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呂曉冬
近幾年來,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尤其對飲水健康越來越關注,于是凈水器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凈水器通過連接到城市自來水供水入戶管道上的過濾設備,再配上各種殺菌方式,將城市自來水中的有害物質去除掉,可以達到直接飲用的效果。凈水器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美國,在一些發達國家,凈水器市場占有率很高,應用很普遍。盡管如此,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凈水器進入我國以來,由于市場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應用效果不理想,市場普及率不高,至今仍未成為一種消費者普遍認可的健康飲水方式。
目前我國凈水器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凈水器產品名稱不統一。由于各廠家的凈水器原理和工作方式不同,產品名稱也都不一樣,有的叫“直飲機”、有的叫“過濾凈水器”、有的叫“軟水機”、有的叫“純水機”、有的叫“制水機”,但消費者并不太清楚它們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區別。同時,不同品牌和型號的價格相差也很大,從數百元到上萬元,使消費者無所適從,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對凈水器產品信賴程度。
一些廠家虛假宣傳,夸大產品功效。有些凈水器生產和銷售企業不在提高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上下功夫,卻熱衷以高科技概念為噱頭對產品進行宣傳,在說明書和廣告宣傳上故弄玄虛,亂炒技術概念,弄一些諸如“親水膜”、“納米膜”、“微晶超濾膜”、“中空過濾膜”、“遠紅外礦化”、“弱堿性”、“離子水”等普通消費者不了解的技術名詞大做文章,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如墜云霧中。有一些企業不切實際地夸大產品功效,宣稱使用了他們的凈水器,不僅可以治病防病,還能保健美容、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等,誤導消費者,對行業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還有些賣場的促銷人員產品的專業知識不過關,對產品性能理解不透,比如一會兒宣稱凈水器過濾效果非常徹底,不僅可以過濾掉水中的懸浮物、重金屬等雜質,還能過濾掉水中的可溶性固體、病毒、細菌等,但一會兒又說過濾效果太好會把水中含有的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營養元素過濾掉,長期飲用這種水對人身體不好。前后矛盾讓消費者無從選擇。
產品質量良莠并存、魚龍混雜,凈水器的質量主要體現在衛生指標和性能指標上。衛生指標主要問題是指菌落總數超標和重金屬含量超標。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凈水器,多是使用活性炭、超濾膜等技術對自來水進行過濾去除水中的雜質、細菌等,如果濾芯原材料本身的質量不過關,或者生產過程控制不到位,會使凈水器凈化效果變差,甚至很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導致菌落總數超標。也有一些企業在選擇濾料的時候衛生條件不達標,結果不但不能濾除水中的重金屬,還會引入新的污染,比如銅和鋅,久而久之,導致飲用者銅和鋅中毒。性能指標主要是指漏水,不耐壓,冬季水溫稍低就容易導致機器開裂。另外還有些凈水器耗水量和耗電量大,比如100噸自來水,經過機子的過濾、凈化處理,只能夠得到20噸左右的純水,80噸水被浪費了,同時浪費的還有處理水時,所耗費的大量的電。
售后服務跟不上,這也是目前影響凈水器市場迅速發展的主要瓶頸。由于凈水器產品的特殊性,不像其他家電產品那樣直接把產品賣給消費者就基本可以了,它對售后服務的要求較高,需要有專業的人員進行安裝和定期維護。如果安裝不當會導致漏水;另外直飲機還有一個耗材定期更換的問題,不同地區,水質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的使用環境下,濾芯的使用期限也不一樣,如果不及時對凈水器進行清潔和換芯,凈水器吸附有害物質的能力會大大下降,當出水量超過凈水器的額定凈水量后,水中的這些物質不但不會被吸附,還會從濾芯中釋放到水中,這樣凈水器不但起不了凈水的效果,甚至會變成二次污染;有的廠商在產品銷售的時候使用品質較高的濾芯,但以后上門售后服務時,卻使用劣質濾芯,而普通消費者卻很難辨明其中的貓膩,給飲用水帶來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另外,目前各廠家之間的配件通用性很差,尤其是濾芯等核心部件,規格不統一,一旦購買了某一品牌,就必須一直使用該品牌的濾芯,而且每次更換還要支付人工費用,這樣過高的后期使用成本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導致對凈水器的使用率較低。
混亂無序態勢的根本原因
行業進入門檻低,企業自律性不強。目前我國凈水器生產企業中上規模企業很少,市場知名品牌集中度不高。絕大多數的企業規模小,管理差,質量意識淡漠,技術研發能力跟不上。有的甚至是家庭小作坊式企業,衛生條件根本無法保證,完全不具備基本的生產、檢測能力,就是買來凈水器的零部件進行組裝,有的甚至連裝配廠也沒有,去其他工廠貼牌生產。有些廠家對產品的核心技術更是掌握不足,只得依靠低價競爭,使得偽劣產品在市場上魚目混珠,影響了消費者對行業的整體信任度。另外整個行業缺乏規范性引導,各廠家的競爭主要關注在外觀造型、價格等初級階段,一味地從機器外觀上誤導消費者,而在健康、技術、節能、環保等高層次方面很少涉及。
