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的外觀雖中規中矩,卻比卡片機更注重性能;它們的實際手動操作不少,卻和卡片機一樣便攜、易上手。他們雖然不精通攝影技巧,卻樂意用相機記錄生活;他們使用相機的頻率并沒有進入“達人”行列,卻依舊希望有款適合各種場合拍照的相機在手。
當他們遇到它們,是否能夠“一見鐘情”?本期我們選擇了具有最基本攝影知識的普通消費者,對新上市的索尼W390和市場銷量不錯的松下ZR1進行“零攝影基礎實際操作體驗”。
松下ZR1:小身段、易掌握
體驗者:果果 性別:女
年齡:26 職業:職員
現用相機:索尼、佳能
購買數碼相機的主要參考因素:屏幕大、按鍵清晰、旅行便攜、方便隨時拍照
我喜愛時尚潮流,但我也始終認為真正的時尚要適合自己,具有自己的個性。選相機也一樣,走過注重外觀的年齡,我開始注重相機的品質。
選擇一個品牌,便是看重信任與歸屬感。而同一品牌的不同產品往往有著共同的認定特質。拿到松下ZR1的第一直觀認識就是它擁有的質感,大眾但不大俗,且重品質。金屬外觀、約138克、1/5.918厘米(1/2.33英寸)的CCD,有效像素1210萬像素,6.858厘米(2.7英寸)的23萬像素LCD。
這個體積的相機,第一個特點就是方便,輕體積小,極其便攜。開關機敏銳,按鍵簡明,一目了然,即使初次使用,也很快上手操作。不過,功能鍵區域由于按鍵小且同為銀色嵌入提示字,所以夜間操作,易混淆。
從畫質上看總體畫質鮮亮,人像定位準確,極易捕捉。我非常喜歡它的“柔膚效果”,對像我一樣喜歡自拍又對皮膚效果非常看重的人來說,使效果變得更加輕松理想,省去了每次都要PS修片的繁瑣。
在外出游玩時,興奮的心情難免使拍照因手部抖動而出現模糊的狀況。但是,試過之后發現,ZR1的防抖效果也比較出眾,動態捕捉效果不錯。但比較遺憾的是,連拍時比較容易虛圖。
此外,在其他方面,ZR1將相片導入電腦只需一支數據線且速度甚快;電池方面,電耗不太理想,但充電很迅速。
對于看重拍攝質量,輕松留影的受眾,拍照的樂趣不在于調試手動,而是方便操控,無壓力拍攝。我覺得ZR1恰巧切題,很易掌握。
本人作為“視覺系”且方便實用主義,沒有“攝影”需求和拍攝零基礎,但非常注重細小品質的用戶,認為此款機型是便攜可用之選。
索尼DSC-W390:易操作、大視野
體驗者:張磊 性別:男
年齡:28 職業:采編
現用相機:佳能EOS 400D、柯達P850
最看重的相機功能:成像質量、操作簡便、便攜性強
索尼公司在2010年初推出幾款W系列數碼相機新品,豐富了W系列家族成員,而DSC-W390作為定位于滿足一般拍攝要求的數碼相機中的一款,其配置更為突出,性能足以滿足日常實際需求,價格也合理,性價比非常高。
DSC-W390的顏色搭配和小巧身材,凸顯出整機的時尚與品質;輕盈的體重和金屬手感,彰顯出整機的活潑與高貴,個人感覺這款相機十分適合男性使用。
從操作界面看,簡單明了的按鍵設置讓人一目了然,即便是不熟悉索尼操控布局的使用者,初次使用也能很容易上手。液晶屏具有23萬像素、7.62厘米(3.0英寸),更讓人在拍攝時大呼過癮。
DSC-W390的掃描全景功能是整機的另一大亮點和賣點,只需按下快門后根據選擇的方向轉動相機,長摁快門鍵,相機就會進行高速連續拍攝,拍攝完成后將所拍圖片自動接合成單幅全景圖像,并且支持水平和垂直兩種拍攝模式。
DSC-W390搭載了擁有1410萬有效像素的Super HAD CCD感光元件,大大提升了照片清晰度,即使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也能獲得滿意的效果。我特別試了快速移動相機,拍攝的照片依舊能保持清晰效果。
DSC-W390可以在一副畫面中檢測并鎖定最多8張面孔,該功能可以確保高精確度對焦、曝光補償、閃光燈控制、自動白平衡、色彩控制和紅眼調節;而配備了24mm超大廣角焦距、5倍光學變焦以及F2.4大光圈的高性能G鏡頭,能夠為拍攝的照片提供更明亮的視野,避免高感光度帶來的噪點。在光線灰暗的環境下,依舊可以拍出提高亮度的照片,只是畫面顆粒相對較大。若將ISO設置到3200時,顆粒則更加明顯。
此外,DSC-W390還具備光學防抖、智能場景識別、人臉檢測、笑臉快門、人像自拍定時器等多種常見功能,方便拍攝。而DSC-W390更支持拍攝720P、MPEG-4格式的高畫質動態影像,若配合使用4GB大容量記憶棒的話,最長可存儲約60分鐘的720p動畫;內置的麥克風還能錄制明快、清晰的音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DSC-W390支持更廉價的SD卡,通用性好;2000元左右的整機售價,一般家庭完全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