在為化工企業服務過程中,每年都有近300多個類似項目開展,利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去改變現實,一場潤物細無聲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