相關標準制定相對滯后。至今為止,我國的凈水器產品還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國家標準,而現行的一些行業標準規范由于制定時間比較早,而且制定標準的部門行業出發點也不同,內容不盡完善,甚至有些標準規范之間還相互沖突,從實際運行效果上來看并不能對現有凈水器生產企業形成有效的約束。標準的缺位導致凈水器生產企業在開發、研制新產品時缺少指導性的方向和目標,也讓國家對凈水器產品質量監督缺失。而有些企業利用制定企業標準的機會,降低標準要求,或者有標準也并不認真執行,以次充好,導致劣質低價產品充斥市場,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諸如衛生不達標、產品滲水漏水等問題相當嚴重,給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同時也引起行業內惡性競爭劇烈,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聲譽和健康發展,并且也讓消費者失去了客觀的、標準的質量判斷依據,無所適從。
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包括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各個部門都有參與對凈水器行業的管理,但由于沒有一個主導部門,導致各個主管部門責任不清,協調性差,沒有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結果是沒有統一有效的行業準入門檻,沒有日常生產質量監督,沒有流通領域的市場監管。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給消費者創建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為了行業的有序規范發展,建議應該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清理各個行業之前制定的繁多蕪雜的凈水器產品推薦性標準,盡快制定并發布統一的、系統的國家強制性標準。要用標準來規范市場,規范企業,保護企業,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在制定國家標準時要將關鍵零部件的涉水指標、整機性能指標、電器安全指標、出水衛生安全指標等重點考慮,并對關鍵零配件的通用性進行規定,以便消費者后續對所購買產品的關鍵零配件的更換也能得到保證。
其次,加強對凈水器產品的全流程監管力度。要把凈水器產品納入到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范圍。凈水器作為一種可提供直接飲水的產品,國家應該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提高行業入門門檻,制定嚴格的生產許可證審核細則,確保企業具備必要的生產、檢測條件并且產品通過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后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才可生產、銷售。另外,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各司其責、密切配合,確保凈水器產品在生產、流通、售后服務各方面得到有效監控。
還有,必須制定售后服務標準和規范。凈水器產品的生產制造完成僅僅是產品形成的開端,售后的安裝和維護也是保證產品質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售后服務標準和規范要對凈水器的安裝、出水水質檢測、濾料更換、移機等服務做出詳細的規定。一方面可以指導廠家提高售后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對廠家和銷售商也是一種約束,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最后,作為凈水器生產企業,要樹立“以技術和服務來贏得市場”的理念。一方面要加強自律,具備強烈的質量意識,要把技術重點放在以先進技術解決目前凈水器還存在的各種問題,比如在濾芯開發方面,既提高效能,又能延長使用周期,既能徹底地去除水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又比如,如何才可以進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實施水質的自動監控,讓消費者可以及時了解濾芯使用情況,及時更換濾芯等等。
另一方面,生產企業要在售后服務方面加大改進力度。首先生產企業要加強對經銷商的各種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提供技術支持和后勤保障,讓經銷商掌握凈水器的原理、性能、安裝、維修和服務,成為生產商與用戶之間的橋梁。其次,建立用戶電子檔案,為客戶提供產品終身的優質服務,解決消費者后顧之憂。另外還可以根據當地的水質和使用條件,協助用戶正確選購合適的凈水器;制定合理的維護計劃,上門服務、定期維護、及時維修,避免凈水器超期服役等等。
據了解,國內首個凈水器產品國家標準已經通過審定,并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即將出臺,這將對規范凈水器行業秩序、凈化市場起到重要作用。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凈水器行業存在的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標準就可以解決的。國家標準的即將實施只是一個開始,凈水器行業如果想快速健康成長,還需要各方面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