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我們家為了小孩教育花了不少錢,但還真不知道這些都叫潛規則!”10月31日,央視曝光當前中小學教育中的八個潛規則后,一名家長在某論壇上跟帖感嘆。
有網友認為,這八個潛規則,早已談不上潛規則,而是眾人皆知的明規則。媒體評論稱,八個潛規則雖然只是中小學教育種種怪現狀中的“冰山一角”,然而“其積弊之深令人震驚”。
“潛規則”其實是顯規則、錢規則
“擇校、擇校費、奧數、升學率、重點班、違規補課、有償家教、培訓班,可以說條條讓人鬧心,件件讓人操心。”央視此番曝光,網友們紛紛拍手稱快。
有網友稱:“說實話這些潛規則已經不需要曝光,這八條潛規則是廣為人知,學生家長是深受其害,但也只能逆來順受默默接受。”
網友們總結,八大潛規則,全與錢有關。一名網友道出了“錢”與“潛規則”的曖昧糾纏:“當利益主宰教育時,各種唯利是圖的教育手段便會層出不窮,即使政令禁令再多,教育機構同樣會換湯不換藥地換個馬甲重新再來。”
教育失公平與“被自愿”的家長
網友們共鳴之余,開始反思。
“一切規則都源自于四個字——應試教育。學生因為考試而學習,教師因為應對考試而教育學生。”“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則使得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育潛規則成為學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門壓抑不住的沖動。”
有網友指出:“無論我們修訂了多少次義務教育法,頒布了多少個通知禁令,現實的問題是學校有優有劣,師資有高有低,在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等等的政績焦渴中,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現狀被整固,甚至優劣差距越來越大。”
網友們痛切描述著在潛規則下“被自愿”的家長們矛盾的心理行為:“長期以來,對考分的過度追求,使家長面對考試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緊張感。更何況,他們無法改變中小學教育的現狀,便只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潛規則’。”
革新教育,成為網友迫切要求
有網友道出了教育潛規則對孩子的傷害:“潛規則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急功近利,讓學校成了商人,而孩子們面對這些教育潛規則,對社會產生了一種不信任,對學校對老師也產生一種心理抵制情緒。”
部分網友認為,比教育產業化更嚴重的是教育競技化:“學生從上學第一天開始,就像運動員一樣隆重入場,開始接受各種訓練,由小到大的考試成了檢驗他們是否優良的競技場。在那兒,不光排名次,排不上名次的還要被刷下來,成為留級生或劣等生。”
革新教育,成為網友們迫切的要求:“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已經被潛規則所束縛,不注重培育學生的獨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不注重公民意識培養和獨立人格塑造,所培養的和所需要的人才存在嚴重脫節。教育潛規則以及潛規則的利益鏈,以教育之名讓孩子承受了太多。”
網友總結:八個“潛規則”
●“免試就近入學”異化為“爭相擇校”
●擇校費“被自愿”
●奧數改頭換面
●升學率還在爭第一
●“重點班”改名“創新班”
●補習班掛名“家長委員會
●“你的學生我來教”
●全日制培訓班變成集體易地補課
“潛外之潛”
網友們都有才,潛規則頂出來。炮轟潛規則之余,還有網友總結出了“潛外之潛”。
潛之“高科技”:重點初中的錄取借助高科技的電腦派位,派來派去,最后有權勢的干部子弟無一落選。
潛之“環環相扣”:羅彩霞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造假所經層層關口,居然銜接得如此完好。
潛之“色膽包天”:70歲知名博士生導師自曝曾與一欲考其博士研究生的女生發生肉體關系,并收受該生10萬元賄賂。
潛之“利欲熏心”:全國各地的大學腐敗案件近年頻繁曝光,最近的就有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武漢大學的校長書記貪污案件。
網友呼吁:“請新部長向潛規則開火”
輿論泱泱,積弊之深令人痛心不已。而新上任的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被網民們寄托了深厚的期望。
10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免去周濟的教育部部長職務,任命袁貴仁為教育部部長。
恰恰在同一天,央視曝光了上述潛規則,這順理成章地成了網友們檢驗新部長的民意試紙。網友們期待,新任教育部長的“新火”能燒向教育潛規則。
教育專家:建立公平社會制度才能根治教育亂象
“教育潛規則背后深層的根基在于社會的不公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只是表面。而應試教育,是讓孩子在一個不公平的環境中找到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位置。即使短期內有一些可以改變,但只要沒有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規則,教育潛規則就不能完全消滅。
儲朝暉認為,只有加強法治,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亂象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