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2時許,大潤發超市2樓內散貨干果區,一排排已經包裝好的各種散貨干果擺在貨架上,唯獨沒有了綠茶瓜子。記者 王冠楠 攝
記者將這些外表鮮艷的瓜子送到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檢驗。在孫希云博士的實驗過程中這些瓜子都褪下彩色的外衣。視頻截圖
新聞到底:《“綠茶”瓜子 色素泡出來的》
新聞閃回: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散裝彩色瓜子其實是用色素泡制的,此外,還有商販用拋光手段為瓜子“扮靚”。
推薦詞:彩色瓜子
詞解提要:昨日下午,記者走訪了家樂福、樂購、大潤發等沈城多家大型超市。超市內已均無散裝彩色瓜子銷售。
昨日下午2時許,大潤發超市2樓散貨干果區,一排排已經包裝好的各種散貨干果擺在貨架上,唯獨沒有了綠茶瓜子。
看到一位理貨員正在工作,記者以“回頭客”身份上前詢問,“綠茶瓜子怎么沒有了,以前買過的�!碑斃碡泦T聽到“綠”字時,突然抬頭打量記者,隨后謹慎地表示,“是沒有了,原來賣過。 ”
當記者追問不賣的原因時,她并沒有回答,而是低頭急忙理貨,之后迅速消失在記者視線內。
此時,一位同樣在選購干果的顧客看到記者詢問綠茶瓜子時,好心地提醒,“你還買綠茶瓜子?沒看報紙都曝光了么? ”
而在沈陽市鐵西區家樂福金牛店內,也沒有了綠茶瓜子的蹤跡。在樂購超市鐵西店,理貨員表示,曾經銷售過綠茶瓜子,但是現在不賣了,以后是否還會賣并不知情。
彩色瓜子走進實驗室現原形
昨日上午,記者帶著從市場上買來的多種彩色瓜子來到了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實驗室。該學院的孫希云博士通過實驗為我們揭開了彩色瓜子的秘密。
在實驗臺上,非食用色素、礦物油成分現出原形。
實驗一:非食用色素現原形
看了記者手中的瓜子,孫博士也覺得顏色有些奇怪,“如果純植物泡制,很難會這么綠,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
孫博士介紹,色素分為食用色素和非食用色素,如果商家使用非食用色素將會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先將記者帶來的紅、綠兩色瓜子分別置于兩個小燒杯中,加入清水。 2分鐘后,與記者之前的實驗一樣,清水分別變成了紅色和綠色。而瓜子本身變成灰白色。
過濾后,將變紅、變綠的濾液分別收集于潔凈的燒杯中備用。
分別取紅綠色濾液10毫升,加入濃度為0.1g/ml氯化鈉溶液1毫升,混合均勻,放進脫脂棉0.1克,加熱攪拌片刻,取出脫脂棉,用水洗滌。
此時,兩塊白色脫脂棉分別變成紅色和綠色。
將已經變色的脫脂棉放入蒸發皿中,加1%濃度的氨水溶液10毫升,加熱數分鐘,取出脫脂棉水洗,兩塊脫脂棉均未褪色�!懊撝尬赐噬C明溶液中含有非食用色素。 ”孫博士解釋稱,非食用色素在氯化鈉溶液中,可使脫脂棉染色,而這種被染色的脫脂棉經氨水溶液洗滌后不會褪色。
孫博士告訴記者,如果食品中添加了非食用色素或者過量添加食用色素,對于食用者的健康來說都是很大的威脅,“如果食用過多輕則出現腸胃疾病,重則可能引發癌癥。 ”
實驗二:礦物油顯形
那么又是什么讓黑瓜子變亮呢?抓起一把油亮的瓜子,孫博士端詳后發現,不少亮瓜子上掛著白色結晶,“正常煮出來的瓜子絕對不會這么亮,這白色結晶應該就是問題所在。 ”
將一把亮瓜子放入燒杯,用70℃以上的熱水將燒杯填滿,然后用潔凈的牙簽輕輕攪動一分鐘,加入溫度計放置。
半小時后,溫度計示數為46℃,燒杯中液體表面出現細微的油珠。
1小時后,溫度計示數10℃,油珠開始聚集在一起�!斑@結晶體,就是礦物油�!睂O博士介紹,由于礦物油的熔點在50℃以上,在高于50℃的水中,它會溶于水,低于50℃以后,會從水中分離,并且由于比重較低,將浮于水面�!捌鋵�,用礦物油為黑瓜子拋光,已經是行業中公開的秘密了。 ”孫博士說。
孫博士稱,市民在吃瓜子時,量都比較小,所以很少有人在吃完瓜子后馬上身體就會有反應得病,“很多時候這些有毒物質都是慢慢在人體內積累,讓人防不勝防,而這恰恰是最危險的。”
孫博士建議市民在購買瓜子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應選購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切不可貪圖便宜在街頭巷尾的小作坊或小攤販處購買散裝產品;二是在商場購買袋裝瓜子時要看清包裝上的產品標簽、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切記要選有‘QS’標志的產品�!�
染色瓜子為啥沒人管?
昨日,有多位讀者打電話來向本報發表看法。
讀者胡曉青看到報道后吃了一驚,她說瓜子曾經是自己最喜歡的零食,彩色瓜子也曾經買過,“當時吃,就覺得味不對,可是沒細想。 ”
讀者李平凡表示以后一定不會再買散裝的瓜子,“過去一直認為包裝好的瓜子沒有散裝的實惠,沒想到有這么嚴重的問題�!薄盀槭裁窗l現問題的總是媒體,而不是相關的職能部門? ”讀者曲靜表示,彩色瓜子的出現,職能部門要負主要責任�!斑@種染色瓜子會長期在市場上銷售,難道就沒人管管嗎? ”讀者徐強認為,干果市場需要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
記者 呂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