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共享 規范透明
我國將實現政府采購精細化管理
本報訊 (徐 蕊 韓 潔)目前各地信息化水平的不一致制約了政府采購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近日獲悉,財政部日前發布總體規劃,要求加強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實現政府采購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有專家曾表示,全球公共采購每年總規模已達6萬億美元,發達國家公共采購總規模一般占GDP的10%以上。據統計,2011年中國政府采購規模達1.13萬億元人民幣,占國家財政支出11%,包括教育、衛生、保障性住房以及鐵路、交通、能源等,則超過5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公共采購市場。但存在規范化不夠、信息不透明、效率不夠高等問題。
財政部國庫司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36個省市和大部分地市都建立了政府采購相關信息系統,但信息化水平不一致、發展不均衡。大部分省市的政府采購管理與交易系統不銜接,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的交易平臺不統一。當前迫切需要以推進信息化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落實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提高政府采購公共服務能力,促進全國市場的統一與規范。
2002年財政部發布的《金財工程建設目標和總體規劃》,明確了政府采購管理系統建設目標,此次發布的《全國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建設總體規劃》實際上是對金財工程規劃相關內容的補充和細化。
根據總體規劃,全國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建設要以“功能完善、資源共享、規范透明、安全高效”為總體目標,建成中央與地方系統相對獨立運行、全國基礎數據統一集中共享的大型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
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1個標準化體系、2個業務處理平臺、4個共享基礎數據庫和8個主要子系統。標準化體系是指系統功能規范、技術規范和數據規范。2個業務處理平臺是指監督管理業務處理平臺和執行交易業務處理平臺。4個共享基礎數據庫是指全國互聯互通的代理機構庫、評審專家庫、供應商庫和商品信息庫。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