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3月商務部對《直銷管理條例》進行修改后,直銷產品范圍從5類變為6類,分別為化妝品、保潔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小型廚具、家用電器。2017年,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公布的受理企業名單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這也引發了“紡織品或將成為第七類直銷產品”的猜想。
那么,紡織品能否實現從“寄居保健器材籬下”到獨立成類的蛻變呢?
插上直銷的翅膀
很長時期里,中國紡織產業被扣以低端制造業的帽子,巨大的產業體量,也使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沉重。而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將發展的目光投向直銷行業。據本刊2018年2期《2017年度中國直銷行業業績報告》報道,2017年度,90家獲牌直銷企業一共創造了2179.83億元業績。而近三年來,獲得直銷牌照和申請直銷牌照的企業逐漸增多,其中就包括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
2012年1月,安然納米獲得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經營許可證,成為山東省首家獲牌的直銷企業。安然納米充分利用納米技術,為開發紡織納米材料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亟待轉型的傳統紡織業帶了個好頭。
2012年6月,已獲得直銷牌照的綠之韻集團成立綠之韻生態紡織事業部,隨即成立綠之韻生態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綠之韻生態紡織以“品牌、研發、運營模式、服務”為四大核心競爭力,成為中國生態紡織的倡導者。
2015年8月,曾經專注于連鎖行業的佳萊獲得直銷牌照,以健康護腰夾、健足襪、護膝褲、功能內衣等服裝用紡織類產品從事直銷業務。
到了2017年,商務部網站公布了紫羅蘭、浪莎、仙宜岱等紡織企業的申牌聲明。位列“中國家紡十大品牌”的“紫羅蘭”,是國內最早走品牌化發展之路的家紡企業之一,而轉型直銷是其繼社交電商轉型后的又一次盛開;被譽為“中國襪王”的浪莎,是大型紡織企業中轉型電子商務較早的企業,其直銷板塊“浪莎之康”也開始了市場運作;而仙宜岱在打造出自己的微商新模式—spakeys雅商后,通過結合直銷模式實現微商的裂變,繼續做大做強。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營銷渠道已無法滿足紡織業的發展,加盟商、代理商之爭已成為所有紡織品企業的成長之痛,淡季貼息返利、年終返利等方式已不足以穩住加盟商的心。“而直銷模式既保證了加盟商的利益,減少投資風險,同時也調動了其積極性,使加盟商更用心地做好終端銷售,形成企業與加盟商雙贏的局面。”
而除了傳統紡織企業轉型直銷以外,也有不少直銷企業在產品系列中增加紡織產品門類,如權健、中脈、雙迪、尚赫、新時代、金科偉業等。
戰略升級
轉型直銷,不僅意味著營銷渠道和產品體系的改變,更是企業戰略布局的變革。
黨的十九大把“美麗中國”從單純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提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高度,把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此背景下,紡織行業也邁向了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表示,我國紡織業要通過推進生態紡織品標準體系建設、打造具有綠色內涵品牌、推進能效對標達標等方式,加快實施生產過程綠色化改造。
2014年,中脈科技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生態家’的理念,這不僅是產品理念,更上升為整個企業的發展戰略。這要求生態家品牌理念不僅服務于企業,而且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全球億萬家庭。對此,中脈推出了相關系列化產品,從家庭微環境入手,解決家庭中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問題,讓有消費能力的家庭先‘生態’起來。“家庭是國家的基本構成單位,應以生態家庭構建為抓手,助力‘生態中國’建設,健康產業類企業應加大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廣泛深入開展產學研創新,不斷激發健康行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中脈董事長周希儉談道。
綠之韻的轉型升級則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大健康+大數據+大資本”戰略規劃,其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是將健康檢測、健康教育、健康干預、健康大數據管理融為一體,搭建以大數據建設為基礎的健康管理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已逐漸滲透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呈現出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紡織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攻堅期,整個產業尋求高質化、品牌化發展的訴求日益強烈。
