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二十五屆世界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大會暨展覽會(EVS)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璀璨奪目的展臺上,河北省首輛自主研發品牌電動車——中華電動車驚艷亮相,贏得業界和大眾的廣泛關注。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陳清泉,以及河北省發改委、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領導親臨展臺,對中華電動車所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在當今世界電動車、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最高層次的大會和展覽會上,河北省首輛自主研發品牌電動車博得業界矚目,將直接影響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的重構。業內人士指出,這或將成為河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新時期下河北產業升級邁出堅實的一步。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各地政府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戰略
10月30日下午五點,在大廠回族自治縣一家工廠里,剛剛下線的3輛中華電動車正式起運前往深圳參展。盡管廠方一直封鎖消息,但“潮白河工業區出了汽車整車,而且還是不用燒汽油的高科技電動車”的信息,就像長了翅膀很快傳遍了大廠176平方公里。在與北京接壤的大廠,中華電動車引起了極大地轟動,很多人奔走相告希望一睹中華電動車的風采。
事實上,以中華電動車為代表的國產品牌點燃的并不僅僅只是一個縣城的熱情。“中華電動車在當今世界電動車、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最高層次的大會和展覽會亮相,展示的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力量,展示的是一個傳統工業占主導的大省在新形勢下進行產業升級的決心和勇氣。”業內專家如是說。
10月15日至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由此,“十二五”規劃將逐漸從預期轉變為現實,政府將通過財稅政策扶持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不難看出,七大新興產業之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如果每年經濟增速維持在8%,“十二五”期間科研投入將達45892億元。在產業政策扶持和巨額資金支持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必將進入高速增長期。
在業內專家看來,被譽為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面臨黃金發展期。國家工信部最近宣布,中國未來10年將投入超過1000億元的資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車生產,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的信息,在即將出臺的7萬多字的汽車業“十二五”規劃草案中,其中僅涉及新能源車發展的內容就占據了六分之一,新能源車被列為汽車行業今后五年發展的重中之重;規劃草案明確提出,“到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百萬輛”的目標,而這也是歐美部分國家在2015年的新能源車銷量目標。
面臨這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各省都不約而同的加大了政策導向和扶持力度。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國50%以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把新能源汽車作為發展的重點,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未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河北省長陳全國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要積極推進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生物育種等產業迅速成長,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
由此可見,北京中華汽車制造公司電動車項目落戶大廠,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招商引資帶來的經濟收益外,更意味著一個新的產業集群的崛起。河北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河北省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戰略,中華電動車成為河北戰略新興產業的一大亮點。
站在“十二五”的門檻上,審視河北相對偏重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更為急迫。大力發展和推動新能源汽車應用,構建低碳社會,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于京畿大省河北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環首都經濟圈戰略實施,京東新城啟動,為河北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2010年5月,北京中華汽車制造公司總經理田豐密集考察環北京區域,為電動車項目尋找“鳳巢”。多方考察之后,大廠潮白河工業區讓他下定了決心。田豐說,中華在為電動車項目選址時,一直考慮的正是環首都戰略。
事實上,中華正是踏著河北經濟發展的規劃節奏前行。2010年6月,河北省出臺的《環京津地區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5年,河北初步考慮要著力打造環首都經濟圈、秦唐滄沿海隆起帶、冀中南經濟區等戰略重點。
與環首都經濟圈戰略不謀而合的種種利好也頻頻出現!
10月22日,河北省加快推進環首都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13縣1圈4區6基地”為重點的環首都經濟圈藍圖浮出水面。而中華電動車選址的大廠位列13縣之中,4區之一的新興產業示范園區也與中華電動車產業方向不謀而合。到2015年,環首都經濟圈主要經濟指標比2010年翻兩番;到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10月29日,河北省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工作會議召開,以京東新城、京南新城、京北新城為格局的環首都城市群建設拉開帷幕。以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為基礎的京東新城,到2015年人口將力爭達到150萬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環首都新城將成為世人驚羨的一道亮麗風景。
環首都經濟圈戰略的全面實施,京東新城建設的全面啟動,使得京東大廠更是脫穎而出。“區位是大廠最突出的優勢。隨著北京市城市范圍的不斷擴大,大廠與北京的同城正在成為現實。”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亞平表示。而這,無疑將給落戶大廠的中華電動車為代表的河北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中華電動車與大廠聯姻,是新能源產業發展與區位優勢相結合的最佳戰略實踐。”業內專家分析,環首都經濟圈及環首都新型城市群的崛起,將進一步加快河北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構建符合河北省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有利于引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推進產業加速聚集,提升發展質量和競爭力,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有利于實現與河北和北京產業對接和互動,并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培育形成新的戰略增長極,提升在京津冀經濟圈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尤其是在汽車產業領域,北京汽車工業體系健全,科研院所眾多,高端人才集聚,交通便利,電池、電機等基礎產業發達;而河北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以及日臻完善的綜合投資環境,相對低廉的土地、用工等成本,雙方攜手將為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創新與產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
