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墓碑刷綠漆,用遮陰網擋墓地——最近云南昆明市宜良縣發生的這樁怪事備受質疑。刷綠墓碑是為了“綠化墳山”?裝上遮陰網就能治理“青山白化”?為探究事實真相,“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村民:上面檢查干部催 墓碑涂綠急應對 記者從宜良縣城向狗街鎮方向行駛,沿路的山體上,有的地方遠望去一片蔥綠,走近看才發現是墓碑墳山被一張張黑色和綠色的遮陰網、塑料布、水泥袋或樹枝等遮蓋起來,有些還被油漆涂成了綠色。 22日下午4時,記者爬上龍山村駱家營村民小組后的團山,看到幾十座墳墓被遮擋或刷綠。用綠色油漆涂抹過的墓碑看上去非常古怪。幾個自稱是“村民”的人正用白色油漆將一尊涂綠的墓碑覆蓋,看到記者后立刻用遮陰網遮住。雖然他們反復申明上山只為種樹,然而就在墓碑旁的荊棘叢中,記者發現了一個使用過的綠色油漆盒,而被白漆覆蓋下的墓碑周邊還殘留著綠色的油漆。
是誰讓遮擋墓碑?村民陳富祥等人告訴記者:“一個月前,村干部挨家挨戶通知讓把墳墓周邊種上樹遮住墓碑,村民認為栽種樹苗遮不住,干部就讓用遮陰網遮蓋,說是上面很快來檢查。如果不遮擋就把墳墓敲掉。”村民柳樹英等人說:“廣播里通知過,村民私下也傳‘不遮墓碑就敲墳’,我家在團山有兩座墳,只好買了兩張遮陰網先把墓碑遮住,等以后再說。”
對于把墓碑涂綠的做法,村民陳正章說:“把墳遷到公墓,要花成百上千元,我們出不起。”“種樹的成本也比較高”,龍山村一位苗圃工作人員說,在一座墳周邊種樹需要10棵左右,像雪松、三角楓等樹種,每棵價格少則八九元,多則幾十元。因團山缺少水源,這些植物很難存活。“耐旱的藏柏每棵只需幾毛錢,但沒有苗。”
相比之下,買一張遮陰網大概需要10多元,買一小盒油漆只要幾元錢,因此絕大多數村民選擇了這兩種方法。
干部:政府要求植樹擋墳山 村民“偷懶”“怕出錢”
宜良縣民政局局長趙偉說:“我們從未發文讓村民將墓碑涂綠,用遮陰網遮蓋、稻草覆蓋,這是村民為應付上級關于整治墳山墓地要求,怕出錢的一種偷懶的個體行為。”
據了解,縣民政局此前檢查時就發現了問題,7月19日下發通知,提出一些整治墳山墓地的做法與上級要求背道而馳,治標不治本,要求各鄉鎮認真自查,對已經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趙偉表示,為消除“青山白化”現象,提升城鄉文明水平,該縣對公路、鐵路和江河沿線及城市居住區、經濟開放區、風景名勝區、水源和文物保護區等“三沿五區”視野可見范圍內的墳墓,采取平毀、搬遷、改造、植樹遮擋等方式,確保到2010年整治率達到100%,實現整治區域內見樹不見墓。“改善墳山環境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和理解,政府和個人都有責任。”
對于村民“不遮墓碑就敲墳”的說法,龍山村村委會主任陳津表示,上面對村干部的管理非常嚴格,誰也不敢說把墳敲掉之類的話。但一些村民認為村干部說假話。
令人費解的是,記者采訪期間,5個自稱龍山村干部的人員氣勢洶洶地將記者圍住,大聲呵斥和盤問,并要求記者說出“哪個村民亂說話”。
當地一些干部群眾質疑說,宜良縣的墓地整治通知很像一些地方的拆遷通知,但它連一個象征性的補償條款都沒有。無論搬遷、改造,還是按上面要求栽種“常綠喬木”,都需要花大量的錢,村民承受不起,但干部不管實際困難,只要“完成任務”。
專家:“形象工程”不恤民情 執行政策急功近利
針對宜良墓碑“刷綠漆”事件,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員李進參認為,整治墳山墓地,本是保護生態環境、提升文明素養的善舉,宜良縣如果能為村民設身處地著想,給予村民相應的種樹、管護等費用,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就不會出現把墓碑“涂綠”等造假行為。如今,干部再把已“涂綠”的墓碑又“涂白”回來,更顯得多余且勞民傷財。
繼云南富民縣、甘肅隴西縣曝出“荒山涂綠漆”等事件后,云南宜良縣又發生“涂綠墓碑”的事情。深入探究,無論是政府意志還是個體行為,這類怪事屢發的根源,大都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或“體現環保政績”。
出于“應付上級檢查”而采取的臨時性措施,急功近利,華而不實,與強調科學發展、重視民生的執政理念背道而馳。云南大學有關專家提出,當前泛濫的檢查評比讓基層疲于應付,苦不堪言,要求“100%的達標率”固然理想,但地方政府和部門在制定有關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可行性,簡單地發號施令,甚至欺上瞞下,漠視群眾意愿、不顧群眾承受能力的做法,屬于典型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必須堅決查處和糾正。 (“新華視點”記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