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來廢布條,黑作坊大造“黑心棉”
217省道膠州和平度路段暗藏數十家加工點,記者暗訪揭開暴利鏈條

近日,有市民致電本報反映,在217省道膠州和平度路段兩側,有數十家“黑心棉”加工廠,整天從加工廠內飄出白色的絮狀物 ,而且氣味也非常難聞,這些黑心棉被賣到外地用于制作棉被等 。記者經過多天暗訪發現,每個黑心棉加工廠內都堆放著很多廢舊布條,這些廢舊布條都是從服裝廠里拉過來的下腳料,經過機器加工后,就變成了黑心棉。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利益的驅使下,周圍多個村莊的村民從服裝廠內倒騰下腳料,往黑心棉加工廠內輸送。而生產出來的黑心棉主要流向了濰坊、臨沂以及河北等地。
市民反映
省道旁暗藏多家黑心棉廠
“我開車經過217省道時,看到道路兩旁藏著數十家加工黑心棉的工廠,而且周圍村莊的民房內也存放著大量的服裝廠下腳料布條,經過時,不僅氣味難聞,而且到處都飄著絮狀物 。”1月 11日下午,市民石女士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反映,在 217省道膠州和平度交界處,不到5公里的路段內,道路旁到處是加工黑心棉的工廠,這些工廠房頂上的瓦片上以及房子的周圍都飄著很多白色絮狀物,環境非常臟,而且還從廠房內散發出刺鼻的臭味。
石女士在電話中說,現在市場上的棉花價格非常高,而這里加工出來的黑心棉價格只有3000多元一噸,這些黑心棉加工出來后,被用于做黑心棉被。“在這里加工黑心棉的主要是外地人,而當地人主要為他們提供加工黑心棉的原材料。”
記者暗訪
見到記者,工人停機走人
黑心棉到底是怎么加工出來的?為弄清真相,記者決定進行暗訪。進入膠萊鎮閘子橋后,在道路兩旁,果然看到了很多黑心棉加工廠,其中一家黑心棉加工廠正在進行生產,房頂上的紅色瓦片被落下來的絮狀物“染”變成了白色。記者走過去后發現,墻根處還有一些污水,并且呈黃色,氣味刺鼻。
記者隨后開車沿著217省道繼續向前行駛,在膠萊鎮的溝里村、南頂子村以及平度市南村鎮的北頂子村、范家屯村等多個村莊內都有加工點,而且在道路上經常出現運送布條的車輛。
12月12日下午,記者決定進入加工黑心棉的窩點進行暗訪。記者來到了之前看到正在加工黑心棉的窩點,這個窩點的大門敞開著,沒有懸掛任何招牌,院子內拴著兩條狗。記者剛走進院子,大狗就開始狂叫起來,聽到狗叫后,從屋里面走出來一名青年男子。見到陌生人后,這名操南方口音的男子立即上前詢問記者是干什么的。“我是過來購買棉花的。”記者回答。
“我這里沒有棉花要賣。”該男子說。記者注意到,院子內到處堆放著臟兮兮的廢舊布條,機器正在加工,還有工人在院子內走動。“我是玩具廠的,聽說這里加工棉花的工廠很多,所以就過來買點,回去填充在玩具內。”記者繼續和這名男子搭話。
這名男子顯得非常警惕,一再聲稱自己不加工棉花,隨后他拿出電話,接通后他在電話中說,把機器先停下來。很快機器的聲音消失了,從車間內走出來的幾名工人進入了休息區 ,隨后換上干凈的衣服,走出了院子。而這名男子以不加工、銷售棉花為由,讓記者出去。
摸過黑心棉手上很刺癢
1月19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加工黑心棉的一個窩點內進行暗訪。“老板,還有貨嗎?”記者發現,院子里面到處都是白色絮狀物 ,在院子北側的一個房間里面還堆放著一些布條。
這名男子回答,生產出來的貨已經賣光了,工人已經放假回家,過了正月后才能正常生產。記者隨后和這名男子套起了近乎,這名男子告訴記者,他姓李,是浙江溫州人,他在這里生產棉花已經3年多了。
“我打算買點棉花回去做棉被。”記者轉入“正題”。李某說,2010年的棉花生意非常好做,生產出來的棉花供不應求,主要是因為市場上的棉花價格大漲,所以他們加工出來的棉花非常好賣,有時從外地過來的客戶要在這里等好幾天才能提到貨。
記者以上衛生間為由走出房間,進入了加工車間。走進院子里搭起的棚子后,記者看到,里面有兩臺機器,機器上面還有一些未取下來的棉花,記者發現,棉花內到處都是線條。記者隨后抓起來一把后發現,棉花內的雜質非常多,把棉花拿在手里后“粉末”直往下掉,幾分鐘后,記者感覺手上有刺癢的感覺。
一臺機器日產一噸棉花
