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座家居敗走青島
眼看著自己經營三年的燈具店一步一步走到了關門,劉建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而伴隨停業的,還有劉建所在的建材城。“當初看到朋友經營建材很賺錢,就投錢搞了一個燈具店,結果錢沒賺到,反而搭進去十幾萬元。”在長沙路建材市場、遼寧路青島裝飾城等,有著同樣發財夢的店主們都是跟隨建材市場擴張大潮入駐,而現在卻面臨市場不景氣的狀況。記者調查了解到,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青島建材市場仍在不斷擴張,“現在青島建材市場面積應該已經超過200萬平米,遠遠超過了青島的消費量。”青島市家具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單青川介紹道。
到頭來一場空
“即使到現在,很多人都在說,蓋房子賺錢,搞建材也很賺錢。”劉建向記者說,自己原本并不經營建材,但是在2008年、2009年經歷了青島樓市的瘋狂后,讓他看到了“商機”。
在與朋友交談中,劉建了解到,建材行業的利潤還是不錯的,最重要的是,房子一直供不應求,建材生意非常搶手。
“當時,青島的建材市場還沒有現在這么多。”看到“商機”后的劉建準備涉足建材行業,因為自己不是很懂,考察一番后,還是選擇了一個穩妥的行當,就是經營燈具。
“相對來說,燈具投資要小一些,然后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只要選得燈具比別人特別就可以。”劉建的店開在了華陽路的國際建材城,2010年剛剛進駐時,生意還算不錯的,經常會有人光顧,這也讓劉建非常滿意。
但是,隨著島城樓市進入低迷,劉建漸漸發現,整個建材城來光顧的人越來越少,店面也是越來越冷清,“尤其是2012年限購令出臺,青島的房子交易量很少,來買建材的人也少了許多。”
同時,劉建還發現,生意好的時候,客戶基本上不還價,而最近,基本上沒有漲價的燈具,客戶卻直呼太貴。
從生意少到基本上沒生意,劉建實在撐不下去了,雖然身邊還是有朋友在進入建材行當,但是他已經賠得太多,“到頭來還是一場空,都說這是個賺錢的行當,結果我卻賠了十幾萬。”劉建無奈地說。
消失的建材市場
最后一場空的不僅僅是劉建,他所在的國際建材城所有業戶基本上都是一場空,伴隨著建材市場的不景氣,這家國際建材城也開始“轉行”了。
“我們肯定不做建材了,現在還沒有想好要做啥。”該建材城一工作人員介紹說。
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島城樓市持續低迷,下游的家居建材市場也步履維艱,華陽路的國際建材城從開業之初就面臨著走下坡路。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一段時間,該建材城推出了“零租金”的活動,對商戶不收租金,只需要每天每平方米0.5元的物業費和0.5元的押金,待合同期滿后,如果不續租,店鋪無損壞的情況下,會全額退還押金。
但商戶說,即使是這種情況下,當時建材城很多店面都已經關門,也鮮有人問津。“雖然沒有租金,物業費當然也不高,但是沒有人啊,店面一開張,每天的人工成本就要耗損不少,沒有生意,就是坐著賠錢。”劉建介紹道。
結果,華陽路的這家國際建材城也將退出建材市場,另謀他路。
目前,世界家居巨頭家得寶全線退出中國市場,北京東方家園家居大亨也紛紛倒閉,就在去年,當年強勢入駐的銀座家居也折戟青島。22日,記者來到江西路最南端的銀座家居時,昔日的高端家居賣場早已人去樓空,至今沒人租賃。
隨后,記者又走訪遼陽路的高科園裝飾城、青島市長沙路建材市場、遼寧路青島裝飾城等各大建材市場發現,家居建材行業本應正值消費旺季,生意卻十分冷清。
“生意很差,好不容易有人詢價,但真正想買的卻少之又少。”在高科園裝飾城內,見不到幾個顧客,從事衛浴生意的王先生直言干不下去了。
因市場慣性走得太快
