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在北京,經濟型轎車最常用的93號汽油的價格由原來的每升5.34元調整為每升6.20元。油價長期走勢對我國汽車產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國汽車產業應當果斷抓住機遇,下大力調整產品結構。
從國際汽車巨頭應對國際油價飆升的舉動看,其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作出重要決定,將暫停開發下一代大型皮卡和SUV產品,專注于燃油效率高的汽車研發,此前,通用公司還宣布將在2010年之前關閉4家皮卡和SUV制造廠,并計劃推出一款新的小型車。福特公司最近宣布,今年卡車和大型運動型多功能車的產量將比去年減少10%,同時,轎車和混合動力運動型多功能車的產量將占總產量的57%。而豐田公司的混合動力轎車則因電池瓶頸供不應求。
遺憾的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類似的產品結構調整不但沒有什么大動作,反而有逆勢而動的跡象。例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前5個月,大排量高油耗的國產SUV同比增長了39.72%,進口SUV更是增勢迅猛。客觀分析,這一方面同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價格差”有關,另外一方面,剛剛步入汽車社會門檻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一直沒有形成節約、理性的消費風尚也是重要原因。
從廠家的角度看,目前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為掙快錢加大引入高油耗、大排量的SUV車型;二是著眼未來油價和中國汽車市場消費政策的走勢,加大對環保、節能小排量車的引進力度。從燃油價格和政策導向看,高能耗、高排放的SUV絕不會在中國市場找到適合長期生存的環境,因此,廠家遏制掙快錢的沖動,著眼未來加大對節能環保產品的投入更有利于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
目前,作為汽車企業產品戰略轉型的推動力,政策引導急需加強。在燃油稅出臺時機遲遲不到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發揮消費稅、車船稅乃至購置稅等的作用,對汽車消費結構進行合理引導顯得更加重要。
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是,國內公務車采購標準也急需調整。總體調整思路應當是價格限額再低一些,排量限額再低一些,排放限額再嚴格些,油耗標準再嚴格些。根據有關部門領導介紹,今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將以建立節油長效機制為核心,采取嚴格控制車輛規模、帶頭使用節能環保型汽車、嚴格執行車輛使用管理制度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同時,國管局、中直管理局還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制定公務用車改革方案。可以預見,未來公務用車的改革方向勢必將對國產中高檔車的競爭格局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產品結構的合理布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近日在煙臺表示,2008年汽車產銷量可望突破1000萬輛,增長幅度在15%左右。正值年中,中汽協的表態無疑是車市的“定心丸”。但是,1000萬輛的門檻好邁,1000萬輛的結構調整卻要比沖量更艱難。完成這個任務,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協會、廠家和消費者抓住機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