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代理商舉報開“上市空頭支票”
【中國質量萬里行11月23日訊】2016年馬上快過去了,那些為了獲得股權而加盟三株集團(以下簡稱“三株”)的代理商紛紛在各個論壇舉報和反映三株失信的情況,之前“2016年上市”的承諾至今仍未兌現,但對于網上部分代理商的舉報,三株集團以舉報內容為“子虛烏有”作為回應�!吨袊洜I報》記者就此事展開調查。
“退店門”
2016年8月,三株集團發布公告,稱有關三株集團的網上舉報為子虛烏有。這也是關于“退店門”事件三株首次的公開回復。
記者聯系到了其中一名經銷商李凡(化名),李凡向記者敘述加盟三株的整個過程,在2013年,三株面向全國招募代理商,即三株所說的旗艦店獨家區域代理。
但要成為三株的地區旗艦店的代理商,并不是零門檻。首先要成為三株的會員,最低級的稱為創業會員,繳納6000元的費用,高一級的會員要再交付1萬元,會員等級越高享受產品打折的力度也就越大,同時,如果吸納新的會員達成規定數量,將返回其會費并抽取一定的提成。
而代理商想要獲得旗艦店代理的許可,還需要另交付地區代理費用。李凡告訴記者,自己是2013年加盟三株的,在當時代理費用20萬元,到2015年已經漲至40萬元。而這筆20萬元的費用,三株方面告訴代理商將以等價的產品逐步返回給經銷商,也就是說,在2013年想要成為三株縣一級的代理商最低需要支付20.6萬元的相關費用。
在實際運營上,強制性的費用繳納以換取產品,導致經銷商方面有大量的產品積壓,經銷商想要退貨,需要繳納原價10%的手續費,并需要自己支付運費,而三株有部分產品是以最低2.7折的價格出售給經銷商。李凡告訴記者,換算下來,將產品返退所得錢倒不如賠本銷售。
而另一名經銷商告訴記者,自己以30萬元費用加盟代理,三株承諾給予60萬元的等價產品。從2014年加盟到現在,仍有價值18萬元的產品沒有兌現,該經銷商告訴記者:“積壓的貨物太多了,即使現有的產品也根本無法清倉。”
但對于大部分經銷商而言,加盟三株并不是為了代理權,而是為了獲得三株的“股份”。李凡表示,當初加盟三株也是被上市后可以獲得股份所吸引,才下重金加盟代理的。根據李凡所述,在合同書中規定,在成為地區旗艦店的代理商之后,在企業可以獲得6萬股期權的認購權,但在口頭上,三株一直宣稱未來將給代理商的是股權。
李凡告訴記者:“在招商會和培訓會上,三株方面多次提到要計劃在2016年上市,但到現在仍舊沒有任何消息。”
記者發現,在2015年12月,三株集團董事長吳炳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正籌備上市,并有望近期實現。”
在證監會的網站上,記者發現三株并不在證監會IPO的名單當中,也沒有任何有關三株IPO相關信息的披露。而目前,IPO排隊的名單已經高達約700家。換言之,三株的上市承諾目前仍然未能兌現。
另一名經銷商也告訴記者,自己是在聽聞了三株發布的股票陸演的招募會才決定加盟三株,以獲取未來的股權。
多名經銷商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自己的店面已經難以維持下去,多次與三株方面協商退店也無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新代理商制度
2016年2月,錢港基加入三株,擔任運營顧問。4月份,原執行總裁吳志鵬離任,錢港基接任并成為三株直銷業務的負責人。這位直銷界的爭議人物,在三株開始了新的模式。記者發現,雖然模式變更,但三株直銷業務仍然存在諸多爭議。
此前,三株以獨家地區的方式招商加盟,口號為“萬店連鎖”“直銷經營”,此次又推出了的中醫診所,同樣聲稱為“該地區的獨家”。
在此次部分經銷商要求退店的事件中,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新模式的推出,實際上損害了原有經銷商的利益,所謂地區的獨家代理權也難以維持。
新推出的制度是在縣一級開設中醫診所,費用為18萬元,鄉鎮一級為6萬元。有經銷商則向記者透露,在11月21日,費用將分別漲至25.2萬元和8萬元。
一名原經銷商告訴記者,此次新制度推出了中醫診所,實質上也是放棄之前的旗艦店的業務,地區的獨家代理也不復存在。記者在經銷商提供的合同中發現,在合同中寫道:“乙方投資加盟獲得甲方授權區域內獨家總代理資格……”
記者發現,三株給出的對接方案是,區縣級的中醫診所向原有的區縣代理進貨,享受的是2.8折優惠,而原代理商享受的是2.7折優惠,也就是說代理商可以從中獲得0.1折的差額利潤。李凡告訴記者:“這點微額的利潤比起我們高額的庫存來講簡直微不足道,且這個對接方案是三株單方面公布實施的,沒有與任何經銷商代表協商。”
李凡還告訴記者,中醫診所也擁有權利繞過地區代理商,可以直接從三株方面提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維權的代理商不僅限于直銷業務允許范圍內的地區,在商務部名單中,三株的直銷業務限定在59個縣區。但李凡卻否認這一數字,李凡告訴記者,在此之前,三株經常會要求各地的代理商到濟南進行培訓,每次參加的人數都維持在兩三百人。
培訓的主要內容還是在自己的區域內發展自己的團隊和下線,以及團隊發展的獎金機制。
反傳銷協會李旭告訴記者,三株的繳費入會、鼓勵經銷商發展下線,以及配套的獎金機制,實質上就是在發展涉嫌傳銷的制度。
李凡告訴記者,在內部的培訓會上,三株曾宣稱在全國擁有2000家代理商和門店,而他們則都是三株的會員,同時每個代理商都擁有三株的線上供貨的平臺,通過線上平臺,代理商可以選擇供求的貨物,其中包括登記在案地的直銷產品。
記者在與多名代理商交流中發現,雖然商務部公布的直銷產品僅為5款產品,但實質上三株提供和要求代理商銷售的產品多達幾十種,其中包括各類保健品以及三株旗下的生態美化妝品,甚至國藥準字號的藥物。
一名寧波市的代理商向記者展示了一張“銷售出貨單”,其中商品名稱為“乙肝靈”,且標明批號為國藥準字。
記者在隨后的調查中得知,三株提供的銷售的藥品為三款,分別為浮正散結合劑、乙肝靈、心腦康。三株方面希望代理商以“代購”方式銷售這三款藥品,多名代理商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根據《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規定,在無GSP認證的情況下,禁止經營和銷售國藥準字號的藥物。
記者就多名經銷商反映的問題聯系三株集團方面,并發去了采訪函件,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三株方面的回復。
在采訪中,各地多名代理商表示,三株多次單方面的行為,極大地觸動了代理商的利益,未來還會就相關問題與三株進行協商和談判,并保留訴諸法院的權利。孰是孰非,本報記者將做進一步跟蹤采訪。
責任編輯: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