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 如何捍衛公平
北京車牌成為“香餑餑” 湯繼穎/CFP
北京因治堵而采取的“”政策受到廣泛關注,這一政策在國內來說也是首次嘗試。很明顯,無論是“搖號”政策,還是調高停車費;無論是開通社區通勤快車,還是在快速路上劃設公交道,都是從不同角度鼓勵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車過快發展。應該說,治堵新政效果明顯,北京交通委數字顯示,第一季度交通擁堵指數比去年同期下降16.6%,平均擁堵持續時間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小時。同時,公共交通客運量有明顯提升,其中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同比增長兩成。
在肯定效果的同時,有關的爭議也此起彼伏。應該說,搖號上牌是一種相對公平的做法。但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小客車首輪個人指標申請就達210178個,通過審核187420個,是全年240000個牌照指標額的近78.1%。很多購車者擔心,隨著每月搖號基數的不斷增大,中簽比例將越來越低。6月底北京要進行第六次搖號,中簽比例估計為34:1。
面對這樣的中簽比例,一些家庭為了增加中簽幾率,往往是全家齊上陣,但這樣的家庭可能并不需要這么多的車。一方面,目前中簽者購車的比例僅為三成,京城4S店為此叫苦連天;另一方面,許多打算購買第一輛車的家庭搖了半年仍然不中簽,購車計劃只好擱置。
人們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數的增加,中簽機率將越來越低。萬一運氣不好,搖了一年還不中簽怎么辦?怎么才能讓人看到希望?比如,對已有兩部車的家庭可否進行限購?能不能完善搖號資格退出機制,對購車意向發生改變的個人和單位,可以申請退出搖號資格,避免搖號池越滾越大?對于連續一年或多年搖號不中的消費者可以單獨申請購車資格?
“搖號”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政策設計的科學與否影響深遠,而政策執行得好壞更是關系重大。購車搖號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搖號程序的設定。北京交通委一位負責人曾透露,選擇何種搖號程序,有關專家曾經過多次論證,炒股打新股搖號、彩票搖號以及經濟適用房搖號,程序都不一樣。搖號是從2萬個號中設置起始號,會采取由若干人隨機確定一位數字,最終組成起始號的方式。起始號確定后,市民可根據程序模型的設定推算出搖中的號碼,“據此驗證搖號的結果,確保搖號的公開、透明”。
然而,為了謀求各自的利益,4S店、購車者可以鋌而走險,一些掌握公共資源的個人可以踐踏法律……當搖號指標可以花錢買,車輛牌照可以違規租賃,暗箱操作成為一種捷徑時,越來越多人也清楚地意識到,公平與公正作為一個美好理想,要真正實現它,還需要制度的完善,還需要監管機制的落實到位,還需要相關利益主體為之付出更多代價。
在大家聚焦北京搖號政策之時,上海的車牌拍賣政策也格外受關注。自1994年實行拍賣之初,它就備受爭議。盡管上海有關部門認為拍賣政策一定程度緩解了上海的交通壓力,但拍賣帶來的數百億收益的去向,以及對滬牌消費者征收通行費等問題依然引起不少非議。已實施17年的上海拍賣政策尚在完善之中,剛實施半年的北京搖號政策更應有完善的時間和空間。
說起搖號,筆者不禁聯想到幾年前武漢市經濟適用房搖號“6連號”一案,在電腦搖號搖中的124名市民中,竟有6人的購房編號是依次相連的,這種結果出現的概率僅為千萬億分之一。在媒體的推動和當地政府徹查下,短短的14天內,瘋狂“6連號”現形了,一起關于申購武漢經濟適用房造假的窩案大白于天下。應該說,無論是購房搖號,還是現在廣為關注的升學電腦搖號派位,似乎都成了“沒辦法的辦法”。而要真正保證公平,除了要完善搖號制度,加強監管措施,還應從根本上增加公共資源的供給,增加公共資源分配的透明度,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讓更多人公平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
購房搖號、購車搖號、入園搖號、升學搖號……搖號已越來越多地走進百姓生活。我們不能奢望用“搖號”來包治百病,但我們應該期待機會的公平,但愿搖號的結果不僅讓人口服,更讓人心服。(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