為防止李某起疑,記者快速返回,繼續與李某攀談。“現在主要是原材料緊張,加工廠太多了。”李某說,這一帶加工棉花的主要是浙江人。都是用什么樣的原材料加工黑心棉?李某說,主要是服裝廠的下腳料,這些下腳料都是從當地人那里買過來的,而且這些原材料買回來后還需要進行分揀,把不一樣的材料分開,然后加工出來不同等級的棉花。“雜色少,而且含棉量高的布條屬于一等貨,這樣的布條加工出來的黑心棉最高能賣到每噸6000多元。”李某說,他們把下腳料收回來后,要把工人分成兩組,一組工人進行原材料分揀,另一組工人在車間內進行加工。
“如果材料供應充足,每天可以生產1噸棉花。通常加工出來1噸棉花,工人提成300元,按照平均每噸棉花4000元算,去掉成本和損耗,1噸棉花能掙1000元左右。”李某說。
李某說,去年棉花價格上漲,他們生產出來的棉花價格也隨著上漲,所以去年的生意非常好做。
生產加工
先打碎、再攪和,布條變棉花
下腳料經過加工,怎么就能“吐”出來棉花呢?1月21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一個加工點,老板周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加工棉花非常簡單,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以前這一帶加工黑心棉時,每個加工點都設有清洗池,把買回來的廢舊布條放進池子里進行脫色,但是要產生很多廢水,因為排放的廢水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所以后來有關部門監管得嚴格了,對這些池子逐一進行拆除,“那時因對原材料進行了脫色,所以加工出來的棉花顏色非常白。”
記者在調查時,這個老板告訴記者,現在 ,因為沒有清洗池,所以他們要對買回來的原材料進行分揀,然后把布條送進加工車間內,通過流水線作業,布條進入機器,打碎后就“吐”出來了,然后,他們把碎布條反復放進機器內,連續“攪和”三遍,就變成了白色的棉花,而且也有了黏性。周先生說,盡管這樣加工出來的棉花看上去挺白,但是里面非常臟,因為布條內的灰塵非常多。
暴利驚人
倒騰廢布條一年能掙20萬
1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膠州市膠萊鎮溝里村看到,到處堆放著用于加工黑心棉的布條,因為數量太多,民房內根本放不下,一些專門從服裝廠內收購下腳料的村民,干脆把這些布條打包后存放在院子外面。記者發現,這些布條散發出來的氣味非常刺鼻,而且還不時有車輛拉著下腳料進入村莊內。在村莊南側的一片空地上,記者發現,這里堆放的布條形成了一座“小山”,布條五顏六色,在風的吹動下四處搖擺。
據知情人反映,膠州和平度交界處的多個村莊從事布條分揀以及黑心棉加工,已有十多年時間了,這些人專門從服裝廠收購下腳料,因為現在臨近春節,一些加工黑心棉的加工點已經放假,所以他們收購來的下腳料只好積攢起來,等過完春節后,隨著加工點開工,堆放的布條就會被“搶”走。
知情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專門到服裝廠收購布條下腳料的村民,每噸下腳料能掙500元左右,一年下來,最低要收購300噸,這樣算下來,一戶村民每年能掙近20萬元,所以當地的村民多數都去服裝廠收購下腳料。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這一帶加工黑心棉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當地村民主要是從服裝廠內搜集下腳料,他們對搜下腳料進行粗略分揀后,賣給了黑心棉加工點,然后這些布條就變成了“棉花”。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在村莊內也有不少黑心棉加工廠,這些窩點更加隱蔽,很難被人發現,而且規模也都不大。
原料來源
服裝廠下腳料成了搶手貨
記者在平度市南村鎮北頂子村調查采訪時,一些村民介紹說,這些用于加工黑心棉的布條,大多來自即墨、城陽、膠州等地的服裝廠。
1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膠州一家服裝廠采訪時,負責處理下腳料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前些年,服裝廠剪下來的布條,都集中堆放在一起,過一段時間就當成垃圾集中處理掉了,后來就有人過來清理下腳料,開始他們非常開心,覺得這些垃圾不需要工廠處理了,所以這些布條就讓人免費拉走了。
張先生說,這幾年,前來收購下腳料的人越來越多,服裝廠就開始把下腳料對外出售,并且誰給的價格高就賣給誰,現在每噸布條價格在千元以上,最高的純棉白色下腳料的價格竟漲到每噸2800元左右,而一些較差的下腳料每噸價格也在1000元到2000元不等。現在服裝廠每年銷售下腳料也會得到不少收入。
