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商迅速崛起,而假貨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電商行業多年的一塊“心病”。相反,直銷行業近幾年假貨問題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說比較罕見。即便有,也全部為制假造假者的刻意仿冒。那么,為什么直銷行業很少會出現假冒偽劣的產品呢?
重視產品質量
隨著直銷行業不斷發展,直銷企業打假的報道越來越少,看上去假貨的制售已經偃旗息鼓。但如果有利可圖,假貨不可能就此銷聲匿跡,那么這種直企假貨報道減少的原因何在?
首先,直銷的基本性質是人對人的銷售,在人對人的銷售中,口碑是最重要的,而在口碑傳播的過程中,好事傳得快,壞事傳得更快,如果產品品質不夠好,很快就會越傳越臭,擁有產品的這家公司肯定難以立足。
福維克家電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幾年他們曾遇到過正品和假貨真假難辨的情況。“幾年前市面上有人仿冒我們的產品并售賣給消費者,在外觀上來看基本沒差別。”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那段時間經常有消費者打電話投訴質量問題,工作人員上門檢修時發現產品是高仿品。“這不僅讓消費者吃虧,對企業的口碑也是一種抹黑。”隨后,福維克也開始了集中打假,但很快他們發現,打假其實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實現。“現在產品更新換代快了,尤其是家電,不推陳出新很快就會被淘汰。騙子可能剛模仿出來一種產品,但我們的正品都已經進入下一個時代了,再仿造就是虧本,那么他們也就會退出市場。”
不難看出,直銷產品的消費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費者,一般的消費者經常會換品牌,但直銷的消費者大都是產品的忠實者,長期使用。如果產品不好,可以銷一次,但無法銷多次。直銷是服務性、教育性的銷售方式,在產品的背后,會增加很多服務、知識等附加價值。如果產品品質不好,服務與教育等價值便無從附加。直銷是人際關系式銷售,銷售對象很多都是親朋好友。如果產品質量不好,不但生意不好做,連人際關系都會遭到破壞。所以,產品質量的提高,有助于打造企業的品牌,有利于直銷員順利開拓市場。
天津市直銷行業的梟雄——天獅,一直就很重視產品質量,天獅集團繼營養高鈣素在中國市場大獲全勝之后,市場銷售突破10億元;而蟲草、螺旋藻等產品也先后在俄羅斯、新加坡、韓國、北美、非洲市場上一路高歌。這一片市場的開拓成功為天獅貢獻了40億元的銷售。“我是來尋找產品的。”這是天獅總裁李金元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依靠直銷起家的李金元深知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在直銷平臺搭建完成后,接下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產品。
注重消費體驗
與電商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直銷行業重視消費者的需求以及體驗。不可否認,未來發展不可能全都是線上交易,就連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也提出“新零售”概念,旨在將電商重歸到線下,從而獲得更多的消費人群。
當眾多直銷企業紛紛“觸網”的同時,也面臨巨大消費體驗的挑戰,盡管假貨問題在直銷行業不算突出,但依然有無法克服的消費投訴問題。例如:少數企業故意夸大宣傳產品的性能和效用,甚至捏造事實進行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購買;部分企業對產品采取低成本高定價的策略,用于整個產品營銷過程,加重了消費者的負擔;個別企業的直銷員故意模糊直銷和傳銷的界限,花言巧語,以高回報為誘餌,以直銷之名暗行傳銷之實,擾亂市場秩序。即便直銷企業的產品再好,沒有重視消費者體驗的企業必將面臨無人問津的后果。
令人驚喜的是,大部分直銷企業也認識到了“體驗”的重要性,從2015年開始,以安利為首的眾多直銷企業開始紛紛建起了體驗館。除此之外,無限極、康美、三生、康寶萊、太陽神、新時代、羅麥、如新等直銷企業都已經開始布局線下體驗店,其中,安利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徐州等地建起了大型體驗館。不難看出,“體驗經濟”的定位是完全以消費者為中心,從消費方來理解和強調產品。“體驗不再是消費與生產截然分開的,體驗是消費的,同時又是生產的過程”。此時企業的主要工作是為顧客的體驗提供舞臺,真正的體驗要由顧客來實現。顧客可以在實現體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從而使體驗品產生更大的價值。
因此,只有真心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卓越的產品和服務,應是中國直銷行業中各個企業的堅定追求。直銷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其特殊性不在于直銷產品的生產過程,而在于其流通過程。流通過程是直銷企業通過直銷員銷售產品而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過程,它既是直銷企業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也是直銷企業品牌形成和鞏固的過程。直銷企業品牌形象、直銷產品品牌形象、直銷員形象都是通過與消費者的接觸而建立起來。因此直銷企業的品牌并不是企業通過廣告等促銷措施就能輕易建立的,它應當是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對直銷企業及其產品的情感反應。
主動出擊打假
如今造假者具有相當高的市場敏感性,十分懂得把握市場走向。由于高額利潤的驅使,他們既行動迅速,又無孔不入,不僅極大地侵害了正規生產商及銷售商的利益,更是極大地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今年的3.15晚會剛剛結束,眾多商家的“打假”口號還沒有從宣傳欄撤下時,關注直銷行業的人會發現,直銷行業整體上并沒有遭遇假貨困擾。或者說,相比較于其它行業“監守自盜”地生產假貨來說,直銷行業更多地是向外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作為中國直銷巨頭,安利(中國)也深受假冒行為所害。但在今年3月17日下午,在濟南經七緯二路的安利山東分公司(以下簡稱安利公司)的體驗店里,一組宣傳展板引起人注目。原來,這是近年來相關部門打擊制售假冒安利產品案件的成果展。在展板旁邊的一張桌子上,安利公司生產的真品和不法分子生產的假貨被擺在一起,由安利公司的工作人員現場向消費者們講解如何辨別真品和假貨。“從2012到2016年6月,安利在中國86個城市配合執法部門進行了174次的打假行動,案值超過3.85億元。”安利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這些假貨,大部分通過電商渠道進行銷售,此前安利曾委托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對國內最大電商平臺上售賣的安利產品進行了抽樣購買和檢驗,結果顯示46%為假冒產品。”
不僅是安利,天獅、權健等拿牌直銷企業都大張旗鼓地打假。“化妝品、保潔用品都很容易被假冒,而像口服液這樣讓消費者直接入口、有味道的保健品,反而不容易被假冒,因為味道有一點偏差,消費者就能嘗出來,認定這是假貨。”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他們的拳頭產品增健口服液遇到的假冒問題相對較少。而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他們通過法律維權等方式,共打擊取締網絡銷售中脈假貨等店鋪共計37家。“近幾年,網絡上開始不斷出現銷售中脈產品的違規淘寶店。這些淘寶店往往打著‘中脈特價店’‘中脈直營店’等旗號,但實際上并未取得中脈的任何授權。”
有媒體調查顯示,2016年經過對19個直銷企業的20個熱點輿情的事件屬性進行分析,涉及打假的兩起,即安利打擊網絡售假和天獅打“假天獅”,兩期案件占比約10%,比想象中的情況要好不少。可見,消費者通過正規的直銷渠道購買產品,可以打消買到假貨的擔憂。(部分來源于: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