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大學勤工助學的學生,戴上紅袖章巡視校園,一旦發現校園情侶有過分親昵行為就要及時上前提醒、制止。南京林業大學負責人對此表示,校園巡視崗解決了近百人的助學崗位,又承擔著維護校園文明環境的職責,是團委工作的一大創新。——《金陵晚報》
【善意初衷不應被過度解讀】
受大學擴招的影響,所謂的精英教育逐漸被大眾化教育所取代,廣大農村或不發達地區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地走入大學的校門,但面對高昂的學雜費,很多人只能仰天長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勤工儉學就成了為眾多貧困生排憂解難的重要途徑。南京林業大學的校園“巡查員”,顯然就是其中的一條。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學校出于對特困生的一種“關照”,一種“減負”。不管這種“關照”是以維持校園環境的名義,還是以其他的方式進行,校方的善意初衷是不容抹殺的。
按理說,大學生談戀愛、同居,都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讀了大學沒有談戀愛,反而可能成為笑柄。情侶親熱雖然是其自由,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校園屬于人多地少的地方,要每個人都見怪不怪或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實在是很難做到。一般大學里,上自習得占座,吃飯得排隊,好不容易去個清閑幽靜的地方看書,如果正遇上有情侶親熱,多半只能選擇“退避三舍”。這樣,相對狹小的校園,要是加上絕對數量的情侶,對于沒有戀愛或正在戀愛也想學習的人們,空間就會越來越狹小。
校園畢竟是公眾場合,一些情侶在公開場合的過分舉動,的確影響觀感。這種不顧他人感受的親熱“自由”,實在不能算是“文明開化”的象征,或者說,戀愛的這部分自由固然很重要,但也應該推己及人,不能因此影響到他人的自由,造成對他人的不尊重。學校對此加強管理,除了要保障更多非情侶學生的權益,大概也有督促“戀愛中”的學子們積極上進的意思,畢竟除了戀愛,好好學習才是作為一名學生的根本。何況,“巡查員”的巡視,也只是對過分舉動的善意提醒和勸導,并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你盡管可以把它當成一種“冥頑不化”的舉措,卻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善意初衷。(彭輝)
【學生情侶親昵影響大學形象?】
勸止不文明現象的“校園巡視崗”,其實在很多高校里都有,不過南林大學生“巡視員”的照片登上報紙后,讓人覺得特別“雷人”。應該說,南林大設置“校園巡視崗”有一定積極意義,然而,大學生情侶在校園親昵真如那位校領導所說,是影響學校形象的行為,必須進行“有效管理”才行嗎?
其實,現在在大多數的大學里,校園情侶已經成為尋常景觀。越來越多的大學管理者,都對大學生談戀愛持寬容態度。不久前,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就公開表示,在大學談戀愛不是壞事,在大學要學會和異性交往。教育部早已經明確大學生可以結婚,年輕的大學生情侶在一起,有親昵行為可謂是人之常情。
即便有部分學生存在不文明現象,也不會影響到大學的整體形象。公眾對于大學最不滿的地方,主要還是集中在收費高卻培養不出合格人才,以及校長、老師不能為人師表,不把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甚至不斷爆出一些有辱斯文的丑聞。果真要改善大學形象,也應該主要從學校的教學、管理上來著手。
中國人民大學的張鳴教授日前在報上撰文,說現在很多大學教授失掉了底線,“成了衙役,成了娼妓”,比如有名牌大學的著名法學教授,在酒桌上經常公開宣揚如何行賄法官,很多大牌教授大部分的課由研究生代授,只對招官員招大款讀博士感興趣,一些校長、副校長抄襲被人發現,賴到學生頭上。筆者以為,這些才是最影響大學形象的,也是更應該去加以關注和治理的。為什么南林大的領導對這些不太關心,只讓“紅袖章”去勸止學生情侶親昵,而不為那些腐敗的校長、教授設“巡視崗”呢?(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