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正源街一個路口,有一間不起眼的修車行。就是這間不起眼的小車行,門口卻停滿了各類高檔小轎車。從奔馳到寶馬,從國產到進口,還有不斷上門的顧客,因為排不上修理空當而怏怏離去。為什么這么多人放著大型修理行不去,非要來這個90多平米的小修車行湊熱鬧?原因只有三個字——快車劉。
“快車劉”真名劉蘇漢,是這家修車行的“掌門人”。他憑著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在寧夏汽車修理行業享有很高的聲譽。經他手的汽車還沒有讓他找不準毛病的,由于排除汽車故障又準又快,久而久之,“快車劉”的名號就叫了起來,以致于很多人忘了他真正的名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燔噭⑦@一身本事也不是生來就有的。談起他的修車史,“快車劉”就用他總是笑瞇瞇的眼睛望著遠方,那一段段不平凡的經歷呈現在眼前……
是經歷也是傳奇
劉蘇漢出生于河北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對機械構造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興趣,60年代的農村,還沒有什么精密器件讓他接觸,但他已經能夠制作和修理各種農具。十幾歲時,村里有了第一臺拖拉機。這臺不用人推也不用牛拉就能自己跑的大家伙讓少年的他異常興奮,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奧妙。當有人告訴他是發動機也就是油泵使機器走動時,要探個明白的想法就在他心里生了根。為了不讓人發現,他躲在放拖拉機的地方一直到深夜,然后小心翼翼的研究它的構造。一晚又一晚。先是看,后來就動手拆,取下拖拉機油泵,到天快亮時再重新裝上。一個月后,他完全摸透了這里邊的道理。直到有一天拖拉機出了故障,他大顯身手給修好了,村里的人都驚呆了。
從此以后,他就掉進對機械修理的鉆研中一發不可收拾。自行車、縫紉機、拖拉機、紡織機等等,只要是他看到的東西都不放過。而他替人修理各種機械的足跡也從村里走進了縣城。因為對機械構造的熟悉,16歲時村里的拖拉機就讓他開,18歲時又得到一個在石家莊一家獸藥廠開車的機會,還兼修理廠的技術員。這期間他對汽車的性能和構造有了很精透的鉆研。同時他又一邊干工作一邊幫人維修,并且小有名氣。26歲時潮州市外貿進口汽車大修廠總經理聽說他之后,將他聘為汽車修理員。在擔任修理員一年之后,他靠出色的技術,很快為自己贏得了去香港進修的機會。沒想到,在香港一呆就是7年。
那時的香港,已經邁入了國際大都市的行列。云集了世界各種頂尖汽車,這讓迷戀汽車的劉蘇漢震動不已,當時他就做出要留下來的決定。他要鉆透這些國際品牌的汽車!此后,他就開始了打工生涯。在各種修車行,沒有師傅教他,也沒有供他系統學習的條件,他就一邊工作一邊自己琢磨。這段時間里他接觸到了各種品牌和類型的車輛,讓他的修理經驗迅速豐富,并成為他以后立業的財富。
在體驗鉆研快樂的同時,一人在外的艱辛也讓劉蘇漢日益強烈地思念家鄉的親人。1987年,他回到內地,在廣東順德武警部隊的一個單位當技術員。之后又回到家鄉河北。此時劉蘇漢考慮,帶家人到外地去發展。在輾轉幾個城市之后,環境舒適的小城市銀川終于讓他有了定居的打算。1992年,他用自己的豐田小貨車把家里人帶到了銀川。他被應聘到寧夏建行建利行進口汽車維修中心。由于技術精良,不久他就被聘為副廠長兼車間主任。長期的打工經歷讓劉蘇漢有了創業的打算。在積累了一些原始資金后,1994年,他創辦了蘇漢轎車維修廠。由于業務上的接洽,他修車的名氣漸漸走出寧夏。1999年,他被云南省旅游汽車修理廠聘為總工程師;2001年,擔任廣西北海三合進口汽車維修中心技術顧問;2002年,擔任陜西省航天龍騰豐田汽車維修技術顧問;2002年,又在北京某修理公司擔任技術總監,經常出差到各地進行技術交流。“快車劉”的名頭叫響以后,他就將車行的名字改成了快車劉轎車維修行,2003年7月,他的快車劉轎車維修行正式開業。
“我就是愛琢磨”
