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中國電視機廠商不遺余力的推廣下,互聯網電視很快成為消費熱點。為了讓互聯網電視行業更加健康地發展,日前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三網融合,加快互聯網電視產業健康發展的有關意見》。針對互聯網電視行業如何發展這一問題,《電器》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馮曉曦。
互聯網電視是三網融合的重要載體
很多年前,國內電視機企業就開始嘗試“讓電視機上網”。最早是1998年微軟的“維納斯”計劃,但這一計劃由于多種原因以失敗告終。隨著技術進步及互聯網環境趨于成熟,2009年,中國電視機廠商推出了一大批互聯網電視新品。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調查研究,目前中國電視機生產廠家已經逐步將“上網功能”作為電視機的標準配置,并開發出各種各樣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普遍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
馮曉曦表示:“三網融合是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政府也一直在推進三網融合,包括制定加快三網融合的政策和配套方案。”
據了解,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提出了推進三網融合的階段性目標——從2010年至2012年,重點開展廣播電視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從2013年至2015年,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普及應用融合業務,基本形成適度競爭的網絡產業格局,基本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體制,以及職責清晰、協調順暢、決策科學、管理高效的新型監管體系。
馮曉曦認為,在中國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互聯網電視行業需要加速發展。他說:“互聯網電視是三網融合的主要載體之一。加快互聯網電視行業發展是《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有效手段之一。這既是中國彩電行業轉型的重要途徑,也是科技生產力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互聯網電視產業的發展,也是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內容服務商籌備‘通過互聯網向電視機開展視聽節目服務’的計劃,互聯網電視產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
互聯網電視內容要“可管可控”
隨著2009年互聯網電視行業蓬勃發展,這一新興產業的問題也凸顯出來——消費者用互聯網電視收看的互聯網音視頻資源是否健康?是否安全?是否具有版權?
2009年8月11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下稱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希望規范互聯網電視,向消費者提供合法的、具有版權的視聽節目,這就意味著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商今后必須取得合法資格。
對此,馮曉曦堅定地告訴《電器》記者:“根據國家政策要求,互聯網電視內容必須‘可管可控’。電視機生產企業在加強產品研發和生產的同時,還應與具有資質的視聽節目服務商進行合作,向消費者提供合法的、具有版權的視聽節目�!�
收費模式是爭議焦點
最近幾個月,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上海文廣旗下百視通公司先后宣稱獲得了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牌照。“據我們了解,電視機企業在與這三家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商合作時遇到不小的問題。” 馮曉曦說,“目前內容服務商與電視機廠商的合作模式比較簡單,即三家獲得牌照的內容服務商向與之合作的電視機廠商收取高額費用。這種收費模式看上去簡單易行,只要電視機廠商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就可以,但電視機生產企業卻一直猶豫不決�!�
據了解,對于這種運營模式,電視機企業擔憂的是,一方面,這將提升互聯網電視的零售價格,消費者在購買互聯網電視時可能難以承受。另一方面,一臺電視機的正常使用壽命是8~10年,如果電視機企業一次性向內容服務商繳納費用,如何保證內容服務商在互聯網電視正常使用年限內,一直提供高質量的內容服務。消費者一旦在電視機正常使用年限內得不到內容服務,最后還是會找電視廠商。此外,由于內容服務商提供的服務水平不一、內容不一,與之簽約合作的整機企業不同,都增加了消費者選擇互聯網電視的復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