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在上海和少年先鋒隊組織一樣,所有的小學里也都有一個小紅星兒童團。兒童團里孩子們被看作是少先隊的預備隊員,所有新入學的新生們都會統一加入到兒童團里,直至第二年的少先隊建隊日時再統一換領紅領巾。加入到這個組織,讓孩子們感受到的是榮譽。
熊梅:
在12月4日那一天舉行一個正式的入團儀式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所洋溢的笑容應該說是非常醉人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很好,就是很渴望自己盡快加入這個組織當中。
解說:
上海首創的“綠領巾”制度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從1986年開始的組織改革探索工作,到今天已經實行了26年,甚至現在這些佩戴著綠領巾孩子的家長們都有著佩戴綠領巾的經歷。作為小學生的必經過程,上海小學校里的綠領巾從來沒有被當作劃分學生好壞的標志。
熊梅: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起點,我們不會因為說孩子他的學習或者他各方面的表現不好,然后就會是分成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這樣子入團。我們就是會根據孩子不同的起點,然后去鼓勵他,最終呈現的形式就是在12月4日那天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夠佩戴上期待已久的紅領巾。
解說:
而當上海的“綠領巾”組織模式被全國其他省市開始仿效時,不但綠領巾的外形被改變,佩戴綠領巾的初衷也被改變了。面對各地出現的綠領巾、粉領巾,在2004年,團中央就明文禁止,并下令全國徹查這些變色紅領巾,再到今天西安出現的為了激勵上進給差生戴上綠領巾的事件,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么讓原本美好的綠領巾變了味?
主持人:
上海和西安這所小學看似有些相同的做法,最大的一個區別是在西安這個小學里,一個團隊里有一部分是戴上了紅領巾,另一部分戴上了綠領巾。而在上海的時候,是同樣的一個群體的時候全戴綠領巾,然后一起去更新變成紅領巾。這里就涉及到了一個公平和歧視是否存這樣一個問題。其實,當我們把所有的孩子都應該當成好孩子,你把他真當成好孩子了,最后他可能就變成好孩子了,但你你要真把他當成了壞孩子,最后他可能就真就變成了壞孩子了,這一點恐怕教育的人要思考。
那么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的秘書長施進軍也說:“教育方法可以創新,但是要旗幟鮮明的反對‘偽創新’,因為稍不注意就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他提醒注意有四種形式是很常見的侵犯學生的現象:一,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二,歧視、排斥后進生。三,非法限制自由。四,亂收費、亂罰款等等。”
那么說回到領巾的問題,剛才短片也說到了,除了紅領巾之外,其他顏色的領巾都是有問題,其實是處在被反對的過程當中。那么紅領巾本是否也有改革的空間呢?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解說:
今天當綠領巾引發爭議仍然成為媒體、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時,西安教育學會的許建國會長則表示,在此之外無論紅綠都不應該承載區別學生的功能。
電話采訪:
西安教育學會會長 許建國:
你說他們戴紅領巾,當學生在入學第一個學期的第一個月以內20多天時間有的學校甚至十幾天、幾天就給孩子戴上紅領巾了,而且要本人申請,班主任簽字,少先隊研究才能批準戴上紅領巾,六歲的孩子剛剛入學,幼小的心靈幾乎是沒有任何辨別是非的能力,你說讓他申請怎么寫。而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他戴紅領巾,你的根據何在?你失去了一個衡量的標準,你還要把它做一個結論,改革非常必要。這個方向現在我們暫且恐怕還拿不出一個很好的方向出來,這要經過學校的一些理論上,首先要做研討。
主持人:
其實西安的這所小學可能也給全國的類似小學也提了一個醒,究竟是不是小學一年級剛開學不久的時候,我們就火眼金睛立即甄別出來誰應該戴紅領巾,誰就不應該戴,還是大家集體的時候,都是一樣,但是過了一年的時候,到了二年級的時候可能再戴紅領巾,包括紅領巾的一個評價問題,其實我看剛才隊章的角度來說,對紅領巾沒有那么高的論好或者不好的要求,而是你提出要求已批準就可以成為了,那么我覺得的確像這位教育專家說的一樣,我們改不改先另說,但是令所有人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家有小朋友被要求綠領巾你會怎么做?很多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有的選擇是先不管孩子,我去教育局投訴去,這是27.48%。接著還有人先關心自己的孩子,擔心小孩出現心理問題,先引導小孩要對自己有信心。這是26%。還有接近26%是請示學校領導,也給領導老師戴上不同級別的標識吧,這是有點惡搞,黑色幽默的意思。還有14.77%,和學校老師理論,憑什么給小孩戴綠領巾,這屬于膽大的家長,敢跟老師去叫板。后面還有說是教育自己的孩子等等。
最后,我特別想引用前邊有一個博客,是《北京青年報》常務副總編田科武,他說:“老師的初衷或許是好的,可能只是因為不懂教育規律,不按兒童心理才出此下策。”我同意他的看法,我覺得當我們所有批評的聲音已經足夠大的時候,我依然愿意相信西安的這所小學從校長到老師,他的心是好的,同時他這樣一個做法也給全國所有的學校提了一個醒,相信他們自己可以改過來,沒問題,其他的學校也應該受所敬鑒,所以我們一起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