流向追蹤
有的做玩具有的做被褥
記者經過多日的調查探訪了解到,在膠州與平度交界處一帶,生產黑心棉的加工點,主要是用廢舊布條下腳料加工成棉花,然后把這些棉花銷往濰坊、臨沂以及河北等地的小型加工廠,制作成被褥、玩具等物品流入市場進行銷售。而質量比較的差的黑心棉,加工成保暖用具后,用于蔬菜大棚和建筑工地保暖,稍好點的黑心棉則摻在好一點的棉花里,制成被褥銷往各地批發市場,主要供農村學校或建筑工地務工人員使用。
1月23日上午,生產加工黑心棉的浙江溫州人李某對記者說,質量最差,而且色澤比較雜亂的主要是大棚、公路和建筑工地作為保暖材料所用,部分用來作為玩具內的填充物 ,而一些色澤比較白,質量稍微好一點的,主要用于加工成墊布。還有的則送到了一些無名小廠內,把這些劣質棉混進好的棉花內,制作成棉被,這些黑心棉被主要送往全國各大床上用品批發市場和小商品市場,而青島地區之前也在市場上查獲了不少黑心棉被。
記者采訪時,加工廠老板告訴記者,現在加工黑心棉的工廠,老板都掙不過工人了,每臺機器需要兩個人操作,當地人都不愿意干,他們只好到外地招工人,通常都是夫妻兩人一起干活,他們開出的工資很高,而且還不能拖欠工資,否則工人就不干了,雖然工資開得高,但是仍然難以招到工人。
危害不小
可能誘發呼吸道疾病
“把黑心棉加工成生活用品確實非常害人。”1月23日 ,平度市質監局工作人員介紹說,使用黑心棉的基本上是偏遠的學校學生或外來打工者 ,他們往往為了省錢,選擇在小店購買便宜的黑心棉制品。而“黑心棉”主要指使用了包括纖維性工業下腳料、醫用纖維性廢物、廢舊服裝及其他廢舊纖維制品等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原料制成的絮用纖維制品。使用黑心棉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膠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大夫告訴記者 ,黑心棉中短棉絮超標,容易穿透棉產品面料而飄浮在空中,被人體吸入后可能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另外,用纖維性工業廢料制成的棉制品由于未經嚴格消毒處理,人的皮膚一旦接觸后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輕則出現紅色斑點,感覺瘙癢,重則會導致牛皮癬等皮膚頑疾,甚至會導致人體產生中毒反應。
質監部門
這種棉禁用于生活用品
1月23日下午,平度市質監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出售下腳料屬于回收再利用,但因為目前國家還未出臺企業出售下腳料的相關強制性規定,執法部門只能對這些下腳料再利用時的生產環節進行監管。
由于這些下腳料加工點的監管涉及環保、工商、質監等多個部門,辦理正規的營業執照難度很大,所以監管起來的難度也很大。另外,根據相關規定,生產非生活類的棉被等,需要在產品上打上明顯的警示語,表明不能作為生活用品,如果沒有明顯的警示語,執法部門可以對其進行處罰。通常來說,用下腳料加工出來的棉花,不能作為生活用品,一旦涉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心棉”,但是這些劣質棉用于工業和大棚保暖等是允許的。所以說,在監管環節上難度較大,只有看其具體用途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才能進行相應處理。
■鏈接
五招辨別“黑心棉”
一看:看商品是否有標志,是否有完整的廠名、廠址、產品名稱、等級、執行標準、成分含量、內填充物、合格證等。
二捏:用手捏捏纖維是否松散有彈性,分布是否均勻。正常的棉花手感好,較柔軟,有彈性,而黑心棉看上去雜質多,手感粗糙,無彈性。
三扯:“黑心棉”是由工業廢料、廢舊纖維和棉短絨組成,故纖維長度不一,棉束中的長纖維強度大,不易扯斷。而短的纖維是摻入的棉短絨,長度短,僅為一厘米左右,強力低,很容易斷裂。
四拍:“黑心棉”制品含雜率高,選購時可用力拍打制品,看是否有大量灰塵出現。
五聞:聞聞是否有異味。“黑心棉”聞起來有異味。
A4、A5版文/圖 本報記者(請石女士到本報領取96663線索費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