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非法集資的問題愈演愈烈,參與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受害群眾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有一定經濟基礎工薪階層人員,開始逐漸滲透學生和老年人這兩個群體。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如何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活動,是社會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
9月19日,在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談及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時強調,要加大對傳銷、非法集資的打擊力度加快涉案資產處置返還進度,最大限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重拳出擊非法集資
針對近幾年愈演愈烈的非法集資問題,國家陸續出臺了很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來遏制當前非法集資案高發的態勢。孟建柱也多次在會議中提到非法集資這一問題。
2016.02.04 《關于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
國務院: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是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的重要保障,要加大防范和處置力度,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切實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2016.08.18 第四次全國經濟犯罪偵查工作會議
孟建柱: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工作,事關民生和社會穩定,必須切實加強。
2016.10.10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工作會議
孟建柱:針對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頻發,要處理好創新與監管的關系,推動建立立體化、社會化、信息化監測預警體系,既保護社會創造活力,又防控金融風險。
2017.04.25 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住建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14家國家機關召開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
會議中指出,2017年將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全力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2017.08 銀監會起草《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指出:省級人民政府全面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處置非法集資職能部門履行非法集資預防監測、行政調查處理和行政處罰等職責。此外,征求意見稿也明確表示,協助非法集資的,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直銷行業的隱形殺手
非法集資對社會和民眾造成的惡劣影響不容小覷。
非法集資使參與者遭受經濟損失,嚴重干擾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極易引發社會風險。并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嚴重影響社會和諧。此外,有不少的非法集資活動往往以響應國家政策,國家工程等為名義,行違法犯罪之實,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聲譽。
除對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外,非法集資對直銷行業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這幾年直銷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個別直銷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惜鋌而走險,玩起了所謂的“資金盤”,發放了所謂的“原始股”,吸納了所謂的“投資款”,并運用傳銷的方式非法集資、大肆斂財。從而使得所謂的“投資者”掉入“高額回報”的陷阱,導致“顆粒無收”,甚至家庭支離破碎。
原始股:披著“完美包裝”的非法集資
據媒體報道,2016年湖南某企業存在“會員發展捆綁銷售原始股”的問題,旗下兩大系統大搞所謂的“原始股激勵”,在未取得證監部門核準的情況下擅自公開發售原始股達2年之久,已明顯涉嫌非法證券經營,在社會上影響極壞。
像這類直銷企業以“高額回報”誘惑直銷人員參與返利項目、認購“原始股”以及大單投資的行為,實際上就是披著“完美包裝”的非法集資。
原始股原本是指公司在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但近年來有不少的直銷公司打著上市的旗號,兜售原始股,即使是普通的社會人員也可以隨意購買。不少人期望購買大量的原始股后,可以通過分紅取得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回報。實際上,所發行原始股的公司上市遙遙無期,而他們手中持有的原始股也逐漸變成一張張廢紙。
直銷企業的這種欺騙行為,讓不少從事直銷行業的人成為受害者,對他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冒名斂財:破換行業生態環境
據消費者舉報稱,早在今年年初,有一個名為“賦寶通集團”的公司,打著浙江康恩貝集團公司合作企業的名頭銷售 “康恩貝高山鐵皮石斛”,但是現場又沒有康恩貝的產品,情況可疑。警方接到舉報后立即和浙江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取得聯系,發現所謂的“合作伙伴”系“賦寶通集團”公司的虛假宣傳,并使用康恩貝公司早已封存的宣傳片,在全國各地以“拉人頭”的方式銷售公司少量產品進行非法斂財活動。
經查,涉案人員有一千余人,涉案金額高達2000余萬元,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自《直銷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我國在開放直銷行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直銷模式進入到中國市場也迎來了快速發展,行業前景一直被看好。
