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記得家里總在陽臺上的花盆里種幾根小蔥,吃飯做菜時拔一把,經濟低碳娛樂。一晃二十年,竟成了風靡網絡的時髦行為,不禁讓人感慨。網絡時代反通脹,陽臺種菜這個點子,作用有限,意義卻不小。
時下在網絡上開始悄然流行“陽臺種菜攻略”:2元錢的種子,10元錢的泡沫箱,5元錢的蚯蚓糞肥,再加上一些成本可忽略不計的水,一點小技術,元錢的種子可以種出10斤蔬菜。
什么樣的陽臺種什么菜,什么季節種什么菜也有講究。面南陽臺適合種喜陽的黃瓜,番茄等,朝北陽臺則適合耐陰的韭菜,空心菜。網絡上種種歸納,竅門比比皆是。曬自己“農耕”成果的網友大有人在。淘寶上蔬菜種子和相關用具熱銷。一時間,網絡流行的虛擬“偷菜”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種菜”。
在網絡時代,一切網絡上發起而延伸至線下的類似“攻略”,基本都可以在社會問題上追溯其源頭,前段時間各種農產品因炒作和漲價被冠以的種種外號讓人佩服網友們的想象力。而最近風行的“陽臺種菜”更是網絡時代反通脹的代表之作�?粗欣飵缀跞杖兆兓牟藘r,小數點前后數字的搖擺讓人心疼,疼的不光是心,最實際的是錢包疼。大通脹下萬物瘋漲,其中最要命的一個恰恰是最關乎民生的“食”,肉早漲過了,不足為奇,糧食至少還處在國家的平抑下,似漲非漲。剩下的就只有蔬菜了。
記得小時候看歷史書,西晉晉惠帝問饑民為什么不喝肉粥的經典橋段,著實讓我歡樂了一把。但時至今日,要是真的餓了,還真得想想,肉粥可能真的比蔬菜粥劃算。還是小時候,記得家里總在陽臺上的花盆里種幾根小蔥,吃飯做菜時拔一把,經濟低碳娛樂。 一晃二十年,竟成了風靡網絡的時髦行為,不禁讓人感慨。
當然,陽臺種菜之舉能在通脹大勢下為自己節省多少開銷,并不好說。但除了這種近乎戲謔的方式,我們普通百姓還真找不出切實可行的反通脹措施,好在政府已經開始出手限價。但正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先生所言,如果限價連帶打壓了供給可謂得不償失。
在他看來,發改委的運菜車過高速以及一些普通公路免收過路費的措施似乎更為明智。
原因是,菜價上漲本可刺激生產,但也可能激發菜農囤積待漲的念頭。 限期免過路費的措施一出,大家都趕著享受這個優惠政策——畢竟,這是有時間限制的,過期不候,而過路費實在是整個成本中一個不小的部分。當然,周其仁先生認為,政府應當擔負起給高速公路的補價,以免公路供給受影響。
通脹難免,但反通脹的手段可以推陳出新,不管是普通百姓在陽臺上的自給自足,還是國家政府在全國一盤棋上的整合調配,最重要的是運用智慧,研究實情。既不能脫離實際地放空炮做做樣子,亦不能勞心勞力效果甚微。網絡時代反通脹,陽臺種菜這個點子,作用有限,意義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