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系輪胎卷入質量事件后,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自身安全,也越來越關注輪胎企業如何平衡成本控制、產品質量的矛盾。作為全球最大的輪胎企業,米其林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如何看待中國消費者?為此,記者采訪了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夏逸夫。
記者:韓系輪胎企業相繼卷入曝胎事件,對整個輪胎業有什么影響?
夏逸夫:對整個輪胎行業而言,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這使得消費者更關注輪胎的安全性和其他性能。在過去的幾年中,米其林公司一直致力于通過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和安全活動來提升公眾的輪胎知識和安全意識。
米其林在中國生產的輪胎和在美國、德國生產的輪胎,遵循同一標準和質量體系。我們意識到在中國,有些消費者可能會注重產地,但對于米其林來講,我們看重的是made by Michelin,即米其林生產的,只要是米其林生產的全世界各地的質量都是一樣的。我們不僅遵守中國的行業政策和法規,確保達到國家質量標準;此外,無論生產中的原材料還是生產程序,我們嚴格遵從集團的生產標準和中國的法律法規的要求。在工廠的生產過程中,我們通過運用一系列績效管理方法,進一步提高了工人的操作標準和安全性。
記者:問題輪胎的出現,部分源于企業過于控制成本。面對橡膠等重要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面對不斷提高的質量安全標準,米其林如何解決控制成本和保障質量安全的矛盾?
夏逸夫:提高質量需要更多投入,安全也需要更高的成本。但這并不是企業考慮的全部,我們要看到輪胎的質量、輪胎的成本與因為輪胎質量問題帶來的安全隱患的成本關系。
米其林會做一些研究,如嘗試使用新的替代材料降低對一些高成本的原材料使用,但絕對不會犧牲輪胎的性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