不過,就在近幾年,有個別不法分子打著直銷的旗號組織傳銷活動,嚴重破壞了原有的行業生態環境,擾亂了直銷行業原有的經濟秩序。同時,這也導致社會大眾對直銷這一行業產生了更多的誤解和質疑,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傳銷:成非法集資的一種手段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有很多傳銷正以非法集資的形式不斷涌現,二者也正呈現出一種融合性的趨勢。
直銷與傳銷,雖只有一字只差,但是性質完全不同。直銷,簡而言之就是生產者不經過中間環節,直接把商品賣給消費者。傳銷則是以銷售或推銷貨品為名義,通過誘惑,拉人入會,收取不菲的入會費為主要盈利途徑的非法行為,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龐氏騙局”。
從本質上來講,“產品”是核心,直銷的最終目的是出售產品,但傳銷過程中所謂的產品,僅僅只是一個噱頭,并無實際產品或者是一些虛假產品。
直銷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尚在發展階段,而普通民眾對直銷和傳銷的界定并不是十分清晰,相關領域的知識匱乏。不少傳銷分子,抓住這一點來混淆概念,擾亂視聽,欺騙廣大消費者。這樣一來,讓大眾對直銷產生了一種本能的抵觸心理,降低認同感,把直銷和傳銷一竿子打死。
據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系統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在國內拿到直銷牌照并公示的企業已經有89家,直銷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也逐漸被傳統行業的各大企業所青睞,面對一路向好的市場前景,直銷企業更應該擺正心態,杜絕金錢誘惑、抵制非法集資,并堅持以產品為導向,打造工匠精神,以更好的服務回饋給消費者和社會。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積極打擊非法集資,并不斷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征求意見稿)》的出臺,使非法集資的處置更具規則性和可操作性。將更加清晰、有效的區分合法與非法的邊際,為直銷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政府不兜底,投資需謹慎
國家關于打擊非法集資各種措施和手段,給了犯罪分子重重一擊。但同時,作為普通的理財者,在投資過程中也需要提高自己鑒別能力,謹慎投資。
上文提到的由銀監會起草的《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征求意見稿)》,其中,有一點受到普遍關注,征求意見稿表示“因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換而言之,就是受害者要自行承擔參與非法集資的一切后果,政府不能保證所有資金都可以100%的追回交還給受害者。
這給普通民眾敲響了一記警鐘: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端正理財觀念,謹慎選擇,切忌存有一夜暴富的心理。
近年來四大非法集資案件盤點
e租寶案
案情介紹:“e租寶”是“鈺誠系”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絡平臺。2014年7月,鈺誠集團收購該公司后,將改造后的平臺命名為“e租寶”,打著“網絡金融”的旗號上線運營,發布虛假的融資租賃債權項目及個人債權項目,包裝成若干理財產品進行銷售,并以承諾還本付息為誘餌對社會公開宣傳,向社會公眾非法吸納巨額資金。
涉案規模:非法集資500多億,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遍布31個省市區。
法院判決:今年9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e租寶”案公開宣判,認定主犯丁寧構成集資詐騙等多項犯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1億元。對丁甸以集資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7000萬元。其余24人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至30年。對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鈺誠控股集團共處罰金19.03億元。
昆明泛亞有色案
案情介紹:昆明泛亞有色于2012年4月擅自改變交易規則,推出“委托受托”業務,在未經相關部門審批的情況下,與云南天浩稀貴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關聯公司,采取自買自賣手段,操控平臺價格,制造交易火爆假象,同時昆明泛亞有色統一印制大量宣傳材料,通過全國各地授權服務機構及公司網電部將“委托受托”業務包裝成“日金寶”、“日金計劃”等產品,承諾10%至13%固定年化收益率且收益與貨物漲跌無關,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吸收存款,形成由其實際控制的“資金池”,套取大量現金。
涉案規模:涉案金額430億元,涉及全國22萬投資者。
最終結果:昆明泛亞有色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單九良等1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昆明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與此案相關的一批犯罪嫌疑人被各地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公安機關依法查封、凍結、扣押了一批涉案資產。
4.4中晉系投資案
案情介紹:自2012年7月起,以徐勤為實際控制人的“中晉系”公司先后在本市及外省市投資注冊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業,租賃高檔商務樓和雇傭大量業務員,通過網上宣傳,線下推廣等方式,利用虛假業務、關聯交易、虛增業績等手段騙取投資人信任,并以“中晉合伙人計劃”的名義,變相承諾高額年化收益,向不特定公眾大肆非法吸收資金。
涉案規模:涉案金額399億元,受騙投資者超過2.5萬人。
最終結果:2016年5月13日,包括徐勤在內的“中晉系”35名高管和業務經理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由公安機關依法執行。
廣東邦家案
案情介紹:龍炎電商通過設立互聯網投資平臺,以訂購第一單“炎黃茶葉”成為會員,訂購第二單或發展會員即獲得高額返利方式,引誘投資者投資,向多省市不特定對象大量吸收公眾資金,利用新吸收會員的資金,作為老會員分紅支出,以維持公司運轉。
涉案規模:非法集資超過156億元,30多個省區市的21萬人被騙,造成受害人損失57億多元。
最終結果:8月3日-5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黃某方、蔡克意等21名被告人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職務侵占案。判決結果法院將擇期宣判。
本文來源于:第一直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