雖然建材行業不景氣,各大賣場都沒有多少顧客,但是,仍有新的建材市場開張,位于黑龍江路的飛拉力裝飾建材市場就是近兩年發展起來的,占地40多畝。
走訪中,記者發現,與其他建材市場相同,該市場也是非常冷清,很多商戶一天內沒有幾個客戶。
“最近幾年,青島的建材市場擴張非常盲目,供應方卻因市場慣性走得太快。”22日,青島市家具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單青川向記者介紹道,他直言,青島目前建材市場已經嚴重飽和了。
“很多新的建材市場都沒有統計,現在建材市場總體面積肯定達到200萬平米了,青島的消費量遠遠沒有這么大。”就在去年,青島家具協會統計時,青島建材市場的面積還在170萬平米,但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建材市場面積竟然增長了這么多。
單青川會長介紹,按照官方的指標來計算,1萬平米的建材市場,對應的市場銷售額應該在1個億,“這樣來算,按照青島目前200萬平米的建材市場面積來算,青島家居市場銷售額應該在200個億左右,其實這還是四五年前定的指標。但是現實情況呢,根據家具協會的統計,樂觀估計青島市場能達到100億就不錯了,如此算來,有一半是剩余的。”
單青川介紹,盲目擴充的背后,必然帶來商場惡性壓價競爭,很多商場因為壓價吸引商戶,導致最后撐不下去,“如此,便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p#副標題#e#
原因
成本上漲,需求降低
在家居商場因市場慣性盲目擴張的同時,需求一方卻降低了,如此導致了目前建材家居市場的慘淡現狀。
“樓市低迷還是主要原因。”單青川介紹道,建材家居畢竟屬于房地產的依附產業,房地產行業不景氣,這些依附產業也難以經營。“雖然從今年上半年來看,樓市有小幅度回暖,但是與建材市場的擴張速度相比,不會帶來大的改觀。”
“市場只有這么大,進來的人多了,每個人分的自然就少了。”在達翁建材市場,經營一家地板的崔先生說,近兩年,經營地板的門店增長一倍多,本來就飽和的市場,如今更飽和了。
而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消費者的需求卻在不斷降低,“從去年開始,很能體會到,消費者的裝修需求在降低,很少有人用價格高的地板。”崔先生也統計過,目前裝修人群多是剛需人群,裝修需求標準都會低一些。
“現在很難遇到大訂單,大多都是散戶。”崔先生介紹。
當然,在現實中,雖然市場不景氣,消費者的裝修需求也在降低,但是門店所需要的人工成本每年都在上漲,原材料的價格也在上漲。
“店面租金先不說,現在人工費非常要命,雇一個人干活每個月最少要3000塊錢,要賣多少家具才能掙3000塊錢。”在海博家具城經營家具的劉女士為節省成本,只雇了一個銷售員,“因為原料在漲價,現在進貨都要比以前高,但是銷售價格卻不敢漲,這樣利潤自然也少了許多。”
未來
大市場面臨洗牌
根據青島家具協會統計,目前青島建材家居市場內,有1/3的企業處于虧損或者瀕臨虧損的境況,同樣,盈利性比較好的企業也占了20%到30%。
“處于虧損的企業大多是一些小企業,在競爭中沒有各項優勢,而那些盈利性好的企業則是一些大型的企業。”單青川介紹,通過協會對整個市場的觀察來看,那些虧損的企業日子越來越難,大型企業卻越來越好。
“青島一木現在都供不上貨,青島北苑英徽家具的銷售額也是突飛猛進,今年估計能突破一個億。”對于建材賣場,單青川也說,海博、富爾瑪、達翁等建材城相對來說也有較好的業績。
單青川認為,在大品牌日趨成熟以及大型賣場日趨規范的同時,青島的建材市場未來將停止擴張,而是進入一輪洗牌階段,通過整合、重組等,淘汰那些經營不善的品牌和賣場,使青島的建材市場進入良性循環。
“現在,很多家具建材品牌也在探索新的營銷方式,如網上營銷等,但是這些品牌都是在成熟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突破,未來也將是市場整合的時代。”單青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