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6年是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的機遇之年,那么今年可以說是直銷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的一年,據有關媒體統計,2016年44家直銷企業的業績總額超1920.14億。面對勢不可擋的大健康時代的來臨,激發了直銷行業內生增長動力,政策利好讓直銷行業迎來黃金時代。2025年,4萬億消費空間,讓人期待的同時也需要深思2017年直銷行業三大不可避免的問題。
深思一:要速度還是要健康?
從消費者談直銷色變,到嘗試了解直銷,再到相信直銷,這是所有直銷企業一起努力的結果。截止目前統計的發證序號已有82家直銷企業,2015—2016期間通過的申牌就有30多家,預估今年度拿牌直銷企業有望突破100家;直銷市場趨于理性發展,進入產品導向時代。歷經市場的洗禮及激烈競爭,尤其是擁有種數最多的2830余種化妝品直銷產品中,產品口碑尤顯重要,不少直銷企業越來越認識到產品品質才是企業生命線,直銷企業逐步吸引高素質人員加入。
同時隨著直銷企業直銷人員的日益龐大,管理成了諸多直銷企業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直銷人員為了增加業績,囤貨、不計血本的促銷等激進的營銷方式偶爾出現,成了制約直銷行業秩序健康發展的詬病之一。在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規范、穩健成了諸多成熟直銷企業的雙刃劍,紛紛推出引導和監管制約的方案,例如一直穩健扎實開展直銷業務的安利公司諸多措施值得行內學習,為引導市場向穩健的方向發展,安利推出八大健康指標,其中一個“達標進度安排”就規定,“月末三天購貨占當月購貨比例小于20%”。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里一個玄機就是以防月末沖業績導致囤貨,“打擊囤貨是以犧牲業績為代價,像安利這樣真槍實彈進行打擊的比較罕見,但也是遏制了這個毒瘤的生長,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雖然總體上直銷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且仍然有非常大的進入空間。但許多傳統企業在面對誘惑時,更應保持冷靜,不要盲目跟風。傳統企業具有自身的優勢,不應該丟棄傳統企業的品牌優勢,產品的優勢,文化的優勢,銷售市場的優勢,而盲目轉到直銷。同時,也應該反觀傳統企業在直銷方面的劣勢,如,不了解直銷規律,缺乏相應人才,難以應對政策性風險和經營性風險。只有在做到了了解相關法律法規,認真進行市場調查,比較傳統企業與直銷企業的區別,熟悉并掌握了直銷企業的運作機制,為增添直銷板塊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才考慮進入直銷行業。因此,只有在直銷行業有序健康發展作為前提的情況下,中國直銷行業才能夠真正提速升級。
深思二、抓機遇還是迎挑戰?
今年中國直銷行業發展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提出,大健康產業暗藏著新一輪增長的機會,對于企業而言,進軍大健康領域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帶動整個經濟的新一輪高速增長,從而實現企業的“第二春”。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直銷企業在抓住社交電商的同時,也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但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往往多于挑戰。首先互聯網和直銷認知程度等多領域發展為直銷發展提供新支撐,信息流通不暢為直銷業效率低下的根源,互聯網打通信息流通渠道; 技術進步和征信發展促進直銷行業良性發展。信息化發展(直銷企業及分支機構、直銷人員和推銷合同在商務部信息系統網站可查詢),防偽技術發展辨認直銷產品真偽,物流智能化跟蹤物流,支付技術發展解決資金流和貨物流不同步問題。征信業的發展,壓縮了傳銷人員的活動空間,遏制傳銷的發展,降低傳銷對直銷的負面影響。其次,政策層面放開,直銷牌照加速發放,國家拉動內需消費,刺激行業快速成長。政府鼓勵大眾創業,直銷有助于解決就業問題。直銷牌照目前共82張,2006-2013年商務部只發了44張左右牌照,2015年一年核發了22張,2016年發放10張牌照,發牌速度加快。
不可否認,直銷模式更具有平臺價值,爆發力不亞于電商平臺。盡管社交電商一定程度上給直銷帶來了分流壓力,但直銷企業紛紛敢于接受電商帶來的挑戰,整合電商資源,積極應對。善于抓住機遇的中脈集團在今年1月5日決定進軍社交電商,并利用“脈寶云店”平臺,進一步整合資源,開啟中脈的移動互聯新時代。如此看來,沉淀,穩健,社會責任等等成了大部分直銷企業目前最重視的發展規劃。在行業經歷“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老牌企業已經進入穩步前行、厚積薄發的發展階段。面對如今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信息時代,直銷企業必定在各自的平臺上將一展身手。
深思三:要現在還是要未來?
從道道輿情監控室和第三方數據機構海倫國際直銷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2016年中國直銷企業業績報告》顯示可以看出,2016年出現部分直銷企業業績暴增的狀態,而老牌直銷企業無一例外的出現了業績下滑。其中,有的企業盡管出現業績的暴增的同時也伴隨著違規行為的出現,例如:天津尚赫多次被不同地方的媒體爆出變相收取“入門費”、多層次直銷涉嫌違規、違規跨區域從事直銷活動、涉嫌夸大產品功效的行為,引起社會和行業的廣泛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前期借助一些市場利好因素刺激業績短期內暴增,但是缺乏穩定的消費群體的支撐,在這之后往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團隊調整磨合,在此期間,難免流失大量的經銷商和消費群體。如此看來,部分直銷企業為了短期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規劃。
相反,北京羅麥科技通過與電子商務相結合、長青通過參與各項公益活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等方式,來擴大企業自身影響力、知名度,從而實現業績的高增長。安利從2015年到至今,一直在不斷的探索年輕化和社交化的新型交流模式,發布以“互聯網+”、體驗、年輕化為核心的“2025 戰略計劃”,并已上線“移動工作室”直指O2O社交商業,真真正正的拉近了直銷人員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是直銷發展歷程的新里程碑。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如三生、康寶萊、圣原、金日、榮格等拿牌企業選擇了一種更為穩健的發展策略,他們希望通過用心地打磨自身硬實力,加強研發、生產、管理、服務、品牌建設等領域的工作,但在增速緩慢的同時,他們也不得不接受來自市場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不難看出,直銷人迎來了中國直銷的春天,沒有中國的直銷,世界直銷市場是不完整的。但同時直銷在國外起點于工業時代的一些理念會受到信息時代的沖擊和考驗,同時也必須面對中國對直銷開放大潮的洗禮。可以說,一半是春天,一半是寒潮暗涌。中國直銷速度比任何國家發展都要快。但不管怎么樣,我們有信心看到中國直銷市場的蓬勃發展,直銷的理念將會被中國市場重新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