安然納米充分利用納米技術,開發紡織納米材料,以利于更多的功能性、智能化的新型納米紡織品面世,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健康的納米功能性紡織品。開發出功能性紡織品,對提高傳統紡織品的科技含量和產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傳統紡織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路。
科技助力
戰略升級的背后,紡織業的創新升級還需科技助力。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驚艷亮相的“北京8分鐘”節目,所利用的石墨烯智能發熱服飾,便體現了科技與紡織業深度結合的可能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如今,在直銷領域中,新技術在紡織企業中的應用也逐漸推廣,給傳統紡織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安然公司從2006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納米產品和納米技術的深耕,不斷對納米技術進行大膽創新。如今,安然掌握了《功能性納米紡織品的制備和應用》和《一種斷解植物分子鏈為小分子肽的裝置》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并將兩款自主創新技術廣泛用于紡織產業、生物制藥領域、日用品產業領域。如今,安然納米產品在涂料和床墊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內衣、美容護膚、營養保健、纖維毛巾、理療儀等領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
近年來,“納米熱”的持續升溫和納米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已經讓眾多企業看到了其強勁的發展勢頭。
2017年10月,權健率先將石墨烯技術產業化,運用到生態紡織領域,先后推出十余款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功能性健康產品。隨著《“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石墨烯成為了中國未來五年重點開發的新興材料之一,同時石墨烯也是諸多紡織領域新材料中具有一定技術基礎和廣闊未來前景的重點產品之一。
佳萊頻譜則利用其熱效應才能發揮其最好效果的原理,融合高科技頻譜面料,將頻譜儀以內衣產品形式出現,使佳萊頻譜內衣具備抗菌、殺菌、除異味功效,因此,在服裝領域,甚至在業內佳萊頻譜內衣都算得上是一枝獨秀。在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下,頻譜內衣能否引領一個新時代的浪潮,相信很快會有一個答案。
“獨立”之說有待驗證
不過,在討論“紡織產品是否會成為第七類直銷產品”之時,我們仍然需要意識到,紡織類產品進入國內直銷市場后,并沒有達到各直企所預見的那樣火爆。在直銷行業,服裝紡織類和家用紡織類產品被劃定在保健器材的分類下。目前,也僅有少部分直銷企業仍然專注家紡類產品,其他則是推出功能內衣、護膝褲等紡織品。造成這種現狀的有多種因素。
首先,在國內直銷市場,化妝品和保健品依然占據著行業大部分市場份額,因此它們也成為了直銷企業開發新品的主攻種類。與其他直銷產品相比,紡織類家居屬于慢消品,其市場新陳代謝較慢,消費周期長,二次回購重復購買率較低。這使得庫存成為紡織類企業頭疼的問題。因此,單獨依靠紡織品這類單品,并不能讓企業做大市場,必須要依靠其他的產品線進行補充。而且,相比較快消品成熟的電商運行機制和穩定的市場占有率,紡織產品在電商發展這塊就顯得有點稚嫩。
其次,紡織行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各種風險問題仍需加強關注與應對。在紡織行業,成本過高問題依然突出。我國紡織行業綜合制造成本在國際比較中處于明顯劣勢,特別是國內電價偏高,是越南、美國等地的近2倍。在裝備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用電大量替代用工的情況下,高電價問題更加凸顯。
再次,如今,“科技、時尚、綠色”已逐步成為紡織行業的新標簽,而“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也成為產業未來發展的新定位。在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的過程中,紡織行業長期面臨環保部門監管手段單一的問題,僅簡單以關停、限產、禁止環評等方法進行監管,缺乏投資引導、技改支持等正面措施。
最后,我國的紡織品牌面臨著技術創新薄弱、品牌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有效的品牌發展戰略等問題。因此我國紡織企業迫切需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品牌運營模式,尤其需要提升產品無形價值和企業品牌價值。
所以,紡織品是否會成為第七類產品,還有待市場的驗證。當然,這背后也體現了符合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的紡織類產品的市場空間,也反映了擴大直銷產品范圍的市場需求,以解決目前直銷產品同質化的問題。豐富產品的多樣性,已經成為直銷企業拓展市場的重要選擇。紡織類企業相繼申牌,對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大有益處。(來源:知識經濟,部分內容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