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成人網站騙取巨額話費
最近,市消委陸續接到一些消費者投訴,家里的電話費突然出現了高額國際話費,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消費者疑惑這是否為網絡營運商亂收費。
但消委在了解中發現,高額電話費的產生其實來自于一些國外的收費成人網站所設下的“網絡陷阱”。用戶要瀏覽這些網站就需要下載專門軟件,而且這類軟件往往不用中文告知消費者。消費者一旦點擊確認下載后,在瀏覽該網頁時,使用撥號上網的電腦就會自動撥打國際長途,給用戶造成巨額話費。
陷阱二:網絡購物雞飛蛋打
據消委投訴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經常有消費者投訴,網上購得的VCD放不出聲音、名牌化妝品卻是假冒偽劣產品,很多網頁上所標注的商品與消費者購得的實物不符。蔡小姐在某網站看到一款筆記本電腦,通過網上競拍購得。第二天她按對方提供的賬號將購物款電匯過去,對方承諾不會超過5天便能收到物品,但20天過去了,蔡小姐未收到對方寄過來的筆記本電腦,匯出的購物款也石沉大海。這樣的事情可謂是屢見不鮮。
陷阱三:玩弄“文字”誤導消費者
除上述兩種真正的陷阱外,有部分網絡公司玩弄“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也是引起網絡消費陷阱的另一原因。王先生在家門前的報箱里接到一家網絡公司發放的“免費體驗上網卡”,該卡寫明:只要消費者交200元押金,當即便可享受5小時免費試用,如試用滿意需繼續使用,即可享受180元包年的優惠上網服務,不滿意押金立即退還。面對如此誘人的優惠條件,王先生第二天便交納了200元押金,開始了免費體驗。5小時還未滿,王先生以該網絡公司所提供的網速較慢,無法滿足工作需要為由提出退還押金。而該公司卻稱,此5小時只限第一次登錄使用,免費上網時間不累計,王所交納的200元押金已成為網絡包年費,只能退還余額20元。據消委負責人稱,已接到多例像王先生這種被強制消費的投訴。
陷阱四:網絡傳銷引人上當
隨著執法部門加大對非法傳銷的查處力度,一些不法分子轉而將目標盯準了虛擬的網絡世界。這些不法分子鼓動網民以發展下線的方式銷售一些毫無價值的計算機類產品,如計算機軟件、網絡空間、信息、遠程教學教材等,并許諾如果每月能拉到10個朋友參加這個銷售,而且每個朋友又介紹10個朋友的話,那么幾個月后可坐收幾百萬元。不少網民都被這些極具煽動性的詞語所迷惑,產生難以抑制的加入沖動,其中還包括不少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網民上當受騙。
陷阱五:網戀小心遭打劫
現在不少年輕人熱衷于上網聊天、尋找異性網友,此舉不但耗費了大量精力,而且因網戀造成騙色騙財被殺的事件屢有發生。近日就有市民戚某結識網上的網友,結果在見面的時候被網友搶去手機及身上其他財物。
面對飛速發展的網絡世界,重慶市消委提醒消費者,上網時應保持理智,學會自覺抵制各種誘惑,不要盲目輕信網上的各種消息。在網絡交易時,應該盡可能多地保留相關證據,以便發生糾紛時提供依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遇到網絡傳銷應立即向公安、工商部門進行舉報,避免更多網民受到坑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