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美國召回后,本周,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終于宣布,由于車輛燃油箱缺陷,將召回2010款進口寶馬5系GT寶馬5系GT(535i、550i)轎車,在中國大陸共涉及車輛5308臺。 據悉,這也是《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后,46天以來國內的第17起汽車召回事件,涉及車輛達到5.3萬輛。 不少消費者表示,為何在短短1個多月,召回事件呈現出集體爆發現象?并且超過一半召回事件涉及進口車型? 據介紹,寶馬本次召回5系GT車型,是7月2日以來在中國市場發生的第17起召回事件,涉及數量達5.3萬輛,其中9起召回事件涉及進口車型。不少消費者表示,為何在短短1個多月,召回事件呈現出集體爆發現象?并且超過一半召回事件涉及進口車型?
據了解,7月2日,國家質監總局正式發布了《新規》征求意見稿。與舊規定相比,《新規》擴大了召回的適用范圍,明確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進口、銷售的汽車產品的召回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將汽車產品的進口商或者境外生產者在境內的代理商視為生產者。同時,加大懲罰力度,如果汽車生產商隱瞞汽車缺陷,或未按照規定召回,將被處以銷售貨值金額最高50%的罰款。
分析指出,召回事件的升溫并不意味著汽車質量出現了問題,而是與《新規》的發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重罰預期之下,汽車企業加強了自身質量的管理,一旦發現問題,便自覺進行糾正,特別是新納入管理范圍的進口車型。
同時,隨著汽車消費成熟,汽車質量已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特別是競爭激烈的進口豪華車型,如不能保證質量,將受到消費者的拋棄,汽車生產企業深知其中的厲害。以上諸多因素,促成了汽車召回事件在短時間內驟然上升。(郭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