在劉蘇漢的修車經歷中,還真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1994年4月11日,一位領導的日本公爵車出了毛病,但又有急用,許多修車行包括大型專業維修行的師傅修后都無能為力。而且又從北京請來兩位工程師進行排查,還是沒有解決故障。這時一位讓他修過車的記者推薦了他。司機講了經過,劉蘇漢仔細觀察之后,只用手掌摁了一個部位,車就打著了。從那以后,有人戲稱他為修車的劉半仙。這件事讓他在銀川修車業界名聲大震。
2005年11月,寧夏僅有的一輛德國產200噸大吊車在陜西作業時半路拋錨,當時吊車正裝載了6臺大鍋爐前往施工地點。如果在兩天內不能順利出車,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6萬多元。在陜西和寧夏周邊的幾撥維修人員都無可奈何。車主一籌莫展,再三打聽后,從新加坡一個朋友那里打聽到劉蘇漢,于是立即派車將劉蘇漢從銀川接至陜西。
據劉蘇漢回憶,當時他是第一次修那類車。200多噸的大吊車,光變速箱就有2噸多,提供的圖紙和車上的文字全是德文。而且在劉蘇漢之前,已有不下10人修理過,都沒有成功。劉蘇漢到了現場沒有先檢查車,而是窩在賓館看了一夜的圖紙。雖然那些德文讓他一頭霧水,但他看得懂符號。仔細研究后,他發現這種車的變速箱是自動的,有很精密的電路設計。看過電路圖后,結合司機所描述的拋錨過程,他判定應該是變速箱集成板上的問題。這個發現讓他非常振奮,天剛蒙蒙亮,他就把所有人都叫起來開始排查。當時還有人對瘦小黝黑的他心存顧慮,這么一個土包子能修得好少見的德國大吊車么?為了確定故障所在,他用一根長約30米的電線一個接點一個接點的實驗。突然故障顯示燈由紅色變成綠色,故障點被他找到了!是一個電路板的啟動器出了毛病,電流跟不上來。在一陣歡呼之后,又一個問題擺在了面前:這是德國產的車輛,這樣型號的配件短時間內去哪里找啊?這時車主已經完全信任了劉蘇漢,并懇切請求他一定要想想辦法。經過認真思索后,他用幾個國產繼電器連在一起做了一個啟動器,吊車竟然啟動了!修車的時間只用了4個小時,周圍的人一片驚訝、贊嘆!
說起這些事,劉蘇漢總是嘿嘿一笑說:“修車也是有靈氣的,我就是愛琢磨,越是沒見過的,沒修過的,我就越愛琢磨,一定得琢磨出個道道來,這心里才踏實!”把樂趣做成了事業,在工作中又體驗著樂趣。“快車劉”就是這樣一個充實快樂的修車人。
活就活出個“人情味兒”
快車劉修車行有個始終如一的經營信念,就是“技術、質量、時間、服務”,這就是這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的理念。劉蘇漢對他的詮釋是:沒有技術,就保證不了質量;沒有質量,就保證不了時間;沒有時間,就保證不了服務。劉蘇漢說,只要是“快車劉”修出來的車,在保修期內,隨時都可以來修理。即使是半夜修車,他也不會推辭,在哪里壞了就在哪里修。
劉蘇漢憑著自己的技術,要想擴大修車行規模,其實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他追求的是精,而不是大和多。在占地90多平方米的修車行中,他和徒弟—共只有6個人。在他帶過的30多個學徒中,現在開修車行的遍布北京、內蒙、銀川等地。 2005年11月,他的修車行獲得了“光彩之星”集體獎,個人也被評為“光彩之星”,這種一家店獲得雙豐收獎項的事情并不多見。
戴著技術優勢眩目光環的劉蘇漢,仍然兢兢業業為顧客修車,并與同行保持著一份和諧的競爭關系。凡是到過快車劉修車行的顧客,都被劉蘇漢踏實的作風和精湛的技術折服,有很多顧客還和他成了朋友。修不過來的汽車,他會主動介紹到同行那里,讓其他車行處理。劉蘇漢常說,做人就要有人情味,活著為什么,不就是圖個自己心里舒坦。這也是做人的道理,做人做對了,朋友就多,關系就好。自己修車不僅靠誠信和技術,還要靠做人的這份熱乎勁。
劉蘇漢心里也有遺憾,那就是初中畢業的他,因為生活的顛簸再沒有機會踏進學校的大門。人們都說他是自學成才的奇才,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其中的艱辛。為了彌補知識上的欠缺,樂觀堅韌的他一有時間就看書。除了汽車維修的專業書籍,他閱讀的范圍也向其他領域擴展。在他的家里到處都堆著書,甚至廁所也堆著一大摞書。他尤其喜愛中國傳統文化。修車之余,他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豐富:吹、拉、彈、唱,下廚燒菜。他說:“我就是個普通勞動人民,能樂樂呵呵活著就好。”說著他又嘿嘿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