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消除800萬輛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汽車
汽車召回已形成兩大技術支撐體系
本報訊 (記者王 輝)在11月10日舉辦的2012(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技術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琰透露,8年汽車召回,已消除800萬輛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汽車。目前國家汽車產品缺陷工程分析實驗室正在籌建中,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系試點已基本完成。兩大重點工作的完成,將有效地提升中國汽車召回技術支撐能力。
談到8年來中國汽車召回取得的成效,王琰說,中國的汽車召回監管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召回監管體系是完全對接的。目前我們建立了兩個比較大的召回技術支撐體系,一個是籌建了國家汽車產品缺陷工程分析實驗室。在8年的召回中發現標準符合性以外的問題占到90%以上,所以國家針對這樣的問題正在籌辦汽車產品缺陷工程分析實驗室,它重點是對一些車輛的安全研究,這點完全是公益性和開放性的。另一個體系是建立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系(以下簡稱NAIS),它試圖對車輛的事故和火災在內的車輛事故采集,發現事故中暴露出來的安全隱患。目前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系2012年試點工作已經結束。經過一年的試點工作,各合作單位已初步建立起NAIS工作團隊,經過培訓已初步掌握車輛事故深度調查技術。2012年NAIS共采集了302條深度調查案列、380條專項調查案例,累計采集數據項超過100萬個。2012年各合作單位直報了與車輛安全性密切相關的事故15件。其中6件已啟動了缺陷調查。事實證明,NAIS服務于汽車召回監管和車輛安全性改進的功能已開始發揮作用。
談到未來汽車召回的發展,王琰說,首先,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監管體系。據了解,有關部門將撰寫《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釋義;制定《條例》實施細則、《條例》其他指導性文件和工作程序;組織協調地方部門參與召回監管和執法。其次,強化召回能力的提高。推進國務院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聯動機制建立,聯合交管(車輛駕駛員信息、交通事故和車輛火災信息)、交通、工信、標準、保險等部門和機構;第三是加強技術機構、專業隊伍的建設,強化執法強度、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加強缺陷調查和事故調查,加大調查力度,尤其是加強商用車和輪胎等汽車零部件及火災事故的缺陷調查。同時也加強工程分析實驗室的建設,開展風險評估,利用技術和檢驗手段分析認定缺陷,對標準符合性問題進行調查。對汽車召回技術研究,汽車安全和召回管理前瞻性研究。
王琰呼吁加強公眾和企業的召回教育。他說,召回制度和“三包”在我們國家的汽車安全監管體系里面處在后市場的管理中。召回解決的是批量性問題,它包括不合理的危險和不符合標準兩種情況。一些非安全性的個案問題,一般是通過汽車“三包”來解決的。要正確認識召回,因為每一臺車都有可能出現缺陷,召回絕對不是質量低劣的表現,而是企業對用戶負責任的體現。
對于消費者,王琰建議要積極參與召回,響應和配合汽車企業的召回維修。他說,車主不要接到企業通知了還不積極配合,否則會發生嚴重的后果。另外,消費者要積極向主管部門投訴、反映汽車缺陷的問題,只有投訴才能讓主管部門及時獲得信息,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