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治堵措施出臺,叫好的人不多。無論如何解讀這樣一個措施,歸根到底就可以總結到一個層面上去,就是盡量地提高車輛使用成本,讓汽車搞垮你的家庭經濟,被迫放棄用車,達到還給道路一片暢通的理想目標。
也許有人要質問我,因為北京車牌搖號并沒有照搬上海的有償搖號,具有北京戶口或工作居住證,或者在京居住5年連續繳納了社保的,都可以每月參加搖號一次。大多數的北京市民不必開罵,因為這變相等于給予了惠及全北京市民的一項重大福利,按照上海一個號牌大約4-5萬元的價格,可以大致計算出這項福利的價值。
目前北京市戶籍人口接近1300萬人,而私家車擁有量大約為450萬輛,也就是說還有三分之二的北京市民擁有每月搖號一次的權利。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這三分之二的北京市民一定只有一小部分人,近期有購車的計劃,也就是說有數百萬北京人手中掌握著一個令人垂涎的購車指標,這個指標是可以轉賣給計劃購買第二臺車的其他北京人或者想在北京購車的外地人的。
我知道搖出來的號牌是不允許的轉讓的,但我更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威力,一個號牌數萬元的誘惑,是值得很多人去琢磨有威力的對策的。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一大批擁有北京戶口、暫時不打算購車自用的人,將壯大一個叫做黃牛黨的組織。
媒體批評北京治堵政策已經讓社會再度倒退到身份歧視的年代,類似的情景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我們都還記憶猶新。物質匱乏的年代,糧票、肉票、糖票、副食票、工業票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京滬等大城市的居民,擁有比其他地區居民更多的消費權利。當然,一直都不妨礙京滬的居民將這些權利轉讓給外地人,因此我們長期都看到,在駛出京滬的列車上,塞滿了外地人用京滬政府發放的糧票、肉票、糖票、副食票、工業票購買的各種物資。
不同意我的觀點的人會指出,在限購之前北京的月度汽車銷量遠遠超過了新政策所限定的兩萬輛,無論如何,新政策都可以達到限制首都汽車保有量無限增長的目的。而且,沒有一個政策,是可以做到盡善盡美的,換言之,頭疼的時候我們只要治好腦袋就行了,腳痛的時候,我們另想辦法。
我們不必去指責那些制定限購政策的人士,他們不可能去顧及到限購措施是否會影響到戶籍改革,是否會讓抑制房價的努力變成泡影,自然也無法考慮到人們在號牌價值的驅使之下,讓黃牛黨發展壯大起來。
要說措施,我倒是想起時十幾、二十年前,我還在城市規劃部門做一個小職員的時候就制定了的,“限制發展大城市、合理發展中等城市,大力發展小城鎮”城市規劃基本政策。這個政策卻從來就沒有被認真執行過,每一座城市的政府都發瘋似的干著攤大餅的營生,每一座城市都以擁有四環、五環為榮耀的光環,而他們一度都狂熱地希望,讓汽車堆滿在這些道路上,以顯示本城市的繁榮。
一直到現在,道路被堆砌成了一個個條狀的停車場,他們才想起治理,你能指望他們想出一個一勞永逸的玩意來嗎?接下來,他們可能掀起一個新的運動,也許叫做“嚴厲打擊倒買倒賣汽車搖號資格違法行為”。