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部分大學生求職者反映,廣西南寧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站發布虛假的抄寫員用工信息,其工作任務看似簡單,實際上無法完成,求職者要求解除合同時,對方以簽有勞動協議書為由拒退之前繳納的百元至數百元不等的保證金。連日來,本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大學生求職遭遇騙子公司
小覃是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的大一在讀學生,寒假期間他來到南寧市,打算找一份兼職工作。他在趕集網“南寧兼職”欄目看到“廣西南寧市紅海商貿公司招聘兼職抄寫員”的信息,其中稱抄寫的內容為信函、產品說明書,工資為40元/天至80元/天。小覃對這份工作頗感興趣,便到該公司應聘。
小覃回憶說,經過簡單交流,對方同意聘請他為該公司抄寫員,并與他簽訂了一份勞動協議書,其中規定小覃每天要抄寫30份資料,該公司按3元/份計酬,7天結算一次工資。同時要求在抄寫過程中“用正楷字,黑色墨水鋼筆或水性筆抄寫,不允許涂改,不允許找別人代抄,不得泄露公司商業機密。否則,所抄寫稿件作廢無效”。簽訂協議書后,小覃向該公司繳納了120元的保證金,領取了一份需要抄寫的資料。回到住處小覃發現,該資料有1800多字,如果按照正楷字抄寫、不出現一處涂改的話,至少需要1個小時,全天不吃不喝不睡覺,他也無法完成30份的抄寫任務。他致電該公司負責人要求解除合同,對方表示,雙方已簽訂勞動協議書,如果完不成任務,其繳納的120元保證金不予退還。小覃說,他的感覺是遇到了騙子。
廣西財經學院大二學生小陳與小覃有著同樣的遭遇。寒假期間,她在南寧市易達工貿有限公司找了一份抄寫員的工作,簽訂勞動協議書的時候對方讓她繳納200元保證金。第二天同樣感到受騙的她找到該公司,要求解除合同退回保證金,對方以已簽訂勞動協議書為由拒絕退款。
招聘企業名稱有的屬虛構
根據兩位受騙學生提供的線索,記者近日登錄趕集網,在該網站南寧站“南寧兼職”欄目里,看到標稱為廣西南寧市紅海商貿公司、南寧市易達工貿有限公司、南寧市斌祥集團股份責任有限公司、南寧市科達集團股份責任有限公司、南寧市昌盛集團股份責任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在招聘抄寫員。這些公司發布的招工信息內容大同小異,對應聘者幾乎沒有設置多少條件,只需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即可,工資每天40元到80元,且提供“三險一金”及培訓等待遇。
這些公司真的存在嗎?1月28日南寧市工商局企業登記科科長尹學兵告訴記者,經過查詢,上述公司均沒有在工商機關進行登記注冊,企業名稱屬于虛構。尹學兵同時表示,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我國只有“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并沒有“責任有限公司”的說法,上述公司中有3家僅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其名稱為虛構的。
為了調查這些“公司”是如何實施騙局的,1月29日,本報記者先后致電上述5家公司,發現其中4家公司的聯系電話雖然不一樣,但從聲音來判斷,接聽電話的人似乎是同一女子。由于記者是用同一號碼撥打這4家公司的招工電話,可能引起了對方懷疑,撥打最后一家公司電話時,對方直接表示不招人了。
1月30日,記者找到一位在讀大學生,向他介紹了有關情況,請他以求職者的身份與上述公司中的南寧市昌盛公司進行了聯系,對方要求其第二天去面試。
記者發現,該公司提供的面試地址,與上述小覃同學應聘公司的地址是一樣的,均為南寧市人民東路158號C座704房。1月31日,面試回來的大學生向記者介紹說,其應聘過程與小覃反映的情況基本一致,在對方要求繳納120元的保證金時,他以沒帶夠錢為由脫身。他還告訴記者,該公司的辦公條件簡陋,除了兩張辦公桌、一臺電腦外,沒有看到其他設備。
此類不法行為涉嫌詐騙
記者了解到,在上述虛假招聘騙局中,受騙者以在讀大學生居多,行騙者每次騙取的金額在100元至400元之間。知道受騙后,求職者要想拿回被騙錢款不容易。1月31日,南寧市興寧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該部門也接到不少此類受騙者的投訴電話。多數情況下,行騙者收錢后不開具票據,加上其經常變換地址,致使受騙者在維權時陷入被動。
該人士還表示,按照《勞動合同法》及有關法律規定,用工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報名費、抵押金、保證金等費用,也不得與在校學生簽訂勞動合同,目前多數求職者和在校學生對此缺乏了解。
廣西桂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萬峰告訴記者,不法分子通過發布虛假用工信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求職者的錢財,其行為涉嫌詐騙。求職者在發覺騙子公司的真實意圖后,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由政府職能部門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責任。
南寧市工商局企業登記科科長尹學兵提醒求職者,在應聘前,最好先到工商機關或通過工商機關網站查詢該企業是否取得合法經營資格,是否通過工商機關的年檢,反之,則要對此類用工信息保持警惕,以免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相關提醒
尤其要謹慎對待網上招聘信息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通過各類網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已經成為一些不法分子騙取求職者錢財的重要手段。2月10日,趕集網客服人員在回復本報記者時表示,該網站只是一個提供給用戶免費發布和查閱信息的平臺,信息由用戶自行發布,網站工作人員無法逐一核實,建議網友對網站上發布的招聘信息的真實性進行認真核實。
“求職者面對網上招聘信息時尤其要謹慎。”廣西桂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萬峰表示,當前不少網站提供免費發布信息平臺,由于對所有的信息內容及信息發布者的真實情況進行核實存在難度,不少網站會在其信息平臺上發布免責聲明。如果沒有證據表明信息發布者與網站串通,受騙者則難以追究網站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