汽車產業“綠色革命”大幕啟帷,新能源汽車將領跑汽車產業未來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汽車生產大國,中國汽車工業處于高速增長期,具有明顯的需求優勢,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相對較短時期內具備相當的競爭力,有可能步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甚至有可能趕上歐、美、日、德等汽車強國,實現“彎道超車”。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新能源革命是中國成為汽車強國的最佳時機。
盡管國家政策對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清晰,但新能源汽車真正廣泛推廣和應用,還面臨諸多障礙。不過,在財政補貼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汽車產業領域的“綠色革命”已波及地方政府、制造企業和公用車等應用領域。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0第八屆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 上,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著重介紹了“上海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思考和實踐”。他介紹了上海市下一步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打算,包括:嘉定區新能源汽車國際示范區到2015年形成3萬輛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規模;到2012年形成支持2萬輛左右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體系;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等等。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河北省也制定了供能設施示范工程,即開展充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液化天然氣(LNG)等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在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等市公交系統先行示范,配套建設快速充電站、蓄能電池更換站、LNG加注站以及停車設施充電系統等服務網絡,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向其他領域和城市推廣。
一批核心企業也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獲得初步成長。中華電動車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如果沒有河北省、廊坊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沒有大廠回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華電動車或許仍在試驗階段。隨著國家和省級支持政策的出臺,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制造的前沿陣地,許多目光長遠的工業園區已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搶先發力。
素有“國貿正東30公里,CBD半小時工業區”之稱的大廠潮白河工業區,正在成為京東最引人矚目的新能源環保產業基地。在不久前由商務部主辦的“2010(第三屆)‘世界創新與投資促進平臺’發布會暨國際園區合作論壇”上,大廠潮白河工業區榮膺中國最佳特色園區、專業園區單項獎——中國最具CBD潛質經濟園區。
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中華汽車與大廠潮白河工業區可謂一拍即合。園區負責人表示:“對于大廠而言,中華電動車并不是一個單體的項目,它撬動的將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并將成為帶動整個產業的龍頭。積極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定位高端產業資源,是園區的重要發展戰略。”
一直以來,產業聚集是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推手,但如何真正實現以龍頭項目帶動產業鏈的發展卻依然是個難題。而大廠潮白河工業區,已率先啟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規劃,有望于近期出爐。
加快完善產業發展政策體系,搶占發展先機
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春風徐徐拂面,但新能源汽車普及不可能一蹴而就。前景明朗,但道路依然漫長。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單純從車輛的性能和技術領域看,以中華電動車為代表的一批國內新興新能源汽車廠商已經具備了產業化的條件。但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道路中,還需要核心技術取得更大的突破、汽車用戶消費觀念的轉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加快完善、電動汽車具體行業標準的制定及產業發展政策的進一步呵護等等。
汽車業內專家稱,在商用模式方面,“十二五”期間將會是政府采購、國家補貼購買以及電池租賃、加電站充電等各種商業模式并行探索的階段,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但該專家也坦言,探索階段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從政府采購到機構和集團購買推廣新能源汽車,再到消費者真金白銀購買,新能源汽車消費三段軌跡的實現需要時間。
“無論如何,電動車最終還是要像傳統汽車那樣進行商業化運作。”國家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為了推廣電動車,讓消費者接受電動車,目前進行了各種方式的推廣,但目前難言哪一方式最好。畢竟電動車改變了人們的出乘習慣,由于目前充電設施并不便利、電動車續航里程并不很長以及電動車本身的電池等技術性能仍有待提高,以及售價問題,消費者接受電動車仍需要有一個過程。
而目前業界公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路徑是,首先在具有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的小型乘用車、大中型公共客車上優先發展電驅動技術,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品,待基礎設施建設破題后,再逐步推動中高檔乘用車的電氣化,以實現產業化并大規模進入家庭。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政府支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采購就是關鍵的一項。在中央政府頒布的政策中,新能源汽車早已成為鼓勵采購的對象。2008年8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新購公務車應優先購買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并要求把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列入政府采購清單。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也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條重要措施是加大政府采購的支持力度,優先采購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政府將充分發揮公共部門的示范作用。
各地政府也正在積極行動:今年底,北京市將首先有300輛純電動公交車和1000輛純電動環衛汽車正式投入使用;今年9月,南昌市啟動首批節能與新能源出租車和政府公務用車示范運行;今年7月,大連市政府購入中華FSV混合動力汽車供出租車市場使用;深圳已開始新能源公務汽車使用,而今年政府采購更新的車輛將有50%是新能源汽車……
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普通百姓,都對新能源汽車未來寄予厚望:這是汽車工業百年來最重要的一次動力技術的“變革”,為我國汽車行業追趕世界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河北要建設汽車產業強省,必須緊緊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大機遇。”在第二十五屆世界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大會暨展覽會采訪中,很多業內專家也對河北電動車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搶抓發展機遇,依靠自主創新,面向“純電驅動”實施汽車產業技術戰略轉型,加快發展具有純電驅動功能的電動汽車產品;盡快編制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抓好以動力電池為關鍵技術攻關及基礎設施電力供應站建設,完善電動車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唯有如此,河北新能源汽車才能在國際國內市場搶占發展先機。
中華電動車,正在點亮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河北戰略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