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肖華 1月12日綜合報道
投行一直是很多人向往的行業,全球名牌大學的學生都曾削尖腦袋謀求一份投行的職位或實習機會。但現在,華爾街的HR們似乎陷入了招聘危機。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多個大型投行為了和硅谷爭奪實習生和應屆畢業生,紛紛發文,甚至成立委員會,為基層員工“減負”以吸引年輕人。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政府開始對華爾街嚴加監管,高收益的金融產品也不再受市場追捧。投行整體收入不如以前,但員工工作負荷卻絲毫未減。
《華爾街日報》采訪了多個在大型投行有實習經歷的80后,他們的經歷簡直是一部“投行血淚史”。
據摩根士丹利的一位前實習生David Salsone透露,投行的工作負荷是“地獄級”的:“每周工作100小時以上,我已經習慣了連軸轉。有時候凌晨下班,回家洗澡換衣服,然后回來接著干活;還有時候,干脆就不回家了”。David 現在在加州尋求科技行業的工作。
巴克萊資本香港分公司2011屆的暑期實習生則向《華爾街日報》吐槽稱,他們要以“創造性方式”來擠出睡覺和上廁所的時間。每天能閉一會眼都相當奢侈,甚至要學會邊上廁所邊睡覺。盡管實習生宿舍離辦公室很近,為了省出時間睡覺,有的實習生會在桌子底下睡覺,然后早上在洗手間洗漱。
2008年在雷曼兄弟實習的Pat Pow-anpongkul說,他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為上司收集新聞和準備演示文檔。每天下午6點以后,工作任務如潮水般涌至。有時候只是為了打印一份文件就要等四個小時之久。“新人總是要多干活來證明自己,爭取被公司正式錄用”。但是現在,他選擇了在硅谷在線地產公司Trulia就職。
多個投行實習生表示,他們在實習期間每天工作時長是14個小時左右,一周平均有兩天熬通宵。
美國投行基層分析師的年薪通常為7萬美金,加上加班費和獎金總共14萬美金左右,暑期實習生的待遇也是如此。但是現在,這樣的待遇和一線科技公司相比已失去了競爭力。
2008年金融危機后,投行的“暴利”時代結束,輿論形象也受到嚴重打擊。而硅谷科技公司不僅以年輕、活力和富有創造力的形象示人,而且擴張迅速。2013年有45家科技公司在美上市。納斯達克科技版整體漲幅超過50%。Twitter等公司上市融資后大舉擴張公司規模。
據實習生專業網站InternMatch調查,美國一線科技公司給出的實習生月薪在4000至7000美金。雖然在金額上和投行略有差距,但重要的是,科技公司的工作環境相對寬松,例如谷歌(微博)公司的實習,主要以學習為主而且可以自行選擇項目,甚至有大量的參觀、旅行、派對等團隊休閑活動。
在Quora等社區中,也有對科技公司的抱怨,但是大多數都是關于公司組織和文化的抱怨,例如公司過于官僚,不重視產品某方面的設計等等,甚至有人抱怨公司伙食太好導致自己超重。幾乎看不到有人抱怨工作量過重或待遇不公。
華爾街投行目前招聘應屆生的狀況不容樂觀。名牌商學院畢業生加入投行的意愿在金融危機后幾乎年年下滑。在全球名列前茅的沃頓商學院曾是華爾街的“西點軍校”,2007年有41%的畢業生加入投行,而這一數字去年降至25%。
如此嚴峻的招聘形勢不得不讓華爾街巨頭們擔憂。《華爾街日報》獲取了美林證券上周五發出的一份內部通告,稱建議基層員工每個月至少休息4天。而摩根士丹利的高管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致力于改善基層員工的工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